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慶成王朱濟炫:最特殊的郡王?生一百個兒子?下克上迫使朝廷改革

前言:

慶成王朱濟炫是明太祖朱元璋之孫,晉王朱棡的第四子,洪武十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生,永樂元年(1403)封潞州,因擅自使用驛馬被召回太原,後改封汾州,宣德四年(1429)十二月薨,諡莊惠,時年46歲,宣德十年,庶長子朱美埥襲封。

前不久在百科偶然看到慶成王朱濟炫,引起了筆者很大興趣,文中介紹朱濟炫是明代唯一不用地名冊封的郡王,還說朱濟炫生了一百個兒子,父子兄弟之間互相不認識,直到今天山西汾陽、平遙一帶的朱姓人家不少是慶成王之後。

那麼慶成王的封號有什麼特殊性呢?他有沒有生一百個兒子?

慶成王朱濟炫:最特殊的郡王?生一百個兒子?下克上迫使朝廷改革

特殊的郡王封號

郡王始於西晉,後成常制,明代親王次子封郡王,封號都是取自古代大郡,如朱高煦曾封高陽王,周王次子朱有爋封汝南王。

高陽郡與汝南郡都是漢朝古郡,明初郡王較少還夠用,到之後只能選取縣名作為郡王封號,整個明代所有的郡王中只有一人例外,他的封號是選自吉名而非地名。

清修《明史》記載:

慶成王濟炫,晉恭王子。其生也,太祖方御慶成宴,因以為封。

這話的意思是慶成王出生時朱元璋正好在舉辦慶成宴會,非常高興,聽聞孫子降生喜上加喜,就以此二字作為朱濟炫的封號。

慶成王朱濟炫:最特殊的郡王?生一百個兒子?下克上迫使朝廷改革

但按《皇明祖訓》凡東宮、親王位下,日後生子及孫,即以上聞,付宗人府,應該先取名才對嘛。

依明制:

親王嫡長子,年十歲授以金冊、金寶,立為王世子。次嫡子及庶子,年十歲皆封郡王,授以塗金銀冊、銀印。—《明太祖實錄卷二百四十》

只有年滿十歲時才會獲得封號,朱濟炫剛出生就被授爵顯得很不合理,慶成宴當天封王的機率很小。

慶成王朱濟炫:最特殊的郡王?生一百個兒子?下克上迫使朝廷改革

慶成王的冊封時間

那麼就存在另一個可能,預定封爵。慶成宴是皇帝祭祀天地後,百官行慶成禮,皇帝大宴群臣,《明太祖實錄》洪武十二年己卯:

合祀天地於南郊大祀殿,命魏國公徐達及公侯等分獻日月星辰嶽鎮海瀆山川諸神,凡一十七罈,正殿三壇昊天上帝皇地祇壇俱南向。。。。嗣天子臣元璋敢昭告於昊天上帝。。。。禮畢詰旦駕還御奉天殿,百官行慶成禮,宴群臣於奉天殿是祭也。

據史書,朱濟炫出生於洪武十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是朱元璋第十九孫,而洪武十八年正月九日皇帝大祀天地於南郊。

以從太原到南京的距離來看,是可以推論出朱元璋正好在慶成宴時收到孫子出生的訊息。

但絕對不可能當場封為慶成王,而是預先定下封號,張岱在《石匱書》論證了這個可能

“帝方御慶成之宴,喜曰:“長封王以號國,故他王率系地,而王獨號慶成,長封王以號國故”

慶成王朱濟炫:最特殊的郡王?生一百個兒子?下克上迫使朝廷改革

明代學者朱孟震也有同樣的疑惑,他趁著以副都御史巡撫山西的機會,為求得真相,專門去拜訪了時任慶成王朱慎鍾:

“慶成莊惠王濟炫,晉恭王第四子也,始生之日高皇方御慶成宴 ,喜曰:他日封國即以慶成為號,餘聞之今嗣王,考諸郡王封必系以地,而慶成獨無,意所傳當不謬也。”

朱濟炫真正的分封是朱棣在位時期了,因為慶成王是朱元璋當年定下的名號,朱棣也不好更改,只好於永樂元年十一月封朱濟炫為慶成王,冊兵部尚書唐鐸孫女為其王妃。《明宣宗實錄》宣德十年十二月丙午:

慶成王濟炫薨,恭王第子,永樂元年十一月封

慶成王朱濟炫:最特殊的郡王?生一百個兒子?下克上迫使朝廷改革

多次徒封的背後

朱棣靖難篡位後,多次打壓兄長後代,秦王朱樉早有惡名不需要多說,朱棣透過修改《明太祖實錄》編寫《奉天靖難記》對三哥晉王朱棡多有詆譭以便塑造自身的稱帝正統性。

明代郡王隸屬親王,通常與藩王同城居住,朱棣除了打壓兩位嗣封親王的侄子,還透過轉封的方式,削弱秦府、晉府的勢力。

慶成王朱濟炫:最特殊的郡王?生一百個兒子?下克上迫使朝廷改革

建文四年(1442)十二月,朱棣命中都留守副使韋善前往潞州修慶成王府,永樂元年三月己亥。朱棣諭晉王朱濟熺曰:

“前慶成王濟炫來朝,見其長成,未諳政務欲令潞州權住,講讀詩書操習弓馬……今可令都指揮韋善先往潞州修治居室今慶成王擇日奉母同往”

朱棣以讀書為由令慶成王往潞州居住,難道太原讀書條件不好嗎?接到聖旨後朱濟炫趕忙出發了。

朱棣對他非常上心,五月十二日收到慶成王抵達潞州的訊息,接著便下旨:“賜書慶成王濟炫曰:聞爾已至潞州,可於軍民廨舍內,擇其頗高大者居之,如有損壞略加修葺而已,切不可興造,重勞軍民復”

此番話不僅有勤儉節約的標榜,還透露了一個訊息,就是朱濟炫在潞州呆不長。

慶成王朱濟炫:最特殊的郡王?生一百個兒子?下克上迫使朝廷改革

包庇護軍,揪回太原

朱濟炫到潞州後倒也算老實,沒鬧出什麼么蛾子,可下屬卻不那麼省心。跟隨而來的晉王護衛在潞州搶劫商鋪,這些軍士害怕受到罰就跑到朱濟炫身旁哭訴,朱濟炫覺得都是自己的親兵自然得向著他們,潞州知州不敢進郡王府抓人,於是便上奏給朝廷。

朱棣知道後很生氣,斥責晉王朱濟熺:

“爾弟徇私滅公,違禮壞法,如護衛軍人盧官士等為強盜,既不以聞,又不罪之,及朝廷遣人捕之,乃造飾偽詞曲掩蔽,豈是臣子之道,今以至親姑容之俾改過自新,且令仍回太原。”

在潞州只呆了七天的朱濟炫便被送回太原看管,朱棣一忙便將此事忘了,直到十年後。

慶成王朱濟炫:最特殊的郡王?生一百個兒子?下克上迫使朝廷改革

蒲州汾州居無定所

永樂十年五月,朱棣終於想起來處理這位侄子,令朱濟炫遷往蒲州,並將晉府太原右護衛一同調往蒲州。

可到了蒲州,朱濟炫不幹了,州治破敗不堪難以居住,堅持要求四叔給換個地方。

永樂四年七月上奏,八月朱棣便批准朱濟炫移封汾州,下不為例,且不許勞民修建王府,以汾州治所為王府。

永樂十二年,經過簡單的修補,汾州府衙更名慶成王府,朱濟炫不論情不情願都要離開太原了。要問汾州知府去哪辦公?只好委屈他去附近的官舍湊合了。

敕侄慶成王濟炫、永和王濟艱:朕念爾父骨肉同氣至親,前令爾兄弟往汾州權住,敕至即收拾,不數日前去汾州權住

慶成王朱濟炫:最特殊的郡王?生一百個兒子?下克上迫使朝廷改革

朱濟炫有沒有生一百個兒子?

答案是沒有,不過的確有一代慶成王生了很多子女,甚至迫使朝廷制定限制宗藩的措施。著名張黑、文學家王世貞在《弇山堂別集》中說:

“慶成王生一百子,俱成長,自封長子外,餘九十九人並封鎮國將軍,每會紫玉盈坐,至不能相識,而人皆隆準,極異事也”

慶成王居然生了一百個兒子,兒子們互相都不認識,真乃天下奇聞異事,不過王世貞沒有說具體是哪位慶成王,只是不可能是第一代,因為朱濟炫在史書中提及的只有三個兒子。

因為王世貞的影響力,這一記載被後面多名學者肯定。焦竑在《皇明人物要考》中還更具體地指出,第四代慶成端順王朱奇湞,弘治十二年襲爵,時任吏部尚書王瓊於嘉靖初年上言慶成王生子七十。

慶成王朱濟炫:最特殊的郡王?生一百個兒子?下克上迫使朝廷改革

曾擔任內閣屬官的孫能傳提出了不同觀點,據說《剡溪漫筆》記錄的是孫能傳曾在內閣檔案房看到的資料。

他說玉碟慶成王最多男者第三代溫穆王鍾鎰也,有子四十四,女四十七,所謂百子是男女總數而言,而元美(王世貞的字)信以為實。

雖然慶成王是大明中山王可以確定,但具體是哪一代都有各自說法。

《明孝宗實錄》弘治六年五月癸巳有賜慶成王第三十一子,三十三子,三十四子名,弘治六年七月己未,賜慶成王第三十五子曰奇淵,三十六子曰奇淓,三十七子曰奇浤。

弘治六年十一月乙卯有慶成王第三十八子曰奇瀶,三十九子曰奇派,弘治七年二月辛巳有慶成王第四十二子曰奇澆,四十三子曰奇汛。

從實錄中看孫傳能所寫無誤,當時在位的便是慶溫穆王朱鍾鎰。

慶成王朱濟炫:最特殊的郡王?生一百個兒子?下克上迫使朝廷改革

而焦竑說的慶成端順王朱奇湞也並非杜撰,這位郡王也與他爹不分上下,《明史·列傳第四》載:

“曾孫端順王奇湞,正德中,以賢孝聞,賜敕褒獎。生子七十人”

時任戶部尚書王瓊將這件事作為一項政策的突破口推上廷議:“慶成王生七十子,夫以七十子論之,一歲皆支米一千石,反多於親王祿米矣”

面對晉周等大藩日益膨脹的宗族人數,朝廷不得不出臺必要的措施。

限制娶親—慶成王倒逼宗藩改革

當時晉府宗室有將軍1085人,中尉2200人,朝廷要負擔米祿多達七十餘萬石,即便透過拖欠折色等手段,算下來也是不小的負擔。

慶成王朱濟炫:最特殊的郡王?生一百個兒子?下克上迫使朝廷改革

晉府米祿

慶成王朱濟炫:最特殊的郡王?生一百個兒子?下克上迫使朝廷改革

明代宗室人數

僅慶成王朱鍾鎰,據談遷《棗林雜俎》的記載:“孫百六十三人,曾孫五百十人,見玉牒”,早在弘治年經禮部的多次商議便定下規定:

“郡王自正妃外,妾媵不得過四人,各將軍不得過三人,中尉不得過二人”

到了嘉靖朝,朝中有識之士認識到大明有倒懸之危機,方今宗藩日盛,祿米不給,如不大破長格,早加謀劃,則將來更有難處。

當年太祖高皇帝封建諸子,以為藩屏,然靖難之後,防範日密,兵權盡解,禁錮宗室,不許從四民之業。

高皇帝時,郡王子孫一體,任用升轉,而歷朝皆無之,所以祖訓早就難以遵守了,所以法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矣。

慶成王朱濟炫:最特殊的郡王?生一百個兒子?下克上迫使朝廷改革

在多方有改革意願的大臣推動下,《宗藩條例》終於頒佈,從全方面限制宗室問題,緩解朝廷的財產開支。

不過由於保守勢力的從中阻撓,這次改革終究沒能達成大破大立的作用,僅從限制方面著手如米祿永為定額,折色法,限制娶親,限制封爵等。

雖然緩解了部分弊政,卻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反而致使底層宗室人員窮困潦倒,生活難以為繼,直到天啟初年朝廷才取消藩禁,允許宗室自行放棄那不值錢的爵位自謀生路,可為時晚矣。

慶成王朱濟炫:最特殊的郡王?生一百個兒子?下克上迫使朝廷改革

後續:

崇禎十七年(1644)李自成攻破汾州,對慶成王、永和王子孫一番清理,末代慶成王朱求棆,不知所蹤,或隱姓埋名或死於戰亂。明朝滅亡,清廷又對汾州府內的前明宗室大開殺戒。

但慶成永和二王后裔並沒有斷絕,他們四處逃散,如今的晉東南朱姓慶成王一脈仍是望族。

還有的改換姓名,如李趙王,但村裡的取名沿用族譜,看見中間那個字,不論姓什麼便一目瞭然,晉府字輩,“濟美鍾奇表,知新慎敏求,審心鹹景慕,述學繼前修”現在應該已經用完了罷。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