首頁/ 歷史/ 正文

一條軍毯後面的感人故事,70年傾情守護,只為一句承諾

文/妙人兒

王秀臣王女士家一直存放著一條軍毯,每次提起軍毯背後的故事,王女士的心情總是久久不能平復,淚水就從兩頰滑落。這條軍毯是抗美援朝的戰士遺留在她家的,由王秀臣和她母親保管,至今近70年了。

王秀臣的母親已經離世,王秀臣的頭髮也已經花白,可她至今不見志願軍來,也沒有見到志願軍的後人,如果王秀臣找不到志願軍的後人,那這條軍毯恐怕再也見不到它的主人了。

王秀臣究竟能不能找到那條軍毯的主人,這條軍毯背後的故事又是什麼呢?

一條軍毯後面的感人故事,70年傾情守護,只為一句承諾

一、

王秀臣是一名退休人民教師,70年前的王秀臣還是個孩子,她家住在遼寧省遼陽市,王秀臣有兩個哥哥一個妹妹,王秀臣正上小學一年級。

當時正值抗美援朝,從戰場上退下來的志願軍要回國休整,國家借用了部分百姓的房子,讓志願軍在百姓家裡休整。

王秀臣家住的是兩間半,當地幹部看過王秀臣家的房子後,向王秀臣母親說明了情況,需要借用王秀臣家一間的房子給志願軍休整,志願軍保家衛國,能夠照顧志願軍百姓們都覺得非常榮幸,王秀臣母親高興的同意了此事。

一條軍毯後面的感人故事,70年傾情守護,只為一句承諾

從那以後,一家人都期盼著志願軍的到來,遼寧地屬東北,冬天大家都睡火炕,母親將裡屋給志願軍收拾出來,一家人就睡在外屋。

王秀臣年紀小,但一年級的老師已經給他們講過了抗美援朝的故事,老師跟他們講:志願軍是保家衛國,是幫助朝鮮去打美國鬼子的。

王秀臣的母親上過四年私塾,在那個女子不上學的年代,王秀臣的母親也算個文化分子,在孩子們小的時候她就經常給孩子們講英雄為民的故事,耳濡目染之下,他們對英雄發自內心的有一種崇拜之情。

一條軍毯後面的感人故事,70年傾情守護,只為一句承諾

聽到家裡要來志願軍,王秀臣一回家就問母親,志願軍到底什麼時候來,每天放學王秀臣都要問一問。終於有一天中午放學,王秀臣看到街上站滿了志願者,整整齊齊的一排接一排的。

三月份的東北還很冷,志願軍們穿著棉衣,背上揹著斜挎包和揹包,身上還有乾糧袋、子彈袋,揹包上還掛著軍用的黃膠鞋,腳上的鞋襪打著綁帶,每個人都扛著槍,槍上的刺刀被拆下倒掛著。

回家以後,王秀臣如願看到了盼望已久的志願軍叔叔們,一個班七個志願軍,都是二十歲的小夥子,王秀臣一家人都非常高興。

志願軍先是在裡屋整理內務,整理完自己的內務後,他們主動幫王秀臣母親做起了家務,搬柴火的搬柴火,拉風箱的拉風箱,志願軍還將他們家漏雨的屋頂給修好了。

一條軍毯後面的感人故事,70年傾情守護,只為一句承諾

不一會,王秀臣的兩個哥哥也放學回家,志願軍跟兩個哥哥一般大,一群小夥子玩到了一塊,原本期待已久的王秀臣卻靦腆起來,看著志願軍遲遲不敢上前打招呼,母親主動將王秀臣招呼過去:

“怎麼不跟志願軍叔叔打招呼啊。你不是一直都盼望志願軍叔叔來嗎?”

看著王秀臣不說話,母親又叫王秀臣給志願軍叔叔倒水喝,王秀臣趕緊跑去搬來一摞的碗,給志願軍倒好剛燒的開水,看到乖巧懂事的王秀臣,志願軍們主動跟王秀臣聊起了天,都誇王秀臣懂事。

一條軍毯後面的感人故事,70年傾情守護,只為一句承諾

志願軍們平均年齡20歲,雖然打過了不少仗,但心裡還是個孩子,王秀臣的母親健談,這群志願軍最喜歡的就是跟王秀臣母親聊天,

每天晚上忙完,他們就坐著跟王秀臣母親嘮家常,聽著他們的口音猜他們來自哪裡,一個班七個人,有來自湖南的、江西的、還有安徽的,大多都來自南方。

一條軍毯後面的感人故事,70年傾情守護,只為一句承諾

聊完家鄉特色,王秀臣母親又問他們多大,七個小夥子最大的就20歲,其他的只有18、19歲,看著這些孩子這麼小的年紀就到了殘酷的戰場,王秀臣的眼淚忍不住的流,

她的兩個兒子也是這麼大,本該快快樂樂地讀書,他們卻上了戰場,沒有這些孩子在前面衝鋒陷陣,哪有他們那麼安穩的生活!

一條軍毯後面的感人故事,70年傾情守護,只為一句承諾

聽著孩子們的年齡,王秀臣母親隨口一句:“那你屬雞呀!”

沒想到,志願軍小夥子壓根不知道屬相,呆呆地問了句:“什麼屬什麼,我是今年屬雞?那我今年屬雞明年屬什麼?”

這群志願軍小夥子竟然都不知道屬相,王秀臣母親耐心地跟她們解釋:“你在哪一年出生,那一年是什麼年,你就屬什麼,屬相是不會變的,屬相一共有12個……”

說完,志願軍又纏著王秀臣母親給他們推算自己的屬相,等每個人知道了自己的屬相,夜深了,志願軍該吹號睡覺了。

一條軍毯後面的感人故事,70年傾情守護,只為一句承諾

二、

在這段安逸時光裡,志願軍不再是戰場上保家衛國的戰士,他們也是20歲左右的孩子,王秀臣母親給了他們家鄉母親般的關愛。

當志願軍戰士吹響號角睡覺時,孩子們也跟著志願軍戰士們一起進入夢鄉。

志願軍共有七個戰士,東北天冷睡覺要燒炕,但裡屋的床只能睡五個人,班裡的班長副班長就帶頭吃苦,他們將裡屋溫暖的床留給了五個戰友,自己就睡在裝東西的大洋箱上,

平常幹活做事也是兩個人最積極,王秀臣記住了他們兩個的名字,班長叫周景陽,副班長叫周延鶴。

一條軍毯後面的感人故事,70年傾情守護,只為一句承諾

雖然不在部隊,但每天早上他們都要準點起床練操,志願軍在的那段時間,孩子們也異常乖巧,跟著志願軍一起早睡早起,做事讀書也自覺了很多。

三月初春,地裡的韭菜冒了頭,看著頭茬的韭菜冒尖,王秀臣母親有了想法,這樣的韭菜特別鮮吃起來特別嫩。

她整了點韭菜,泡上粉條、蝦皮,再和上玉米麵,準備給志願軍做頓好吃的,老早王秀臣的母親就燒好了韭菜鍋貼,等著志願軍們回來吃。

雖然住在老百姓的家裡,可志願軍並不在老鄉家吃飯,他們在統一的地方吃飯,等志願軍回來,王秀臣母親趕緊攔住了他們:“今年的韭菜特別鮮亮,我特意給你們烙了一鍋貼餅子,你們趕緊嚐嚐。”

一條軍毯後面的感人故事,70年傾情守護,只為一句承諾

沒想到,志願軍卻謝絕了王秀臣母親的好意:“大娘我們不吃,我們那個都有紀律的。”不管王秀臣母親怎麼勸,志願軍就是不吃一口東西,堅持貫徹落實“不拿群眾一針一線”。

有時候志願軍的衣服破了洞爛了口子,或者說掉了釦子,王秀臣母親都熱情地幫他們縫補,但他們都拒絕了:“大娘不用,我們都有針線包,我們自己都會縫。”

一條軍毯後面的感人故事,70年傾情守護,只為一句承諾

那時王秀臣最喜歡的就是看志願軍戰士們擦槍,看著志願軍們將槍拆下來拆乾淨,再安裝回去,看王秀臣可愛,志願軍還會拿槍給王秀臣,讓她掂量掂量。

王秀臣握到槍的那一刻才知道,原來看似平平無奇的槍竟然這麼沉,一把槍的杆子有那麼長,十幾斤的槍在王秀臣的手裡竟是那麼的沉重。

王秀臣的妹妹只有四歲,忙完家務事以後,志願軍們還會輪流逗王秀臣的妹妹玩,抓著妹妹打轉,放在腿上“坐飛機”,志願軍還給孩子們做玩具,用紙糊個小船,撘個風車,做個飛機,有志願軍在的地方總是充滿歡聲笑語。

一條軍毯後面的感人故事,70年傾情守護,只為一句承諾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志願軍休整了差不多兩個月,到了再次出發朝鮮的時候了,相處兩個月老百姓跟志願軍都相處出了感情,大家都將志願軍當自己家的孩子對待。

臨走時,志願軍們集體穿上了程亮的黑皮鞋,穿上了最板正的軍裝,紮上皮帶,一起到照相館裡找了照片,每張照片洗三張,那個時候的照片都是黑白照,照片上的顏色,都是後續照相館的師傅添上去的。

一條軍毯後面的感人故事,70年傾情守護,只為一句承諾

三張照片一張寄回了家裡,一張留給了寄宿的老百姓,還有一張被他們放在了衣服兜裡,如有不幸,這張照片就是他們最後的遺照。

照片的後面寫的是“第二次入朝紀念”,王秀臣一家將七位志願者的照片都貼好儲存,還在照片後面寫上了他們的名字和個人資訊。

一條軍毯後面的感人故事,70年傾情守護,只為一句承諾

三、

志願者來的時候是冬天,走的時候已經是五月份,為了減輕行囊,志願軍們將比較重的毛毯留下了,一共七條軍毯,他們跟王秀臣母親說:

“大娘,我們這些東西就先不都帶走了,等那個打了勝仗回來了,我們再來取這些東西。”

志願軍走後,這七條軍毯成了他們家最寶貝的東西,母親立馬去街上買了一大塊布,將這七條軍毯包起來,單獨放在了一個大箱子裡,為了防蛀蟲,母親孩子裡面放了防蚊蟲的藥丸。

每隔一段時間,母親就要將軍毯拿出來曬曬太陽,但是又不敢曬太久,曬乾了水分又立馬用布包起來,悉心呵護。

一條軍毯後面的感人故事,70年傾情守護,只為一句承諾

抗美援朝戰爭終於結束,母親終於等來了那些戰士,王秀臣也上中學了。

戰士們不是一起來的,他們陸陸續續地來,來的人將自己的東西拿走,最後只剩下兩床軍毯,遲遲沒有人來領取,王秀臣一家都非常擔心。

某天王秀臣放學的下午,周班長來了,與此同時,周班長還帶來了一個不幸的訊息,另一床沒人領取的軍毯恐怕再也等不到主人了,周班長說:“他可能來不了了,為國捐軀,也是烈士也是英雄。”

聽到這話,王秀臣母親的心情非常沉重,她向王秀臣講起了那個受傷戰士的故事,在這七位戰士裡,有一個人非常特別,他的臉被燃燒汽油彈燒傷,臉上的面板都沒有了,看過去非常嚇人,在部隊這屬於重傷了。

一條軍毯後面的感人故事,70年傾情守護,只為一句承諾

上級的領導勸他復原回家,但這名戰士卻異常倔強,他說:“我是臉受傷了,又不影響我打槍,我的手腳又沒事,跑起來依然很快!”拗不過這位戰友倔強,他二次上了戰場。

母親叫周班長將軍毯一起帶回去給他的家人,但回國後他們都斷了聯絡,而且那位戰友的資訊不全,他也不知道戰友是哪裡的人。只能將軍毯留在王秀臣家,期待有一天,那位犧牲戰士的家人能拿回這最後一件遺物。

一條軍毯後面的感人故事,70年傾情守護,只為一句承諾

後來,王秀臣一家搬了家,志願軍戰友的照片也在途中遺失,再後來王秀臣考上了大學,母親的身體也越來越不好,母親將歸還軍毯的任務交到了王秀臣身上。

上大學時,母親也叫王秀臣帶上軍毯,王秀臣在北京讀大學,她期盼王秀臣在北京能夠找到那位戰士的資訊,能夠歸還這條軍毯。

一條軍毯後面的感人故事,70年傾情守護,只為一句承諾

幾年後,母親患病去世,王秀臣大學畢業成了一位人民教師,王秀臣一直在尋找,可等王秀臣有了孩子,再到王秀臣退休,變成成了白髮蒼蒼的老人,依舊沒有找到這條軍毯的主人。

終於在一檔尋人節目裡,王秀臣看到了希望,她希望透過節目找到那位志願軍的後人,可惜的是,在尋人團幾個月的尋找中,依舊沒有找到這位戰士及他的後人。

一條軍毯後面的感人故事,70年傾情守護,只為一句承諾

王秀臣的年紀大了,身體也不好,不管這位志願軍戰士是否犧牲,他都肯定不在人世,跟他同一班的老戰友也已經百年了,王秀臣掌握的資訊太少,如果傳給王秀臣的孩子,估計也是海底撈針,何況在20歲的年紀,那位志願軍未必能有後人。

在王秀臣的思量下,她將這條包含著母親惦念的軍毯捐給了抗美援朝紀念館,抗美援朝紀念館裡收藏了兩萬多件抗美援朝的文物,每一件都跟這條軍毯一樣在普通的群眾手裡,因為軍民之間的誠摯感情,普通的東西被賦予了不一樣的意義,變得非常有價值。

一條軍毯後面的感人故事,70年傾情守護,只為一句承諾

70年來,王秀臣和母親一直堅守承諾,悉心儲存著這一條軍毯,這裡面不僅僅是對志願軍戰士的一個承諾,裡面還包含了他們對志願軍的懷念與崇敬。

70年的等待與守候,讓我們看到了軍民之間親如一家的感情,老百姓也在以自己的方式,守護著保家衛國的愛國軍人。

圖片來源網路 侵刪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