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儒家曾想用天人感應制約皇權,卻很快失敗了

中國的皇權差不多是最讓人著迷的東西。皇權意味著至高無上、生殺予奪、尊貴無比,想一想所有人匍匐在面前,各色珍玩隨意享用,天下美色可勁臨幸,搞不好還能青史留名成為千古一帝……好吧,有點想多了。

儒家曾想用天人感應制約皇權,卻很快失敗了

皇權社會的政治結構中,皇權過於霸道,貴為將相也要戰戰兢兢,制約皇權的努力一直沒有停止,不過少有成功之舉。大儒董仲舒希望透過天人感應制約皇權的嘗試,取得過一定的成功,但是很快就失敗了。雖然如此,也算是專業人士利用專業知識,和強權掰掰手腕的壯舉,可謂雖敗猶榮。

儒家曾想用天人感應制約皇權,卻很快失敗了

董仲舒名頭很響,獨尊儒術就是他向漢武帝提出來的。兩個人一拍即合,奠定了儒學治國2000多年的傳統。漢武帝元光元年,董仲舒在著名的《舉賢良對策》中系統地提出了“天人感應”、“大一統”學說和“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董仲舒把儒家思想、陰陽五行學說糅合起來,貫穿神權、君權、父權、夫權,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帝制神學體系。

天人感應的大致邏輯就是,首先皇帝是天子,做皇帝是天意,漢武帝一聽對啊,有天意來加持統治的合法性,正合我意;其次,天子瞎搞,上天會降下災殃警告,漢武帝聽著也沒法反駁,否定這一點那就不是老天的親兒子;第三,面對災殃你皇帝該咋做,這事聽我的,我有解釋權。董仲舒你藏得好深。

儒家曾想用天人感應制約皇權,卻很快失敗了

給皇帝解釋災殃的由來,也要給皇帝消除災殃的對策,如果不能見效可是重罪。董仲舒敢自告奮勇,肯定有兩把刷子,他的自信哪裡來的?漢武帝繼位後,董仲舒出任江都國的國相。他治理江都國,以《公羊》為指導,透過推究“自然災異“、“陰陽執行錯誤“的原因,求雨時關閉陽氣,釋放陰氣,天就下雨;止雨時關閉陰氣,釋放陽氣,雨就停止。居然從來都沒出現過錯誤。可惜這門求雨絕學現已失傳。

董仲舒有這樣的專業功底,因此就敢於直言皇帝施政的得失,希望藉此制約皇權,對專制有所限制。不想董仲舒一身的大學問,最終給自己惹來禍殃,差點要了老命。作為大儒,董仲舒一生桃李遍天下,很多弟子也混到漢武帝面前做官,董仲舒倒黴就倒黴在自己學生手裡。倒黴之前,不知道董仲舒有沒有過感應,或許他級別不夠,上天沒給他示警。

儒家曾想用天人感應制約皇權,卻很快失敗了

當時,遼東高廟和長陵高園殿發生火災,董仲舒推究失火的原因認為是武帝施政不善。他把自己的觀點寫成奏書,準備上奏。但是裡面不少觀點言辭激烈,他還想潤色一下,不巧這封奏摺草稿被仇視他的主父偃偷到手,交給漢武帝。漢武帝看了有些動氣,但是一時又拿不準該怎麼辦,萬一董仲舒說得是對的呢?漢武帝把奏摺交給很多儒生一起點評一下,看看情況再說。其中一個叫呂步舒的,本是董仲舒的弟子,他沒看出來這個文章是他老師寫的,於是就說文章胡說八道,純粹是虛妄之言。這還真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董仲舒被坑得結結實實進了大獄。

儒家曾想用天人感應制約皇權,卻很快失敗了

出獄之後,董仲舒死了當帝師的心,專心學問,身後在萬世學子的心中,那地位比漢武帝還是高得多的。天人感應,是中國儒家知識分子,藉助神秘的天意和自己的專業知識制約君權的一種嘗試,以弱敵強,也算是一種悲壯。中國的知識份子始終只能藉助一個籠統的天意抗衡君權,相比於西方的教會發展出完整的神權體系抗衡君權,不可同日而語。但董仲舒終究還是有文人風骨的,比起後世只會吹捧的犬儒,那是高階太多。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