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歷史上那麼多王朝,漢朝究竟有多強大?

我們常說漢朝厲害,那麼到底有多厲害呢?被漢朝趕走的匈奴人西進,打敗了哥特人,哥特人打敗了日耳曼人,日耳曼人消滅了羅馬帝國。強大到每個人都有信心喊出“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中國歷史上這麼多朝代,我們還是自稱“漢人”。

你知道漢代的兵器庫有多大嗎?你知道大漢北擊匈奴,南降百越用的是什麼武器嗎?今天,我將帶你參觀一下漢代的兵器庫。

歷史上那麼多王朝,漢朝究竟有多強大?

當時西漢都城長安的兵工廠規模,在國內絕對首屈一指。它有多大?東西長約710米,南北寬322米,相當於32個足球場的面積。長安軍庫太大,一時半會兒去不了。讓我們暫時參觀一下較小的東海縣軍庫。

東海郡軍械庫主要有兩類車器,包括58種軍械,共計114693件。戰車內有182種軍械,共計23753794件。讓我們看看我們有什麼。弩537707支,弩和箭11458424支,甲142701件,甲63324件,盾102551件,劍99905把,刀156135把。連弩車564,輕車301,鈍車37,戰車車24。。。這只是一些常見的戰車裝置。其實軍械庫裡的戰車裝置種類繁多,數量龐大,一天半都數不清。

光是槍就有青銅劍、長矛、騎鈸、鈹、戟、鍛造等。而且還有很多更多的戰車,比如騎鈸、武車、軍鼓車、武剛強弩車、蜚樓行臨車、合車等等。

還有幾十個聞所未聞的。退一步說,這足以令人目瞪口呆,但這只是漢武帝永始四年東海某郡的軍車裝備庫存狀況。

當時漢朝有多少郡?105個

歷史上那麼多王朝,漢朝究竟有多強大?

好事一定要和人民一起慶祝。漢朝繼承了秦朝的二十爵制,但沒有延續秦朝的“吝嗇苛刻”。從高祖二年(前205年)二月開始,因“建立漢室”而首次給百姓封爵。漢朝420年間,給人封爵90次,相當於平均每四五年給一次爵。當然,如果國家發生了很多好事,比如新皇帝登基,太子加冕,崇天崇禪,吉祥降臨人間等等,也有一年授予一次爵位的情況。

漢代的爵位是真實的,爵位是給有國民戶口的男性公民的。不要小看這個級別的稱謂,漢律中明確規定了。封號可以用來減輕刑罰,減輕徭役負擔,也可以用來換田。甚至到了一定級別後,還可以改成小官。

但如此頻繁的封爵,不就是人人都享有高封爵和高薪嗎?那誰還在種地?漢朝皇帝不傻。一般老百姓的稱號最高只能存到八年級,再多隻能分給家裡其他親戚。所以漢朝在庶民等級允許的範圍內,漢朝本著有福同享的原則,與天下百姓共襄盛世,這便是王朝的大氣魄。

自從張騫掏空西域後,漢朝經常派使者去西域瞭解當地的風光和民情,還收藏了一些稀世珍寶。一次,有使者向武帝報告,西域大宛國有汗血寶馬,不僅一日行千里,而且汗如雨下。武帝最愛馬,更何況寶馬緊缺,當即命人帶上千兩黃金,去大灣換些汗血寶馬。

但血汗寶馬也是大宛的國寶,所以大王心裡想,這裡離漢朝那麼遠,中間還有很多沙海阻隔。我敢肯定它們長了翅膀就飛不到這裡了。我怕他做什麼,所以我不換!就算不給馬,大王也是走火入魔,派人在半路上搶殺了漢使,搶走了他所有的財物。

漢朝一看,可以啊,居然這麼囂張。你的馬沒有乖乖的送給我。你為什麼不把它還給我?如果我連你這樣的小國都治不好,以後還怎麼管理西域!既然這樣,那就別廢話了,直接打吧!!

當漢軍進入大宛境內,大宛終於知道害怕了。大臣們和貴族們算計著,最後合謀殺死了大宛王。漢軍入城後,建立了新王。漢軍到了那裡,不僅交出了大宛國,還順手滅了輪臺和鬱成。這場戰爭之後,西域各國紛紛做出反應。匈奴算什麼?大朝才是老大!於是爭著派使臣去拜,急著派王子去長安當質。

歷史上那麼多王朝,漢朝究竟有多強大?

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東漢王朝恢復了昔日的精神,開始重新經營西域。西征進行得很順利,僅僅一年,西征軍就凱旋而歸。但匈奴人不傻,只等大部隊一撤走,單于就出去東山再起了。漢朝西域留守兵力不多,剛被匈奴攻破的車工反過來幫匈奴對付漢軍。當時駐紮在車師金蒲城的戊校尉耿恭,率領數百漢軍只能暫時退入疏勒城鎮守。只是沒承想這一守便是一年。

援軍遲遲不來,匈奴不肯走,漢軍被困城中。斷糧的時候,把弩上的筋煮了充飢。水源斷了,挖十五尺,直到泉水湧出。弩沒了,就把城裡的石頭當武器扔下去。饒是如此,餓死了無數人,卻沒有人會屈服。

當城裡只剩下幾十個人時,匈奴單于再次派使者去拿下耿恭。耿恭把使者帶到城牆上,親手殺了他,當著匈奴人的面把他煮熟,全然不顧城下匈奴人扭曲的面孔,只和城上計程車兵有說有笑,共享虜肉。這一幕,就是抗金將領岳飛日後所推崇的:“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匈奴不敢再派使者上來,只能在城下耗著。

另一方面,因先皇駕崩、新國王登基而斷網數月的大汗朝廷,終於收拾起亂局,準備再次上線。

漢章帝自主持會議公卿會議,研究救援一名校尉在西域。在班上,許多人認為耿恭和其他人早就殉難了。就算他們沒有,也真的不值得花那麼多人力物力,派軍隊千里來營救幾百人。

其實他們的擔心不無道理。那一群人是大漢將士,而這是在漢朝。隨即,以司徒寶玉為首的試圖營救的小組挺身而出。他說:“今使人於危難之地,急而棄之,外則縱蠻夷之暴,內則傷死難之臣。此際若不救之,匈奴如復犯塞為寇,陛下將何以使將?”

所以,哪怕只有一個兵還在堅守,大漢也不會棄之不顧。如果連一個士兵都沒活下來,那就去把他們的英魂帶回來。

當漢朝大軍趕去的時候只看到了骨瘦如柴、衣衫襤褸的二十六人,而這其中還有一半的人沒能熬過回家的漫漫長路。三個月後,當軍隊度過玉門關時,最終只剩下十三人得以重新踏入漢朝的疆土。

大漢的強大是兵強馬壯的大國底氣,也是與民同慶的大國風範,是寧死不屈的錚錚鐵骨,也是不拋棄不放棄的大國氣度。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