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入選語文課本“鑿壁偷光”的讀書少年,成功後的很多做法,讓人失望!

小時候,我們都聽說過“鑿壁偷光”的故事,這個故事也曾入選語文課本。

說的是西漢匡衡家裡非常窮,點不起燈,但他學習非常刻苦,於是在鄰居的牆上偷偷鑿開一個洞,藉著微弱的燈光開始讀書。

這個故事非常勵志,匡衡也成為了世人稱讚的模範少年,但是長大後的匡衡做了官,卻一步步走向歧路,令人惋惜。

匡衡出身貧寒,小時候家裡非常窮,只好在有錢的鄰居家打工,賴此謀生。

艱苦的環境使得匡衡從小就勤奮好學,他白天幫工,幹農活;晚上休息時,才有一點閒暇時間刻苦讀書。

因為他知道,只有透過讀書,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按照《漢書》的說法,

“經術苟明,其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

入選語文課本“鑿壁偷光”的讀書少年,成功後的很多做法,讓人失望!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在西漢的時候,讀書人如果能夠通曉經術,想要取得高官厚祿就像拾取地上的小草一樣簡單。

漢武帝時期的公孫弘,就是因為通《春秋》,最後以布衣的身份位列三公。

這也顯示了當時朝廷對學問的重視,也說明了讀書人只要學問做得好,是可以有上升路徑的。

就這樣年復一年,小匡衡竟通讀了諸如《詩經》、《孝經》之類的明經書目,成了後來學富五車的經學大師。

由於匡衡對《詩經》有獨到的見解,能讓所聽的人茅塞頓開,心情愉悅。時間一長,人們便爭相傳誦。

於是匡衡的名聲越來越響,廣受好評,《漢書》中記載:

"即說詩,匡衡來,匡說詩,解人頤。"

漢武帝時期立“五經博士”,規定了博士弟子只要能夠通一經,透過考試後便能為官。如果考中甲科,可為郎中;考中乙科,可為太子舍人;考中丙科,則只能補文學掌故。

說來也奇怪,有些人天生就不適合考試。雖然很有能力,但就是沒有考運。匡衡便是這樣的人。他曾九次參加考試,成績卻不怎麼好,只中了丙科,僅補授“文學卒史”最低等的職務。但幸運的是,崇尚儒學治國的漢元帝劉奭卻十分看中精通經學的匡衡,便破例遷任他為郎中。不久後又遷為博士、給事中。

入選語文課本“鑿壁偷光”的讀書少年,成功後的很多做法,讓人失望!

此時,京城一帶恰好發生了地震、日食等災異。

匡衡便趁機上書皇帝,讓他

“減宮室之度,省靡麗之飾,考制度,修內外,近忠正,遠巧佞,”

並且能夠

“任溫良之人,退刻薄之吏,顯潔白之士,昭無慾之路。”

然後又在百姓之中,倡導禮讓謙和之風。此舉深得漢元帝好感,於是再次決定給他升官。這次,匡衡一下子做到了光祿大夫、太子少傅。

之後,元帝每有閒暇之時,便讓匡衡講授《詩經》。元帝越聽越覺得好,認為匡衡確實是個人才,能夠擔當重任,於是讓他做了御史大夫。

丞相韋玄成在公元前36年病故後,又被漢元帝授予他代行丞相之職,封為樂安侯,直接輔佐他統攬朝政。

就這樣,匡衡從一介寒士,不到20年的打拼,便官居宰輔,位極人臣。也算燒了高香,是勵志人物中的成功典型。

入選語文課本“鑿壁偷光”的讀書少年,成功後的很多做法,讓人失望!

匡衡代行丞相之職後,便與中書令宦官石顯常常勾結在一起,看誰不順眼就聯手整治誰。使得朝廷不得安寧。

而且,一個人的貪念是無盡的,作為樂安侯,匡衡的封地一共是三十一萬畝,可他卻利用郡圖之誤,非法侵吞食封土地四萬多畝。張潭告發他時,匡衡狡辯說是郡圖之錯。

當時漢成帝對匡衡這幾個前朝重臣早已看不慣,欲棄之而後快,如今有了張潭的供述,就根本不在意匡衡說什麼。

一紙詔令,革除了他代行的丞相之職,貶為庶人,被趕回老家。沒過幾年,“一代大儒”經學家匡衡就在老家孤獨地死去了。

讀者們,關於匡衡的故事,大家有怎樣的看法?如果喜歡本文章,請轉發收藏哦~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