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西域各國來投,劉秀為何對他們說,該幹嘛幹嘛去

西漢末年,天下大亂,匈奴人趁機侵佔西域。莎車國王延當過漢朝留學生,不肯歸附匈奴,率領鄰近各國進行了英勇反抗。

他經常告誡兒子說:“應該世世代代歸附漢朝,不可違背。”公元18年,延駕鶴西遊,其子康繼位,照樣“率傍國拒匈奴”。

為了名正言順,公元29年,在莎車國王康的請求下,河西大將軍竇融以朝廷名義封其為西域大都尉,各國都要聽其號令。

莎車國王康死後,其弟賢繼承王位,因為得國不正,公元38年,莎車國王賢派使者到洛陽進貢,打算趁機弄個名號。

使者表示,西域各國忍受不了匈奴強加給它們的沉重賦稅,都願意歸附漢朝,希望朝廷重新設定西域都護。

西域各國來投,劉秀為何對他們說,該幹嘛幹嘛去

劉秀因為中原地區剛剛平定,國力虛弱,周邊不安,不願意再起戰事,耗費國力跟匈奴一爭高下,所以就沒有答應。

公元41年,莎車王賢又派使者前來進貢,再次要求設定西域都護。時任大司空的竇融向劉秀建議,賜莎車王賢西域都護印綬。

他的理由有二:一是莎車國一直忠於漢室,朝廷應該表示一下;二是讓莎車王任西域都護,不費一兵一卒就可收復西域。

劉秀一聽,好有道理啊!於是,下令頒賜西域都護的印信、綬帶給賢,還賞賜了車輛、旗幟、黃金、錦繡等物。

沒想到,當莎車使者返回至敦煌時,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見,敦煌太守裴遵向朝廷提出,“夷狄不可以假以大權”。

在大鵬看來,“夷狄不可假以大權”,這種觀點當然是不可取的,裴遵對西域各民族一概採取歧視、排斥的態度是絕對錯誤的。

但具體就這件事來說,裴遵的意見沒錯,因為莎車王賢一貫飛揚跋扈,經常欺壓鄰國,真的不適宜擔任西域都護要職。

於是,劉秀詔令收回莎車王賢的西域都護印信、綬帶,改為頒賜漢大將軍印信、綬帶。莎車使者不肯,裴遵強行奪回。

在這這件事上,竇融當然要負主要責任。但在授賢以西域都護印緩後,又推翻前議,強迫莎車使者換印,就幹得不漂亮了。

這種出爾反爾的做法,簡單粗暴,嚴重影響了莎車以及以莎車為首的西域抗擊匈奴同盟對東漢王朝的態度。

莎車王賢因此對東漢朝廷心生怨恨,可是他仍然假冒漢朝西域都護的名義,向西域各國頒發照會,各國全都表示服從。

後來,莎車王賢變得越來越驕橫。公元45年,車師前王、鄯善、焉耆等十八個國家偷偷地各派王子入侍漢廷,進獻寶物。

西域各國來投,劉秀為何對他們說,該幹嘛幹嘛去

他們哭著給東漢政府說,莎車王賢經常派很重的賦稅,誰不按時繳納,他就派兵攻打誰,所以懇求漢朝另派一個西域都護。

當時,匈奴頻頻騷擾上谷、中山一帶,烏桓、鮮卑則在東北侵擾邊境,西部羌人也在蠢蠢欲動,顯然不是入主西域的最佳時機。

於是,劉秀再次以中原初步安定、北方異族還沒有歸順為理由,拒絕出兵西域,並把各國送來的人質又都送回去了。

西域諸國使者走到敦煌後,都愁的走不動了,他們經過商議,想出了一個緩兵之計,於是給敦煌太守裴遵呈送公文說:

希望您留下我們的人質,然後告訴莎車,漢朝的都護不久就會西出邊關,命令莎車暫停軍事行動。裴遵請示朝廷,劉秀批准了。

可實際上,劉秀並沒有向西域派都護的意思,所以西域諸國派到漢朝充當人質的王子在敦煌滯留了一年,也沒等到新都護。

有些國家的王子,因為盤纏耗盡,無以為生,就逃回國去。莎車王賢因此得知漢朝不會派都護來,就放開膽子攻破鄯善國、殺死龜茲王。

鄯善王安迫不得已,再次上書:“請允許我再次派世子入朝,請求皇上派遣西域都護。如果皇上不答應,我們只好投降匈奴了。”

西域各國來投,劉秀為何對他們說,該幹嘛幹嘛去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劉秀還是沒答應,他回覆說,實在是愛莫能助。如果各國確實感到力不從心,那就隨便怎麼辦吧!

於是,鄯善、車師等國再次依附於匈奴。公元52年,北匈奴請求率領西域諸國來洛陽朝貢,儼然成了西域諸國的首領。

不過,西域各國發展情況不盡相同,各有君長,互相攻伐,都想完成西域的統一。所以他們即使聽命於匈奴或者漢朝,也並不真心歸附。

並且,劉秀認為西域諸國與漢朝遠隔千山萬水,得到它沒多大好處,拋棄它也沒多大損失。畢竟那時候,人們不知道地下有石油!

所以,劉秀就作出了拒絕西域請求都護的決定,這在當時來看,還是比較正確的選擇,因為那時候國力不濟、周邊不安、強敵緊逼。

但是,有些人不能站歷史的客觀角度看問題,為劉秀放棄西域而惋惜,甚至認為劉秀太保守,錯過了收復西域的大好時機。

不過,劉秀對西域的這種定位和認識也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響,其後的統治者和決策層經常將其作為放棄西域的論據。

參考資料《資治通鑑》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