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清朝沒有冊立“儲君”傳統,為何康熙立胤礽為太子?

康熙十四年(1675年),胤礽才一歲,便被康熙立為太子,打破了清朝幾十年來沒有冊封太子的傳統。遺憾的是,胤礽命途多舛,“儲君”之位成為兄弟們角逐的焦點。

清朝沒有冊立“儲君”傳統,為何康熙立胤礽為太子?

一、清朝傳統,沒有冊立“儲君”

準確地說,康熙之前的清朝或者說“後金”,是有過冊立“儲君”,但很快就被廢黜,然後不再冊立。

努爾哈赤時期,冊立兩位“儲君”,分別是褚英、代善。從能力上看,褚英、代善這兩位“一母同袍”的兄弟比皇太極、多爾袞強很多,且麾下兵馬也不少,卻無緣繼位。

1613年,褚英跟“五大臣”鬧矛盾,努爾哈赤丟車保帥,將褚英囚禁,2年後處死。接著,褚英的弟弟代善成為“儲君”,卻也好景不長。

1620年,因薩爾滸之戰立下首功,代善威望高漲。多爾袞的母親阿巴亥提前跟代善“約會”,兩人關係親密,努爾哈赤臉面無光。再則,代善之前跟莽古爾泰的母親袞代也有“約會”,努爾哈赤更加不能容忍,便廢了代善。

褚英、代善先後出局,努哈爾赤從此不再冊立“儲君”,也就是太子。後金內部鬥爭激烈,貴族權力很大,彼此相互傾軋,“儲君”成了高危職業。

皇太極繼位、順治繼位,都不是“儲君”,而是八旗內鬥相互角逐,然後進行妥協的結果。貴族權力大,君主權力弱,清朝沒有冊立“儲君”,康熙能夠繼位也是靠運氣,因為他“出痘”,對天花有免疫力。

清朝沒有冊立“儲君”傳統,為何康熙立胤礽為太子?

二、強化君權,削弱貴族,確保清朝的穩定

從努爾哈赤到康熙,清朝歷經幾十年的發展,卻依然面臨一個棘手的問題,就是君主權力弱,貴族權力大。皇位的繼承,不是皇帝說了算,而是由八旗議事會來決定。沒有八旗旗主的支援,皇權不會穩定,內部鬥爭不斷。

1626年,皇太極繼位,他勵精圖治,不斷採取措施削弱貴族力量,將權力收歸皇帝所有。為了對付代善、阿敏、莽古爾泰,以及阿濟格、多爾袞、多鐸這三兄弟,皇太極一直強調對明朝議和,騰出手來整頓貴族。

1643年,皇太極的“家天下”計劃到了關鍵時刻,就差多爾袞、多鐸這幾位兄弟沒搞定,卻突然病逝。皇太極病逝,多爾袞躍躍欲試,想自己當皇帝,因正黃旗、鑲黃旗強烈反對,只能作罷。

順治繼位,多爾袞攝政,是各方妥協的結果,卻也表明皇權尚未達到“專制”的高度,貴族的力量不容小覷。如此,康熙繼位後,便著手強化皇權,冊立太子就是關鍵一招。

冊立太子,意味著胤礽就是“儲君”,是清朝下一任皇帝。康熙此舉,是向各位旗主表態,皇位的繼承是皇帝說了算,不再是“八旗議事會”決定,你們服從即可,不要有意見。

一旦冊立太子,康熙就可以為胤礽打造一個強大的班底,輔佐太子的人選,自然是皇帝說了算。如此,康熙順帶將官吏的選拔、任免,全部收歸手中,讓貴族無話可說。

清朝沒有冊立“儲君”傳統,為何康熙立胤礽為太子?

三、形勢所迫,康熙冊立太子,穩定人心,以防不測

1675年,胤礽才一個月,尚在襁褓之中,就被冊立為太子,這著實罕見。就算康熙想強化皇權,也不至於這麼著急,胤礽還是個小孩子,連舉辦典禮都很困難。

康熙著急冊立太子,是有苦衷的。1673年,吳三桂在雲南起兵,很快就席捲半壁江山,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甘肅、陝西、江西、湖南、浙江的部分地區,大多落入叛軍之手。

近在遲尺的察哈爾蒙古布林尼也躍躍欲試,配合吳三桂起兵,準備突襲京師,活捉康熙皇帝。至此危難之際,八旗屢戰屢敗,康熙也有撤回關外的打算。

一旦撤回關外,中原地區的漢族督撫自然不會聽從調遣,八旗內部的貴族也會再次起來挑戰皇權。為了預防不測,康熙冊立太子,明確“儲君”的人選,保證內部的凝聚力。

胤礽並未一般人,他的母親赫舍里氏是輔政大臣索尼的孫女,叔叔是朝廷重臣索額圖。順治、康熙能夠坐穩江山,並削弱滿洲貴族力量,離不開索尼家族的支援。

1643年,索尼、鰲拜等兩黃旗大臣在崇政殿部署重兵,手持寶刀,準備上前去與多爾袞決鬥。兩黃旗明確表態,如果不冊立先帝的兒子,不惜大戰一場,多爾袞只能妥協。

清朝沒有冊立“儲君”傳統,為何康熙立胤礽為太子?

1660年12月,順治奄奄一息,索尼擔任“四輔政大臣”之首,輔佐年僅8歲的康熙處理軍國政務。索尼臨死前,授予索爾圖策略,讓他協助康熙,除掉專權跋扈的鰲拜,康熙才得以親政。

索尼家族實力強大,許多朝臣紛紛投靠索尼門下,成為“索黨”。康熙冊立胤礽為太子,就是想向索爾圖表示,有大清江山在,就少不了你們家族的榮華,從而爭取他們的支援,早日平定叛亂。

綜上所述,清朝沒有冊立“儲君”的傳統,但康熙為了強化皇權,爭取索爾圖支援以早日平定“三藩之亂”,這是他冊立胤礽為太子的原因。康熙皇帝打破了傳統,但“傳統”並不給康熙面子,胤礽很倒黴。

褚英、代善為“儲君”,兄弟們也是躍躍欲試,並聯手“五大臣”與之對抗。胤礽為儲君,康熙其他兒子長大後,也覬覦“儲君”之位,出現“九子奪嫡”,胤礽被囚禁而死。

胤礽的結局,比褚英(被處死)好一點,卻比不過代善。清朝內部的紛爭,康熙也無法搞定。雍正繼位後,實行“秘密立儲”制,且清朝皇室因聯姻問題,皇帝子嗣數量銳減,才解決了“儲君之爭”問題。

清朝沒有冊立“儲君”傳統,為何康熙立胤礽為太子?

咸豐就載淳一個兒子,皇位沒必要爭;同治皇帝載淳,沒有子嗣,19歲染上病毒而死,堂弟載湉繼位。光緒皇帝載湉,也沒有子嗣,光緒病逝後,侄子溥儀繼位,是為宣統帝。溥儀是末代帝王,也沒子嗣。光緒、同治、溥儀,都沒生育後代,也沒人搶皇位。

參考書目:《清史稿》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