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嘉慶的能力比哥哥差百倍,為何乾隆還是選了嘉慶為接班人?

各方面能力都很平庸的嘉慶,之所以能成為乾隆的接班人,主要是當時的乾隆已經沒得選了。

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冬,乾隆帝下達了一份密詔,密詔的內容是關於立皇儲一事,經過數年的深思熟慮,乾隆帝最終決定,將皇十五子永琰立為皇儲。

而在二十三年後,也就是公元1796年,在當年的正月初一,乾隆帝正式宣佈禪位,皇十五子永琰登基,是為嘉慶帝。

嘉慶的能力比哥哥差百倍,為何乾隆還是選了嘉慶為接班人?

根據史料的記載以及後世的評價,這位嘉慶皇帝,不管是在政治手段方面還是在政務能力方面,其整體表現著實一般,大清朝也在他的手裡,逐漸開始走向下坡路。

當然,清朝衰敗並不完全因為嘉慶,但他的能力一般卻是不爭的事實,因此,就有不少人對此感到十分疑惑,為何頗為精明的乾隆皇帝,會選擇這麼一個資質平庸的接班人呢?

實際上,乾隆皇帝之所以選擇嘉慶,背後有很多因素,而其中最大的一個原因,就是乾隆帝沒得選,他不乏有能力突出,並且深得他喜愛的兒子,但由於各種原因,最終讓乾隆不得不在“瘸子裡挑將軍”,選了嘉慶這個聽話、順從,並十分懂事的接班人。

嘉慶的能力比哥哥差百倍,為何乾隆還是選了嘉慶為接班人?

說起乾隆的立皇儲之路,那可真是一把辛酸淚。

乾隆皇帝一生共有十七個兒子,按理說也算是子嗣眾多,如果立儲君的話,選擇面應該是比較寬的,但實際情況卻並未如此。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來看看乾隆皇帝的立皇儲之路,就會知道大概是什麼原因了。

乾隆皇帝立的第一個太子,是他的次子愛新覺羅。永璉,永璉雖說是次子,但因為其生母是乾隆帝的孝賢純皇后富察氏,因此,永璉在出身上,是正兒八經的嫡長子。

眾所周知,在封建社會時期,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在立皇儲這件事上,都是遵循著“立嫡不立長”這個原則,包括清朝之前的多個朝代,均在皇儲一事上如此,這已經是千百年來墨守成規的習慣。

嘉慶的能力比哥哥差百倍,為何乾隆還是選了嘉慶為接班人?

但清朝入主中原後,對這個原則就進行了一些變動,畢竟清朝發跡於關外,說白了就是遊牧民族,因此,對於中原的習俗傳統並不是那麼的在意。

比如,清太祖努爾哈赤死後,就是其第八子皇太極繼位,而皇太極死後,則是其第九子福臨登基,還有順治帝福臨死後,同樣是由其第三子玄燁接班,也就是康熙皇帝。

這幾位皇帝的登基,都沒有按照“立嫡不立長”這個原則,當然,這背後也有一定的特定因素,比如政治鬥爭等,但總體上,必須立嫡長子為接班人的這個傳統,在清朝已經慢慢的淡化。

而在康熙皇帝繼位後,曾經動過立嫡長子的想法,之所以他會這樣想,與他被漢化的程度較深有一定的關係,也與當時的嫡長子胤礽深受康熙帝喜愛也分不開。

但他在立了胤礽為皇太子之後,卻因為多種原因,將胤礽的太子名位兩度廢除,最終徹底放棄了他,臨終前改立皇四子胤禛為自己的接班人,即雍正皇帝。

嘉慶的能力比哥哥差百倍,為何乾隆還是選了嘉慶為接班人?

而雍正皇帝,是曾經深受“九子奪嫡”之苦的人,因此,在他登基後,為了朝局穩定,創造性地發明了秘密立儲君這種方式,目的就是不讓自己的兒子們重蹈當年“兄弟相殘”覆轍。

而雍正最終選擇的是排行老四的弘曆為接班人,也就是後來的乾隆皇帝,到了這個時候,立嫡長子為太子的這個概念,基本上已經是被無視了。

但在乾隆登基後,立的第一個太子,卻依然是嫡長子。

這裡面有兩個原因,其一,是乾隆事事喜歡效仿祖父康熙,因此對康熙曾經沒能讓嫡長子成為最終的接班人這個遺憾,乾隆就想在他這裡得以完滿,二來,則是乾隆的這個嫡長子永璉,可以說是寄託了乾隆絕大多數感情。

首先,永璉的生母是乾隆最愛的皇后富察氏,兩人感情之深厚,在史書上有不少相關記載,他二人在結婚之後,就幾乎整日膩在一起,即使在乾隆登基後,對富察氏依舊是一往情深。

嘉慶的能力比哥哥差百倍,為何乾隆還是選了嘉慶為接班人?

在這種感情基礎下,二人的愛情結晶永璉來到了世上,當時乾隆尚未登基,還只是一個親王,而為了凸顯對這個孩子的重視,作為祖父的雍正帝,親自為其取名永璉,而其中的這個“璉”字,則為承宗器之意。

說白了,當時雍正皇帝和乾隆,都已經從內心中,將永璉定為了日後的儲君人選,而且在乾隆元年,也就是乾隆皇帝剛登基的那一年,就寫下密詔,將永璉定為皇太子。

但這板上釘釘的事情,卻在不久後發生了變故,在永璉長到兩歲的時候,僅僅因為感染了一個風寒,居然夭折了。

這下,讓乾隆和富察氏極為悲傷,雖說永璉的喪事操辦得極其隆重,他也成為清朝第一個擁有自己陵園的皇太子,但這又如何呢?畢竟人都沒了,這往後的日子還長著呢,因此,在料理完喪事不久,乾隆帝就開始著手物色新的儲君人選。

乾隆皇帝物色的第二個接班人,是他的第七個兒子永琮。

永琮和永璉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生母均為皇后富察氏,與立永璉一樣,乾隆帝是本著“愛屋及烏”的原則,也準備將永琮立為皇太子。

嘉慶的能力比哥哥差百倍,為何乾隆還是選了嘉慶為接班人?

不過,沒等乾隆皇帝把詔書寫好,這個永琮就在出生的次年,出水痘而死。

接二連三的打擊,不僅讓乾隆皇帝十分悲傷,更讓富察氏傷心欲絕,在永琮早夭沒多久,富察氏就撒手人寰,因病去世。

至此,在富察氏死後,乾隆皇帝想要立嫡子為儲君的這個想法算是徹底破滅了,因此,他也就只能將目光轉向了其他皇子,而正是這一轉,才讓嘉慶有了機會。

不過,當時的嘉慶,還遠沒有入父親乾隆的法眼。

若是按照年齡來算,當時活著的皇子中,以皇長子永璜的年齡最大,眼下嫡子都死光了,因此他的機會就來了,可以說當時的永璜是贏面較大的一個人,他有很大的把握能成為新太子。

但最終,永璜還是與機會擦肩而過,被乾隆排除在外,起因是因為當時富察氏剛病亡,乾隆帝滿心悲切地為其準備喪禮,結果在喪禮期間,乾隆看到長子永璜和三子永璋表情不夠傷悲,因此,一怒之下,對自己的兩個兒子大打出手,並當場宣佈他們沒有繼位的資格。

嘉慶的能力比哥哥差百倍,為何乾隆還是選了嘉慶為接班人?

且不論乾隆是否過於敏感,單事情的最終結果,就是這二人再也不可能被立為皇儲。

截至當時,乾隆的的幾個兒子,已經有四位或因夭折,或因犯錯,失去了繼位資格,而老四永珹又被過繼出去,因此,排在乾隆心中首位的就是皇五子永琪。

永琪便是“五阿哥”,他與電視劇中所演繹的一樣,生性聰慧,並且博學多才,也因此逐漸引起了乾隆的重視,而在乾隆二十八年發生的一件事,則讓乾隆堅定的將永琪定為儲君的人選。

乾隆二十八年五月,圓明園突然失火,此時乾隆皇帝正在圓明園中歇息,在得知父親被大火包圍後,永琪以身犯險,隻身闖入圓明園中,拼了命將乾隆背了出來。

因為這件事,讓乾隆對這個冒死就他的兒子刮目相看,在不久後,他便晉封永琪為榮親王,這可是在乾隆一朝,第一個在活著的時候被封為親王的,乾隆的這個晉封,說白了,就是想將永琪立為儲君的意思。

結果,在永琪當上親王僅僅一年後,便因突發疾病去世,年僅二十六歲。

此時,已經是乾隆三十一年,而截至這一年,除了因為犯錯而失去繼承資格的皇子外,還有多個皇子或在幼年,或在青年因病去世,活著並有繼承資格的皇子,僅僅只有五位。

這五位皇子分別是,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五子永琰以及皇十七子永璘。

嘉慶的能力比哥哥差百倍,為何乾隆還是選了嘉慶為接班人?

五個雖說少了點,但也還有選擇的餘地,但在這五位皇子裡,第一個要被排除在外的,就是皇八子永璇。

為什麼呢?是因為這個永璇是一個身體有殘疾的人,有了這個明顯的缺陷,不管能力有多強,但肯定是會被排除的。

而第二個被排除的,則是皇十七子永璘,這個永璘與後來的嘉慶帝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兩人均為孝儀純皇后魏佳氏,他被排除的原因很簡單,是因為當時他的年齡太小,還是一個黃口小兒,所以自然也就不在考慮範圍之內。

這樣一來,乾隆帝能夠選擇的,就只有三位皇子了,分別是十一子、十二子和十五子。

在這三人中,最具有競爭優勢,各方面能力佔據上風的,是皇十二子永璂,他的優勢在於其生母是當時的皇后那拉氏,那拉氏的皇后之位,是在富察氏去世後,乾隆帝再次進行冊封的,因此,被冊封之後的那拉氏,她的兒子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就是嫡子。

嘉慶的能力比哥哥差百倍,為何乾隆還是選了嘉慶為接班人?

也就是說,皇十二子永璂在當時幾個皇子中,按出身來講是最高的,也最應該成為儲君,同時,他各方面的能力也比較不錯,清朝時期的註明史學家錢大昕,曾擔任過永璂的講師,他就對自己這個學生評價為“天資淳粹,至性過人“。

但最終,永璂還是被乾隆排除了,主要原因是在乾隆三十年時,永璂的生母那拉氏隨乾隆南巡,但不知出於什麼原因,乾隆在南巡途中,就派人將那拉氏遣送回京,並在數月後,收回了那拉氏皇后的冊寶。

這就意味著,那拉氏的皇后之位被廢除,有道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正是因為母親的失寵,身為人子的永璂,自然免不了遭殃,也就被排除在外了。

而此時,僅剩兩位皇子可以選擇,在各方面綜合考慮之後,乾隆帝最終選了皇十五子永琰,這便是日後的嘉慶帝。

之所以選擇嘉慶,是因為他在各方面都表現得十分均衡,雖說沒有什麼突出的優點,但好就好在,他能平衡發展。

嘉慶的能力比哥哥差百倍,為何乾隆還是選了嘉慶為接班人?

比如說文學造詣,少年時期的嘉慶,就以”勤學“聞名,並且學習成績頗佳,甚至能做到”援筆立就“的程度,當然,眾皇子中能達到這種程度的不止他一個,但嘉慶不僅文學造詣很好,滿清重視的弓馬騎射,他依然十分在行。

這樣一來,就要比他的十一哥,也就是永瑆要強一點,永瑆在當時也曾經被乾隆考慮過,但正是因為他過於偏科,文人氣息過重,並對騎射十分反感,僅憑這一點就讓乾隆帝十分不喜,畢竟滿清是馬背上得的天下,騎射水平低,自然就會被淘汰在外。

而反觀嘉慶的綜合能力,雖有些平庸,但勝在十分均衡,這才讓乾隆皇帝最終選擇了他。

除此之外,嘉慶還有兩點讓乾隆相當滿意,一來是他在朝野中,是眾多皇子裡負面新聞最少的一個,當時朝中大臣對他的讚譽頗多。

”唯十五王(指嘉慶)飭躬讀書,剛明有戒,長於禁中,聲譽極佳。“——-朝中大臣對嘉慶的評價

二來,則是嘉慶的性格很好,用乾隆的話來形容就是十分”端淳“,富有同情心,並且自制力強,恆心和毅力均不錯,這個性格正是乾隆最滿意的。

嘉慶的能力比哥哥差百倍,為何乾隆還是選了嘉慶為接班人?

所以,在乾隆透過數年的觀察後,發覺嘉慶在皇子中,是一個讓他在各方面都滿意的孩子,因此才會將嘉慶定為接班人。

最後,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嘉慶十分聽話,這一點在乾隆禪位後的三年裡,就能看得出來。

公元1796年,乾隆帝正式禪位,嘉慶登基,但此時的朝政,仍舊是乾隆把控,畢竟古代沒有一個皇帝願意主動交出權力,乾隆禪位也是為了不超過自己祖父康熙在位時長的無奈之舉,但禪位後大權還是要握在他手中的。

而此時的嘉慶,在與父親乾隆的相處中,顯得極為聰明。

在嘉慶登基後,他行事最大的一個宗旨就是,不下任何決定,讀奏摺可以,參加各類祭祀活動也可以,接見各國時臣也沒有問題,但他就是不釋出任何命令,也不做任何決定。

所有事情的最終決斷權力,他都會遵循一個原則,那就是”聽皇爺(指乾隆)處分“。

當時有朝鮮使臣在覲見乾隆後,就曾在回憶錄中講述,嘉慶帝在上朝或者出席公眾場合時,只要乾隆在場,他均是目光停留在乾隆身上,乾隆笑了他就跟著笑,一旦乾隆有什麼動作,他也會第一時間做出迴應,顯得”恭謹無比“。

”侍坐太皇,上皇喜則亦喜,笑則亦笑,目不轉矚,只視上皇動靜“——-《朝鮮李朝實錄》

嘉慶的行為舉止,已經不僅僅是用”懂事“來形容了,這樣就更加的讓乾隆滿意,深深地為自己沒有選錯接班人而暗自高興。

所以說,嘉慶能成為乾隆的接班人,是在意料之中,情理之內,是必然的結果。

嘉慶的能力比哥哥差百倍,為何乾隆還是選了嘉慶為接班人?

總之,乾隆選擇嘉慶,是有多方面原因和考慮的,第一是嘉慶勤奮好學,不僅文學造詣深,並且騎射也不錯,第二就是嘉慶的負面評價少,性格也讓乾隆滿意,第三則是嘉慶懂事,知道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在當時,由於乾隆的兒子大多都已經夭折或病逝,能夠選擇的範圍受到了限制,換而言之就是沒得選了,因此,乾隆才會”瘸子裡挑將軍“,選了還能看得過去的嘉慶。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