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王德恆:早期草原絲路的開闢者,匈奴!考古證明,與漢人同祖同宗

匈奴的名字是如此之響亮,只要觸及歷史,就不能迴避。早期的草原絲路就是他們開闢的。

他們是進入文明社會後遊牧文化的代表,其歷史地位並不亞於曾經稱雄歐亞草原的斯基泰人,在橫貫東西的草原絲路的開發中,甚至不能說誰比誰更早。

王德恆:早期草原絲路的開闢者,匈奴!考古證明,與漢人同祖同宗

匈奴這個民族的來源至今也沒有徹底解決。比如說,很長時間以來人們一直認為匈奴是白種人,小說《最後一個匈奴》寫的就是在匈奴西遷時,一個掉隊的匈奴人和一個陝北姑娘生下一群白色漂亮的孩子們的故事。這些人男子多生得高大威猛,他們家族最顯著的標誌是腳上小指的指甲是平滑的,與當地土著居民的小指指甲重疊生澀相區別。

民謠中有所謂“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有大家(王松山)等人認為,之所以“米脂的婆姨”白皙,就是因為她們臨近匈奴,和白色人種雜交,留下了這樣一支漂亮的女人。

王德恆:早期草原絲路的開闢者,匈奴!考古證明,與漢人同祖同宗

《漢書》中記載的匈奴休屠王太子金日磾,身高八尺二寸,容貌威嚴,漢代的八尺二寸(漢一尺=23.1釐米),接近今日1.90米,是歐羅巴人種北歐型的高大身材。但休屠王居於蒙古高原的西部,並非匈奴本部貴族。 一些相關的文物考古資料,如陝西茂陵霍去病墓前的馬踏匈奴石像、諾顏烏拉25號墓出土的人物繡像以及一些被認為是匈奴遺物的青銅牌飾上的人物形象,對所反映的匈奴人體貌的看法,眾家各執一詞、莫衷一是。

後世還有“白匈奴”之說。白匈奴是大月氏人的後裔,在進入中亞後稱為“懨(yan)噠”,他們和匈奴一樣同樣起源於中國北方草原,和匈奴頻繁戰爭,推進了草原絲路的開發,也有過人種交流,基因碰撞。據此,有人認為這是匈奴中有白人血統的一種旁證。但在最近的研究成果中披露,白匈奴之所以稱為“白”,是因為他們使用白色的旗幟。

實際上,在歷史上多次出現白匈奴、黃匈奴、藍突厥這些名字,以前有人解釋成面板或者眼睛的顏色,比如白匈奴就是白種人,藍突厥眼睛發藍,所以也是白種人。從最近研究成果看,黃匈奴的旗幟是黃色的,白匈奴的旗幟是白色的,藍突厥的旗幟就是藍色的,這些名字裡的顏色是指旗幟的顏色。就好像1949年後的中國被西方叫做“紅色中國”是因為用赤旗,而不是我們的面板變成了紅色。

王德恆:早期草原絲路的開闢者,匈奴!考古證明,與漢人同祖同宗

史書上記載匈奴的起源是這樣的:

“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唐虞以上有山戎、獫狁、葷粥,居於北蠻,隨畜牧而轉移。”

這個記載說明,匈奴也屬於華夏族的範疇,淳維的子孫們的祖先山戎、獫狁、葷粥都居住於大漠以北,草原深處,隨畜牧而轉移,經過融合,聯合,兼併而成為了一個大部落,逐漸有了自己的語言,風俗,制度,便成為了一個民族。在戰國時期以國家的形式出現。匈奴王國就是這樣出現的。最近,由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所和復旦大學出具的一份關於古代人種DNA檢測的報告,看到這樣一組資料:

在最後一個冰期的最後階段,有一個男人在距今1。8萬年的時候生活在赤塔,瀚海(貝加爾湖)東部。作為華夏人中的O基因在1。7萬年前共祖先。O3基因在1。5萬年共祖先,檢測是1。5萬年出現在赤峰,距今1萬年前出現在河南平原。

王德恆:早期草原絲路的開闢者,匈奴!考古證明,與漢人同祖同宗

史書記載匈奴的始祖“淳維”和夏后氏同源是不錯的,和現代分子生物學的檢測結果是一致的。

利用現代的體質人類學和基因學,可以將蒙古人種大致可分為東亞、北亞、東北亞和南亞等四個型別。在匈奴帝國建立之前的北方長城地帶,體質人類學者目前至少已辨識出四種不同的古代蒙古人種型別,分別命名為古東北型別、古華北型別、古西北型別和古西伯利亞型別。

古華北型別是內蒙古中南部地區的一個土著人種型別,在屬於鄂爾多斯式青銅器文化的涼城縣崞縣窯子墓地,出土了古西伯利亞型別的人骨,與公元前l世紀生活在外貝加爾和匈奴屬民屬同一型別。鄂爾多斯式青銅器文化的主體族屬普遍趨同劃歸於戎狄系統,而史料記載戰國時期在陰山以南一帶又開始出現的“諸胡”。也就是說崞縣窯子墓地出土的人骨應該是“諸胡”的一支。結合外貝加爾和蒙古發現的古西伯利亞型別匈奴屬民,初步可以推斷匈奴的人種屬於古西伯利亞型別。

王德恆:早期草原絲路的開闢者,匈奴!考古證明,與漢人同祖同宗

對於匈奴是蒙古利亞人種的說法有一條來自國外的佐證。公元4世紀下半葉,從裡海附近草原出發、向歐洲掀起了入侵大浪潮的匈奴人(Huns),即是公元91年從蒙古高原西遷的北匈奴的後裔。到5世紀上半葉匈奴王阿提拉王統治時期達到了輝煌,其強大的對外攻擊力使日耳曼人喪膽,令羅馬人蒙羞,他們稱阿提拉和他的鐵騎為“上帝之鞭”。匈奴人墓葬出土的人骨材料經過多次檢測確實屬於蒙古利亞人種,這無疑為匈奴蒙古人種說又提供了一條體質人類學方面的有力佐證。也是草原絲路自東向西開發的鐵證。

在漢朝和匈奴的交往中,並沒有描寫匈奴和漢人形象方面的差別,甚至語言交流方面的障礙也沒有。整部《史記》包括《漢書》裡沒有對匈奴特別體貌的描述,這種史書的“無記載”,隱匿於其中的也正是一種人種的“無差別”。

2003年,三個法國人類學家對位於蒙古北部Egyin Gol峽谷的一處墓地發現的匈奴遺骨進行了研究。

這處墓地位於蒙古北部Egyin Gol峽谷,在外蒙古首都烏蘭巴托北部,北緯49度27分,東經103度30分。貝加爾湖正南方。這處墓地共出土匈奴時代90多具屍骸。

三名法國學者對這些古代屍骨進行了DNA測試,測試共分Nuclear DNA細胞核DNA和MitochondrialDNA(mtDNA)線粒體DNA兩部分,最後確定了匈奴人的人種型別,他們是典型的亞洲人,和今天的蒙古、西伯利亞、中國人、朝鮮人、日本人有比較近似的人類發生學關係。而且沒有發現歐洲人血統的影響。他們的論文發表在最權威的遺傳學學術刊物《美國人類遺傳學雜誌》,時間是2003年。

這充分證明,匈奴人和中原的漢人是同宗同祖的,匈奴人最早開發草原絲路,是中外史學界的共識,或者說,草原絲路應該就是匈奴人從東向西開發的。

原文載自《知識就是力量》2011年第1期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