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英格蘭諸王傳”金雀花王朝的開國之君——亨利二世

上回我們說到,根據合約斯蒂芬死後他的外甥亨利繼位是為亨利二世。亨利二世開創了英格蘭歷史上最重要的金雀花王朝(又稱“安茹王朝”),他是英國曆史上少有的兼具文治武功的偉大國王,在位期間發生了很多重要事件,為了篇幅考慮,亨利二世會分篇去講。

“英格蘭諸王傳”金雀花王朝的開國之君——亨利二世

一、完美的身世與婚姻

亨利二世的母親是前英王亨利一世的女兒瑪蒂爾達,所以亨利二世是亨利一世的外孫。亨利一世唯一的兒子威廉死於海難後,亨利一世便有意將他的女兒瑪蒂爾達立為繼承人。

此前,瑪蒂爾達先嫁給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五世,亨利五世死得早,所以瑪蒂爾達年紀輕輕就成了寡婦。為了給瑪蒂爾達尋找可靠的政治力量,亨利一世便將其嫁給了安茹伯爵傑弗裡。婚後,瑪蒂爾達生有三個兒子,其中長子就是亨利二世。

亨利二世從母親那裡繼承了諾曼底公國,又從父親那裡繼承了安茹伯國,而他的婚姻則為他帶來更豐厚的嫁妝——阿基坦。

阿基坦位於法國西南部,是當時法國面積最大的諸侯領地,此時的阿基坦公爵是法國王后埃莉諾。埃莉諾在嫁給法王路易七世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生出男性繼承人,加之在十字軍東征過程中意見不合,導致二人婚姻破裂。

1152年,亨利二世迎娶了比自己大12歲的埃莉諾,將阿基坦公國收入囊中,此時的亨利二世坐擁阿基坦、諾曼底、安茹等地,其領地從羅亞河流域一直蔓延到比利牛斯山脈,成為法蘭西領地面積最大的領主,遠遠超過了法國王室。法王路易七世對亨利二世迎娶埃莉諾懊悔不已,但為時已晚。

“英格蘭諸王傳”金雀花王朝的開國之君——亨利二世

阿基坦女公爵埃莉諾

隨後,亨利二世再次登陸英格蘭索要王位,經過漫長的戰爭,亨利二世和斯蒂芬簽訂合約,規定斯蒂芬死後由亨利二世繼承王位。合約簽訂後不久,斯蒂芬去世,亨利二世成為新的英王。

二、穩定政局,擴張版圖

亨利二世繼位後,英格蘭的局勢基本穩定,主要是英格蘭貴族和民眾已經厭倦了無休止的內戰,此外亨利二世在法統上也具有王位繼承權,所以國內諸侯並沒有給新登基的亨利二世帶來太大困擾。當時主要問題一個是亨利二世的二弟傑弗裡,一個是與周邊王國的領地糾紛。

傑弗裡認為按照傳統,自己應該和哥哥共分諾曼底和安茹的領地,但亨利二世卻緊握這兩塊領地不撒手,導致傑弗裡對此十分不滿。在瑪蒂爾達多次調解無果後,傑弗裡起兵反叛,但由於失去了法王的支援,很快便被亨利二世鎮壓。亨利二世沒有殺掉傑弗裡,而是將最新收回的南特封給了傑弗裡,算是對傑弗裡放棄其他宣稱的補償。

在解決了傑弗裡的叛亂後,亨利二世便開始著手解決周邊各國領土糾紛,1157年,他利用外交壓力迫使年輕的蘇格蘭國王馬爾科姆四世將坎伯蘭、威斯特摩蘭和諾桑比亞歸還給英格蘭王室。隨後又以武力先後迫使格溫內思、德赫巴斯歸還了在英格蘭內戰期間侵佔的領地和城堡。

“英格蘭諸王傳”金雀花王朝的開國之君——亨利二世

亨利二世時期金雀花王朝版圖

國內及周邊局勢穩定下來之後,亨利二世將目光投向對岸的法蘭西。1158年,亨利二世的弟弟傑弗裡去世,他以已故弟弟的名義,用武力脅迫收回了南特和布列塔尼的領地。隨後亨利二世以埃莉諾的祖母曾經是圖盧茲女伯爵為由,侵入圖盧茲,但久攻數月未有明顯進展,不久後路易七世率軍馳援。雖然亨利二世統轄的金雀花王朝面積是法國王室領地的近五倍,但在法蘭西的領地上,法王仍然是亨利二世名義上的領主,所以亨利二世並不願與路易七世輕啟戰端,便引兵退去。

1160年亨利二世收復諾曼的韋克桑,1166年後他又多次入侵布列塔尼,並最終佔領那裡,將其封給他的兒子傑弗裡。

三、殺死那個大主教

亨利二世與坎特伯雷大主教貝克特的“愛恨情仇”是中世紀曆史上最精彩的事件之一。

據說,亨利二世非常喜歡貝克特,經常與他談笑風生並一同出入宮廷。托馬斯·貝克特身材高大,面板白皙,黑頭髮,儀態高雅;而亨利二世身子矮壯,頭髮火紅,不拘小節。一個注重禮儀,一個率性而為,兩人相反的做派正好形成了性格上的互補,貝克特成為亨利二世的摯友、僕人和知己。1155年,貝克特被正式任命為大法官,這一年他40歲出頭,亨利二世27歲。

1161年,坎特伯雷大主教特奧巴爾德去世,亨利二世為了在教俗鬥爭中佔據優勢,便任命貝克特為新的坎特伯雷大主教。然而令人沒有想到的是,成為坎特伯雷大主教的貝克特彷彿變了一個人。

他先是辭去了大法官職務,專心於教會事務,之後在私生活上也是一改原來的奢侈之風,吃穿用住都變得簡樸異常,甚至定期鞭笞自己,彷彿成了最虔誠的基督教聖人。最重要的是,他開始刻意疏遠亨利二世,對凡是侵犯教會利益的事情堅決抵制,由王室忠誠的鷹犬轉變為國王的敵人。這一變化幾乎是在一夜之間發生的,時人甚至認為這是“上帝之手造成的鉅變”。

“英格蘭諸王傳”金雀花王朝的開國之君——亨利二世

托馬斯。貝克特

期間,亨利二世多次想針對稅收制度以及教會的司法制度進行改革,都遭到了貝克特的強烈反對,昔日好友逐漸反目成仇。

1164年1月,亨利二世釋出《克拉倫登憲法》,希望藉此釐清教會與國王職權範圍的界限,進而剝奪教會的司法權。

貝克特感到震驚,爭辯了兩天,最後還是選擇了屈服,但不久後他又對自己的軟弱表示後悔。亨利二世被激怒,便捏造了幾項罪狀,判處大主教有罪沒收了他的財產。絕望之下,貝克特渡過海峽,逃亡法蘭西尋求法王路易七世的庇護。在避禍期間,貝克特除了過著苦行生活外還繼續寫信抨擊亨利二世關於教會司法權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此後,在法王和教皇的斡旋之下,亨利二世和貝克特見過兩次面,但由於貝克特的固執,雙方矛盾並沒有得到彌合。

1170年7月,亨利二世請約克大主教將其子小亨利加冕為繼任國王。根據慣例,英格蘭國王通常由坎特伯雷大主教進行塗油加冕,亨利二世的做法無疑讓貝克特感到自己的權力受到了冒犯,於是便聲稱在聖誕節懲戒那些敢於參加“不合體統”儀式的主教們。

十幾年來亨利二世被貝克特攪得心煩意亂,聽聞貝克特的威脅後,勃然大怒道:“我的宮廷裡養的都是多麼可悲、可鄙的懶漢與叛賊,居然聽任他們的主公身受出身卑賤的教士如此可恥的蔑視!”(這句話常被訛傳為“難道沒有人幫我除掉這個可惡的教士嗎?”)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亨利二世手下的四名騎士聽到國王的抱怨後,來到坎特伯雷大教堂,將貝克特殘忍地殺死。這場發生在教堂裡的血案引起了整個基督教世界的震動,這場冒天下之大不韙的行為頓時讓亨利二世從一個偉大的國王變成了殘忍嗜血的魔鬼。

“英格蘭諸王傳”金雀花王朝的開國之君——亨利二世

教堂中的慘案

血案發生後,教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將貝克特封為聖人,隨後宣稱停止對英格蘭人施加聖事,並威脅要開除亨利二世的教籍。當時在整個歐洲都奉行教會的神權高於王權,民眾都是教會的子民,如果亨利二世被開除了教籍,那麼他就失去了統治教會子民的權力,王位也就岌岌可危了。

為防止事態惡化,亨利二世致信教皇堅稱自己從未參與謀殺,同時處決了那四個自作主張的騎士,隨後前往坎特伯雷大教堂“負荊請罪”。為了表示自己的誠心懺悔,亨利二世還宣佈放棄《克拉倫登憲法》中那些侵犯教士的條款。1172年春天,亨利二世簽署《阿夫朗什和解協議》,協議規定國王與教會互不干涉,各自遵循原則辦事。這項和解協議結束了亨利二世與教會之間痛苦的爭吵,王權與教權的鬥爭也暫時告一段落。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