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兵書中100句精彩絕倫的句子,每一句都是作戰奇謀

兵法,用兵作戰的方法、策略施詐於漫漫千軍。相關的著作有《孫子兵法》。《孫子兵法》是中國古典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是中國優秀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

兵書中100句精彩絕倫的句子,每一句都是作戰奇謀

孫子

【三十六計】

共敵不如分敵,敵陽不如敵陰。

——《三十六計》

解釋:進攻兵力集中、實力強大的敵軍,不如使強大的敵軍分散減弱了再攻擊。攻擊敵軍的強盛部位,不如攻擊敵軍的薄弱部份來得有效。

寧偽作不知不為,不偽作假知妄為。

——《三十六計》

解釋:寧可假裝不知道而按兵不動,也不要假裝聰明而輕舉妄動。

不敵其力,而消其勢。

——《三十六計》

解釋:如果在力量上不能戰勝敵人,那就轉而削弱敵人氣勢的根本源泉。

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

——《三十六計》

解釋:秘密往往潛藏在公開的事物中,並非存在於公開暴露的事物之外。

兵強者,攻其將;將智者,伐其情。

——《三十六計》

解釋:敵人兵力強大,就去對付他們的將領;將領英明多謀,就從情感上去挫敗他的鬥志。

虛者虛之,疑中生疑。

——《三十六計》

解釋:兵力虛弱之時,故意讓敵人看到兵力空虛的樣子,就會讓敵人產生懷疑,認為我們是在弄虛作假。

信而安之,陰以圖之。

——《三十六計》

解釋:讓對方相信自己,深信不疑,使其麻痺鬆懈,我方則暗中策劃、圖謀。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

——《三十六計》

解釋:敵人出現微小的疏漏也必須趁機利用;微小的勝利也要力爭獲得。

逼則反兵,走則減勢。

——《三十六計》

解釋:打擊敵人太過猛烈,就會遭到反撲;讓敵人逃跑,反而能夠削弱敵人的氣勢。

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

——《三十六計》

解釋:世間許多看上去有用處的東西,往往很難操控;而看上去沒用的東西,往往可以利用它發揮作用。

勢必有損,損陰以益陽。

——《三十六計》

解釋:當局勢面對不得不遭受損失的時候,應當捨棄次要利益,以保全重要利益。

類以誘之,擊蒙也。

——《三十六計》

解釋:用類似的東西去引誘敵人,讓迷惑懵懂的敵人上當,趁機打擊。

借局佈勢,力小勢大。

——《三十六計》

解釋:藉助某種局面而形成有利的形勢,雖然兵力弱小,但陣勢卻顯得很強大。

龍戰於野,其道窮也。

——《三十六計》

解釋:龍本來在大海或天空雲雨中才能施展威力,如果在原野裡搏鬥,必然陷入絕境。

順以動豫,豫順以動。

——《三十六計》

解釋:採取順應的態度,不逼迫敵人,讓敵人內部自相殘殺,我方順勢取得勝利。

【孫子兵法】

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

——《孫子兵法》

解釋:把軍隊置於必死之地,身陷絕境,反而能轉危為安。

多算勝,少算不勝。

——《孫子兵法》

解釋:具備致勝條件多就勝,少就不能取勝。

知兵之將,生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

——《孫子兵法》

解釋:真正懂得用兵之道、深知用兵利害的將領,掌握著民眾的生死,主宰著國家的安危。

怯生於勇,弱生於強。

——《孫子兵法》

解釋:一方怯懦,是因為對方更勇敢;一方弱小,是因為對方更強大。

車雜而乘之,卒善而養之,是謂勝敵而益強。

——《孫子兵法》

解釋:換上我軍的旗幟,將其混合編入自己的車陣之中;對於敵人的俘虜,要給予優待、撫慰和使用他們。這樣就會戰勝敵人而使自己日益強大。

故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孫子兵法》

解釋:只聽說用兵打仗時,即便方法笨拙也要速戰速決,沒有見過求巧而長久作戰的。

佯北勿從,銳卒勿攻,餌兵勿食。

——《孫子兵法》

解釋:敵人偽裝失敗退卻,切勿追趕;敵人士氣正盛時,切勿進攻;敵人為引誘你投下的誘餌,切勿吞食。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孫子兵法》

解釋:用兵的情勢就是要迅速,乘敵人措手不及的時機動手,走敵人意料不到的路,攻擊敵人沒有戒備的地方。

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

——《孫子兵法》

解釋:力量弱小的軍隊如果只知堅守硬拼,就會成為強大敵人的俘虜。

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

——《孫子兵法》

解釋:攻擊時,向敵人來不及急救的地方進軍;進軍時,向敵人意料不到的地方挺進,定能獲勝。

古之所謂善戰者,勝於易勝者也。

——《孫子兵法》

解釋:古代所謂善於用兵的人,只是戰勝了那些容易戰勝的敵人罷了。

殺敵者,怒也;取敵之利者,貨也。

——《孫子兵法》

解釋:要使將士們英勇殺敵,便要激發他們同仇敵愾計程車氣;要使士卒勇於奪取敵軍的物資,便需藉助於物質獎勵。

能以眾擊寡者,則吾之所與戰者,約矣。

——《孫子兵法》

解釋:既然能造成以眾擊寡的有利態勢,那麼敵軍也就難有作為了。

奔走而陳兵車者,期也;半進半退者,誘也。

——《孫子兵法》

解釋:敵方急速奔走並展開兵車的,是期求與我交戰;敵軍半進半退的,可能是偽裝混亂來引誘我。

先知迂直之計者勝,此軍爭之法也。

——《孫子兵法》

解釋:能夠事先知道,用迂迴進軍的方式以迂為直地實現更快到達預定戰場目的這一方法就能取勝,這是行軍作戰爭奪先制有利條件的方法。

【孫臏兵法】

天時、地利、人和,三者不得,雖勝有殃。

——《孫臏兵法》

解釋:天時地利人和,這三個條件任何一個沒有佔優勢,即使打了勝仗,自己也好不到哪裡去。

行水得其理,漂石折舟;用民得其性,則令行如流。

——《孫臏兵法》

解釋:懂得流水的規律後,就可以做到用流水衝石頭去毀掉船隻;使用軍兵時懂得他們的心理,貫徹軍令就如同流水一樣暢通無阻了。

合軍聚眾,務在激氣。

——《孫臏兵法》

解釋:集結軍兵,準備打仗時,務必要有得力措施,激發全軍將士計程車氣。

夫賞者,所以喜眾,令士忘死也。罰者,所以正亂,令民畏上也。

——《孫臏兵法》

解釋:賞賜是提高士氣,使得軍兵會死忘生作戰的辦法;處罰是嚴明軍紀,讓軍兵對上畏服的手段。

善戰者,見敵之所長,則知其所短;見敵之所不足,則知其所有餘。

——《孫臏兵法》

解釋:善於用兵作戰的人,瞭解敵軍的長處,就能知道敵軍的短處;瞭解敵軍不足的方面,就能知道敵軍優勝的方面。

凡兵之道四:曰陣,曰勢,曰變,曰權。察此四者,所以破強敵,取猛將也。

——《孫臏兵法》

解釋:用兵的根本有四項:第一叫兵陣,第二叫兵勢,第三叫機變,第四叫兵權。懂得這四項,才能用來打敗強敵,捉拿猛將。

夫兵者,非士恆勢也。此先王之傅道也。

——《孫臏兵法》

解釋:用兵之道,並沒有亙古不變的道理,這是先王所講述的道理。

將者不可以不義,不義則不嚴,不嚴則不威,不威則卒弗死。

——《孫臏兵法》

解釋:將領不能不講信義,不講信義就不能嚴格地執行軍法,軍法不嚴就會使自己失去威信,失去了威信,將士們就不願意為他效命。

將者不可以不仁,不仁則軍不克,軍不克則軍無功。

——《孫臏兵法》

解釋:將領不能夠不講仁義,不講仁義軍隊就不能打勝仗,不能打勝仗就不能取得任何功勞。

易則多其車,險則多其騎,厄則多其弩,險易必知生地、死地,居生擊死。

——《孫臏兵法》

解釋:平坦的地方,就應當多用戰車,地勢險要的地方,就應當使用奇兵,地勢狹窄的地方就應當多使用弓弩手。無論在平地還是險要的地方,都要搞清楚,哪裡是生地,哪裡是死地。要身處生地,將對手置於死地,然後消滅它們。

將者不可以無德,無德則無力,無力則三軍之勝不得。

——《孫臏兵法》

解釋:將領不可以沒有高尚的品德,品德不高尚,那麼他就不能對部下具有約束力和號召力,沒有約束力和號召力,那麼三軍就不能取得勝利。

賞不逾日,罰不還面。

——《孫臏兵法》

解釋:逾日,超過當天。還面,轉過臉,指時間極短。獎賞或懲罰都要及時。

城小而守固者,有委也;卒寡而兵強者,有義也。

——《孫臏兵法》

城池小而能防守堅固,是因為有充足的糧草儲備;兵少而戰鬥力強,是因為有正義在手,道義在我這一邊。

善戰者見敵之所長,則知其所短;見敵之所不足,則知其所有餘。

——《孫臏兵法》

解釋:善於用兵作戰的人,看到敵人的優勢,就能推知敵人的劣勢所在;看到敵人的不足之處,就能瞭解它的優勢所在。

善者能使敵卷甲趨遠,倍道兼行,倦病而不得息,飢渴而不得食。

——《孫臏兵法》

善於用兵作戰的人能使敵人捲起鎧甲不戰而遠逃,讓他們日夜兼程、加倍趕路,疲於奔命而不能休息、飢渴了也不能進食。

【素書】

守職而不廢,處義而不回。

——《素書》

解釋:恪守本職工作不輕易放棄,受到嫌疑能居義而不反顧。

見已生者慎將生,惡其跡者須避之。畏危者安,畏亡者存。

——《素書》

解釋:見到已發生的事情,應警惕還將發生類似的事情;預見險惡的人事,應事先回避。害怕危險,常能得安全;害怕滅亡,反而能生存。

福在積善,禍在積惡。

——《素書》

解釋:不斷地為善就是積福,不斷地作惡就是積禍。

行足以為儀表,智足以決嫌疑,信可以使守約,廉可以使分財,此人之豪也。

——《素書》

解釋:行為端正可以為人表率,足智多謀可以解決很多的疑難問題,講究信用做出承諾一定遵守約定,潔奉公還能仗義疏財,這樣的人,可以稱他為人中之豪。

小功不賞,則大功不立。

——《素書》

解釋:小的功勞不給予獎賞,那麼就沒有人願意立大功了。

吉莫吉於知足,苦莫苦於多願。

——《素書》

解釋:給人帶來最多吉祥的,是知道滿足;給人造成最大苦惱的,是太多欲望。

避嫌遠疑,所以不誤。博學切問,所以廣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素書》

解釋:迴避嫌疑,遠離惑亂,這樣可以不出錯誤。 廣泛地學習,仔細地提出各種問題,這樣可以豐富自己的知識;行為高尚,辭鋒不露,這樣可以修養身心、陶冶性情。

同美相妒,同智相謀。

——《素書》

解釋:同為美人會互相嫉妒,同樣才智卓絕的人會相互圖謀。

聞善忽略,記過不忘者暴;所任不可信,所信不可任者濁。

——《素書》

解釋:知道別人的優點長處卻不重視,對別人的缺點錯誤反而耿耿於懷的,則是作風粗暴。使用的人不堪信任,信任的人又不能勝任其職,這樣的政治一定很混濁。

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素書》

解釋:行為高尚,辭鋒不露,這樣可以修養身心、陶冶性情。

自疑不信人,自信不疑人。枉士無正友,曲上無直下。

——《素書》

解釋:自己懷疑自己,則不會信任別人;自己相信自己,則不會懷疑別人。邪惡之士決無正直的朋友;邪僻的上司必沒有公正剛直的部下。

釋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順。

——《素書》

解釋:把自己放在一邊,單純去教育別人,別人就不接受他的大道理;如果嚴格要求自己,進而去感化別人,別人就會順服。

守職而不廢,處義而不回,見嫌而不苟免,見利而不苟得,此人之傑也。

——《素書》

解釋:見嫌而不苟免,克盡職守,而無所廢弛;恪守信義,而不稍加改變;受到嫌疑,而能居義而不反顧;利字當頭,懂得不悖理苟得。這樣的人,可以稱為人中之傑。

恭儉謙約,所以自守。深計遠慮,所以不窮。親仁友直,所以扶顛。

——《素書》

解釋:恭敬、節儉、謙遜、簡約,這樣可以守身不辱;深謀遠慮,這樣可以不至於困危;親近仁義之士,結交正直之人,這樣可以在逆境中得到幫助。

推古驗今,所以不惑。先揆後度,所以應卒。設變致權,所以解結。

——《素書》

推求往古,驗證當今,這樣可以不受迷惑;瞭解事態,心中有數,這樣可以應付倉卒事變;採用靈活手法,施展權變之術,這樣可以解開糾結。

國之大事,存亡之道,命在於將。

——《六韜》

解釋:戰爭是國家的大事,國家是存在還是滅亡,都掌握在將領的手中。

見利不失,遇時不疑。

——《六韜》

解釋:看到有利的情況決不放過,遇到有利的戰機決不遲疑。

用賞者貴信,用罰者貴必。

——《六韜》

解釋:獎賞貴在守信,懲罰貴在堅決執行。

凡謀之道,周密為寶。

——《六韜》

解釋:凡是運用計謀,以周密最為重要。

仁之所在,天下歸之。

——《六韜》

解釋:哪裡有仁義道德,天下的人心就會歸附哪裡。

同病相救,同情相成。

——《六韜》

解釋:指有共同志趣和利害關係的人互相幫助把事情辦好。

善除患者,理於未生。

——《六韜》

解釋:善於消除禍患的,懂得防患於未然。

賞罰如加於身,賦斂如取己物。此愛民之道也。

——《六韜》

解釋:施行賞罰就象自己身受賞罰一樣,徵收賦稅就象奪取自己的財物一樣。這些就是愛民的道理。

疾雷不及掩耳,迅電不及瞑目。

——《六韜》

解釋:像迅雷使人不及掩蔽耳朵,像閃電使人來不及閉上眼睛。

用兵之害,猶豫最大;三軍之災,莫過狐疑。

——《六韜》

解釋:用兵的大忌是猶豫不決;軍隊最可怕的災難也莫過於互相猜疑。

夫魚食其餌,乃牽於緡;人食其祿,乃服於君。

——《六韜》

解釋:魚食用釣餌則被牽在魚線上,人接受俸祿則服從於給他俸祿的人。

情同而親合,親合而事生之。

——《六韜》

解釋:情投意合,就能親密合作;親密合作,事業就能成功。

外亂而內整,示飢而實飽,內精而外鈍。

——《六韜》

解釋:外面紛亂而實際上內部整齊嚴謹,看似忍飢挨餓而實際上飲食充足,外面看武器裝備粗鈍而實際上十分精良。

利天下者,天下啟之;害天下者,天下閉之。

——《六韜》

解釋:有利於人民的,民眾會盡心盡力。有害於人民的,民眾就不會被利用。

同天下之利者,則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則失天下。

——《六韜》

解釋:能同天下所有人共同分享天下利益的,就可以取得天下;獨佔天下利益的,就會失掉天下。

【三略】

香餌之下,必有懸魚;重賞之下,必有死夫。

——《三略》

解釋:芳香的魚餌下面肯定有上鉤的大魚,豐厚的獎賞下面肯定有不怕死的人。

廢一善,則眾善衰。賞一惡,則眾惡歸。

——《三略》

解釋:否定了一個好人或一件好事,很多好人好事便會悄然消失;獎賞了一種惡行或一個壞人,各種壞人壞事就會相繼出現。

善善不進,惡惡不退;賢者隱蔽,不肖在位;國受其害。

——《三略》

解釋:善善惡惡要落實到實際行動中,而不要僅停留在口頭上,否則邪正不分,忠奸莫辨,於國無補,於民有害。

將帥者,必與士卒同滋味而共安危,敵乃可加。

——《三略》

解釋:身為將帥,必須與士卒同甘苦,共死生,才可與敵作戰。

將謀欲密,士眾欲一,攻敵欲疾。

——《三略》

解釋:將帥的謀劃要秘密,士卒的意志要統一,攻擊敵人的行動要迅速。

【將苑】

夫知人之性,莫難察焉。

——《將苑》

解釋:世界上沒有比真正地瞭解一個人的本性還要困難的事情。

將不可驕,驕則失禮,失禮則人離,人離則眾判。

——《將苑》

解釋:做將帥的切勿驕傲自大,如果驕傲自大,待人接物就會有不周道的地方,有失禮之處,一朝失禮就會眾叛親離,人心憤懣相怨。

善將者,其剛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強,以柔制剛。

——《將苑》

解釋:好的將帥應該具備的性格是剛強、剛烈,但不固執己見,溫和、柔和但不軟弱無力,即通常聽說的剛柔相濟。

夫兵權者,是三軍之司命,主將之威勢。

——《將苑》

解釋:所謂兵權,就是將帥統率三軍的權力,它是將帥建立自己的威信的關鍵。

兵者兇器,將者危任,是以器剛則缺,任重則危。

——《將苑》

解釋:兵器是一種兇器,統兵為將是一種重大的責任。兵器剛硬,容易缺損,將領任務重大所以有風險。

【吳子】

凡兵戰之場,立屍之地,必死則生,幸生則死。

——《吳子》

解釋:凡兩軍交戰的場所,都是流血犧牲的地方。抱必死決心就會闖出生路,僥倖偷生就會遭到滅亡。

凡兵有四機:一曰氣機,二曰地機,三曰事機,四曰力機。

——《吳子》

解釋:用兵有四個關鍵:一是掌握士氣,二是利用地形,三是運用計謀,四是充實力量。

一人投命,足懼千夫。

——《吳子》

解釋:一個人拼命,足使千人畏懼。

【司馬法】

故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

——《司馬法》

解釋:國家雖然大,好戰必然滅亡,天下即使安定,忘記戰爭必然危險。

天下雖安,忘戰必危。

——《司馬法》

解釋:天下雖已安定,但若忘記戰爭的可能,必釀成巨大的危險。

【百戰奇略】

天下無事,不可廢武。

——《百戰奇略》

解釋:天下雖然太平無事,但不能廢棄武備。

兵之利鈍是常事,貴因敗以為成耳。

——《百戰奇略》

解釋:戰的勝敗乃是兵家常事,但可貴的是從失敗中汲取教訓而轉敗為勝。

凡戰,所謂攻者,知彼者也。

——《百戰奇略》

解釋:大凡戰爭中所說的進攻,是指在瞭解了敵情之後所採取的作戰行動。

凡兵家之法,要在應變,好在知兵,舉動必先料敵。

——《百戰奇略》

解釋:大凡軍事家的用兵法則,至關重要的是善於隨機應變。鑑古及今而通曉用兵的,都是在採取作戰行動之前,必須首先要分析判斷敵情。

凡與敵戰,其將愚而不知變,可誘之以利。

——《百戰奇略》

解釋:大凡對敵作戰,敵將愚頑而不知機變,可以用小利來引誘它上鉤。

【尉繚子】

慎在於畏小;智在於治大。

——《尉繚子》

解釋:小心謹慎表現於防微杜漸上,聰明睿智表現於處理大事上。

將者,上不制於天,下不制於地,中不制於人。

——《尉繚子》

解釋:統領軍隊的人,不應受氣候,地理環境,人為因素的影響。

除害在於敢斷;得眾在於下人。

——《尉繚子》

解釋:消滅敵人在於堅決果敢,獲得軍民的支援在於謙虛待人。

志不勵,則士不死節;士不死節,則眾不戰。

——《尉繚子》

解釋:如若不激勵士人具有高尚的志向,則士人不能守節而死;士人沒有堅定的節操,則民眾無核心,不能全力以戰。

力分者弱,心疑者背。

——《尉繚子》

解釋:用兵分散,力量就會削弱;對人懷疑,軍心就會離散。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