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

以下文章來源於“長城人”公眾號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

烽火戲諸侯 馮國琳繪 (引自連環畫《烽火戲諸侯》)

歷史,會告訴我們:我們從哪裡來,要向哪裡去。長城的歷史,會告訴我們:中華民族的形成,經歷了多民族血脈相系互動共融,我們是一個休慼與共的命運共同體。長城上每一個傳說,每一處遺存,都向我們傳遞著來自遠古的資訊。西周時,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故事,更是向我們這些長城人提出一個須廓清迷霧,還原本真的命題。

一、權威性記載與學者的質疑

烽火戲諸侯的故事,在我國流傳經久,家喻戶曉。它有兩個權威性出處,一個是《呂氏春秋》,另一個是《史記》。

據《呂氏春秋》記載:“周宅豐、鎬,近戎人。與諸侯約:為高堡於王路,置鼓其上,遠近相聞,即戎寇至,傳鼓相告,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戎寇嘗至,幽王擊鼓,諸侯之兵皆至。人喧馬嘶,褒姒視之大說,喜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數擊鼓。諸侯兵數至而無寇。至其後,戎寇真至,幽王擊鼓,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於驪山之下,為天下笑。”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

周王朝地域勢力圖

戰國末年成書的《呂氏春秋》,必為西漢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中所借鑑。

《史記·周本紀》關於西周最後一個王姬宮湦(音shēng,一作宮生,姬姓,前795年―前771年)的有關記載:“襃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萬方,故不笑。幽王為烽燧大鼓,有寇至則舉烽火。諸侯悉至,至而無寇,襃姒乃大笑。幽王說之,為數舉烽火。其後不信,諸侯益亦不至。……

當幽王三年,王之後宮見而愛之,生子伯服,竟廢申後及太子,以襃姒為後,伯服為太子。……

申侯怒,與繒、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舉烽火徵兵,兵莫至。遂殺幽王驪山下,虜褒姒,盡取周賂而去。於是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是為平王,以奉周祀。十一年,幽王乃滅,周乃東遷。”

在這個同一故事中,《呂氏春秋》在環節的把握上講了“擊鼓”,而《史記·周本紀》中“烽燧大鼓,有寇至則舉烽火。”,太史公是在“大鼓”的基礎上,又增加了“舉烽火”。無論是擊鼓,還是舉烽火,都是烽燧系統的一個環節。

對於這一故事,自上個世紀民國以來,有學者依據《呂氏春秋》,認為周幽王沒有點烽火,而是“擊大鼓”。更有學者認為是虛假捏造,荒謬不實。一代史學大家錢穆先生也在《國史大綱》中,對《史記》記載的這件事提出質疑,他認為:“此委巷小人之談。諸侯並不能見烽同至,至而聞無寇,亦必休兵信宿而去,此有何可笑?舉烽傳警,乃漢人備匈奴事耳。驪山一役,由幽王舉兵討申,更無需舉烽。”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

2016周原考古國際學術研討會,趙琛做《周文明對中華民族的影響》學術報告

二、演化流傳的“烽火戲諸侯”的故事

針對相關記載,針對學者們的質疑,我們有必要看看演化流傳的“烽火戲諸侯”的故事。

西周末年,在都城鎬京(今陝西西安)的驪山上,每隔5至10裡,就矗立著一座烽火臺。周朝士兵日夜值守,發現敵對者來襲,立即敲響大鼓,白天生煙,夜晚點火,把警報傳遞給王朝及各路諸侯,諸侯見到烽火要帶兵及時趕赴京城勤王護駕。

西周最後一位周王姬宮湦,貪戀美色,疏於朝政,在古褒國被王朝征伐,即將滅國之際進獻的美女褒姒視為天人,迷戀不已。褒姒生得豔若桃李,卻冷若冰霜,自進宮以來未曾笑過。周王為使得褒姒一笑,用了很多辦法,褒姒仍終日不笑。隨後,周王懸賞求計,有博得褒姒一笑者,賞金千兩。有佞臣虢石父,獻了一計,點烽火一試。周王遂攜褒姒,虢石父陪同,登上驪山,讓守兵點燃了烽火。各地諸侯一見警報,都以為犬戎來攻,急速帶領本部兵馬趕往鎬京。到了驪山腳下,不見一個犬戎兵,只聽到山上一陣陣歌樂之聲。周王派人告訴諸侯,不過是大王與王妃放煙火取樂,諸侯們被戲弄,撥馬而回。褒姒見千軍萬馬召之即來,揮之即去,兒戲一般,頓覺好玩,禁不住燦然而笑。《史記》記載:“侯悉至,至而無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說之,為數舉烽火。”過後,周王高興又多次為這位美人舉了烽火,兒戲了諸侯,也讓周王朝的烽火制度威信喪失。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

趙琛考察攝影 西安驪山“烽火戲諸侯”紀念性烽燧

後來,褒姒生下兒子伯服,周王又格外歡喜,更加寵愛褒姒。在褒姒唆使下,周王廢了申後和太子宜臼,立褒姒為王后,伯服為太子。申後帶其子奔至外家申國(河南南陽北)。

公元前771年,申後之父申侯聯絡周邊諸侯以及犬戎各部,大舉進攻鎬京。周王得知,匆忙舉烽火示警,各地諸侯們以為又是玩鬧沒有前往,戎兵遂殺周王、伯服等於戲(今陝西臨潼東),虜走褒姒,西周滅亡。各路諸侯聯合擊退犬戎,擁立其子姬宜臼繼位,是為周平王,史稱東周。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

2016周原考古國際學術研討會,趙琛做《周文明對中華民族的影響》學術報告

三、中國長城研究的考察結論

中國長城研究院就此歷史事件,經過了多年認真考察研究認為:

(一)這個故事不具備可信性。

褒姒,經過古褒國專門訓練,具備迷人的本領,自進獻周王時,便要想辦法取悅周王,而周王肯定是喜歡她笑的,她“終日不笑”是不應該的。無論是“擊大鼓”,還是錢穆先生認為不存在烽火,更沒有戲諸侯的事。近年來,我國出土了相關竹簡,稱為清華簡,也並沒有這位周王“烽火戲諸侯”的記載,從而進一步證明了這一故事的不可信性。

周幽王時代,有烽火有烽燧,但周幽王不一定戲諸侯。

歷史是後來者、是勝利者寫的,對前朝君王負面的事情是會放大的。歷史上有些君王和這位周王一樣,不好的名聲蓋過了他們的功績。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

趙琛教授深入考察周原遺址

(二)西周滅亡的主要原因是廢長立幼。

我國曆史上,一些喪權滅國君王身邊的女性,往往被稱為“妖女”,揹負罵名,其實,這在一定程度上是歷史的不公。這些女性都始於“後宮”,沒有一定的過程,她們是不會走到歷史的前臺來的,把朝政的衰敗歸咎於她們,是不公平的。

從這位周王被殺,西周滅亡的事情看,周王儘管昏庸荒淫,但直接原因卻是廢長立幼,是申後及太子被廢棄,褒姒及其子伯服被立為後及新的太子,這才是政權的大忌,這才是申後父親申侯號召起兵的導火索。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

專家學者鑑定周原遺址出土文物

(三)長城烽燧已經存在是可信的。

烽火戲諸侯中的烽火,作為不帶有感情色彩的“物”的部分,是合理的,成為我國關於長城重要組成部分——烽燧最早的記載。有學者認為那時烽燧上用“擊大鼓”傳訊息,並沒有也不能否定烽燧的存在。錢穆先生說烽火是漢朝防備匈奴的事兒,是他並沒有親眼所見我國西部秦的長城,只從書本上看到相關內容便下了結論。中國長城研究院多年在西北進行考察,在臨洮、岷縣等地,承襲周朝的秦長城烽燧遺址眾多,赫然在目。由此可見,錢穆先生不承認西周時有烽火是不確切的。此後以降,直至明清,烽燧都發揮著重要作用,為我國乃至世界通訊的發展貢獻了中國力量。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

中國長城研究院兩年考察發現:古樹灣是秦長城關隘門垛的一部分,並非最初認為的烽燧;照片右側山頂兩側為秦長城烽燧遺址。趙琛航空攝影

歷史的結論值得注意, 歷史的結論也在不斷修正。中國長城研究院將立足數字新技術前沿,深入實地,深入考察,深入研究,不斷對長城的歷史結論加以論證,加以甄別,還原其真實面目。

烽火戲諸侯的傳說,為歷史注入了濃重的色彩,已成為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認同,為後世提供了借鑑之資。

周幽王

周幽王姬宮湦(公元前795年―公元前771年),姬姓,名宮湦(音shēng,一作宮生),周宣王姬靜之子,母姜後,西周第十二任國君,前782年―前771年在位。前782年,周宣王去世,姬宮湦繼位,是為周幽王。前771年,犬戎攻入西周都城鎬京,殺死姬宮湦,西周滅亡。姬宮湦死後,諡號幽王,諸侯共同擁立其子姬宜臼繼位,是為周平王,史稱東周。

編審:王奇

文字編輯:張鶴雲、呂東珂

攝影助理:徐遲、劉鵬飛、彭程

版式設計:馬志鵬

“長城人”旨在營造

全天下長城人的智慧之家!

文章轉載自“長城人”公眾號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