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詳談《弟子規》:騎下馬,乘下車。過猶待,百步餘。

繼續來說說路上遇到長輩所需要的禮儀,《弟子規》要求晚輩在路上遇到長輩時要打招呼並讓路。也就是我們接下來要講的路上禮儀

騎下馬,乘下車。 過猶待,百步餘。

詳談《弟子規》:騎下馬,乘下車。過猶待,百步餘。

這句話意思是:遇見長輩的時候,如果在騎馬那就應該下馬,如果在乘坐馬車那就該下車,等長輩經過了依然要在原地等候目送,直到長輩離自己百多步的距離以後才繼續自己的行程。

我們在自己乘坐交通工具的時候,不能因為車馬快捷而故意忽略路上的長輩。騎馬的時候要下馬問候,坐車的時候要下車招呼,問候完畢還要讓長輩先行離開,並目送長輩走出百步遠後自己再離開。

這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有體現,比如送客時要將客人送到門口或者更遠,然後目送對方走開很遠再關門,而不是客人才轉身就將門關上,這樣顯得不禮貌。騎車在路上遇見熟人也應該主動打招呼,或者微笑示意,這些都是常見的生活禮節,而這些禮節其實也正是千百年前就流傳下來的優良傳統。

孟子曾說“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意思是每個人都對自己的親人親近,都對自己的長輩尊敬,那天下就能一片太平。確實如此,家和萬事興,只要每個人、每個家庭都能尊敬長輩、謹守禮儀,那國家必然繁盛,四海定然昌隆。

清朝乾隆年間,安徽桐城的方觀承,是一位出了名的孝子,他千里探親的故事,至今被人們傳為美談。方觀承的祖父、父親都曾做過朝廷命官。清朝的文字獄使其祖父、父親因朋友寫了一本書而被株連,流放到黑龍江充軍服役,其家產也被沒收充公。年幼的方觀承兄弟無依無靠,只得到寺廟中暫棲其身。

在寺廟中,方觀承兄弟含淚度日,備嘗艱辛,但方觀承最想念的還是祖父和父親。他鼓足勇氣,向長老提出請求,允許他倆前往邊疆探望長輩。長老念及二人年幼,極力勸阻。方觀承則懇求說:“祖父、父親對家中親人望眼欲穿,我們若能前往,定會增添些許慰藉。為給二老一點安慰,我們即使受點折磨,遭受點艱難,也在所不辭。請長老恩准,讓我們啟程。”方家兄弟的義舉感動了長老,長老送其路費,含淚目送他們踏上探親的路程。

一路上,他們風餐露宿,跋山涉水,忍飢挨餓。幾個月後,他們終於見到了二老。四人抱頭痛哭之後,祖父、父親心中因自己孝順的子孫而感到欣慰。此後,一家人相親相愛地生活在了一起。

西晉的李密,他的父親很早就去世了,他的母親在他父親死後改嫁他人,獨留李密一人由他的祖母撫養。李密一天天長大,他的祖母也一天天變老。到了他祖母晚年的時候,晉武帝司馬炎徵召李密為太子洗馬。

李密為了能給祖母養老送終,堅定地請辭了皇帝的徵召令,並撰寫了感人至深、膾炙人口的《陳情表》一文,李密對其祖母的拳拳深情感動了晉武帝,不但準了他的奏摺,而且賜予他一筆贍養祖母的費用。

北宋年間,蘇東坡用自己多年的積蓄,在宜滄的荊溪邊上買下一棟房屋,作為退隱的住所。一天,他突然聽到從一間破舊民房中傳來老嫗的哭聲,便前往問明原因。原來是老人不孝的兒子賣掉了她祖居的房子。再一深問,蘇東坡才知道自己買的那棟房屋,正是老人祖居的房屋。蘇東坡立即從身上取出買房的契約,當著老人的面燒燬,並表示不再要買房的錢,而且狠狠責備了老人的那個不孝兒子,並要他將老人接回祖居的老屋去住。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貧寒,對老年媼翁特別體恤,他“詔天下養老之政”,凡年滿八十歲以上的貧窮無產業者,只要人正派,鄉里稱善,每月給米五斗、肉五斤。清朝康熙皇帝69歲生日時,曾邀請全國70歲以上的兩千多位老人赴京會宴,稱“千叟宴”。

作為第一屆中國演藝界十大孝子獎的獲得者,翟俊傑是圈內公認的大孝子。在拍攝《大決戰》的日子裡,翟俊傑的父親去世了。由於當時工作太緊張,翟俊傑未能在其眼前。失去父親後,翟俊傑頓悟到人生苦短,自己只剩下一個老母親了,便想盡一切辦法,儘可能多地陪陪母親。他平日裡工作很忙,但只要有可能,總要回家陪陪母親,陪母親說話,給母親洗腳,剪剪手指甲、腳趾甲。他不但自己這樣做,還把這項工作交代給弟弟妹妹,傳承給孩子。據翟小興回憶,從小就被父親教育“百善孝為先”,雖然小時候貪玩不是很願意替奶奶洗腳,但是在父母的長期薰陶下,長大後的小興也成為了一個不折不扣的孝子,而他與父親之間濃濃的父子情也在圈內被傳為佳話。

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善待老人,歷史上有數之不盡的例項,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優良傳統也正是在這代代相隨的過程中得以繼承和發揚。我們一定要恪守謹行,把尊老品德及禮儀規範繼續傳承下去。

詳談《弟子規》:騎下馬,乘下車。過猶待,百步餘。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