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乾涸、地籠、人鳥衝突……層層重壓下的鄱陽湖何去何從?

核心要點:

1

鄱陽湖豐水期湖面面積能達4000多平方公里,枯水期湖面面積不到1000平方公里,當地居民形容它為“洪水一片天,枯水一條線”。

2

鄱陽湖乾旱程度劇烈,除受三峽等工程影響之外,也與今年的特殊拉尼娜效應有關。

3

鄱陽湖是野生動物的天然棲息地。近年由於乾旱導致溼地功能退化,天然食物短缺,迫使一些候鳥到農田覓食,引發人鳥衝突。

4

攔河壩有可能實現生態調控,但貿然建造也可能影響使鄱陽湖的環境發生劇烈變化,影響候鳥、江豚等多種生物。

近日,鄱陽湖標誌性水文站星子站水位退至6。67米,再次刷新歷史最低水位。湖區面積嚴重萎縮,或讓每年到此越冬的70萬隻候鳥面臨生存難題。

鄱陽湖到底怎麼了?乾涸、地籠、人鳥衝突,層層重壓下的鄱陽湖何去何從?攔河壩的建設是解決之道嗎?我們能採取哪些措施保護鄱陽湖等中國湖泊?

專家資訊:

任輝 博物學科普作者

遠夏 生物學科普作者

菲利普醫生 多領域科普作者

一、鄱陽湖的特殊性:洪水一片天,枯水一條線

任輝:今年七八月的時候,鄱陽湖經歷了長期乾旱,湖面發生了快速變化。

這種變化在整個長江流域是比較普遍的,很多湖泊都出現了,但鄱陽湖尤其獨特。一方面,鄱陽湖是我國水域面積最大的一個淡水湖;另一方面,

它的一些特有的地理構造和水文節律導致它受到枯水期的影響格外突出。

鄱陽湖面積很大,周圍城鎮鄉村非常多,湖面水文節律的變化及水面的縮減對人的影響非常直觀。

鄱陽湖還是東亞地區最大的一個候鳥集聚地和越冬溼地——有很多候鳥、魚類、水生哺乳動物、底棲軟體動物生活在此。鄱陽湖水位變化對這些生物影響深遠,尤其是現在已經到了十一月,大量候鳥南遷。

那麼,鄱陽湖今年的這場大旱會不會影響候鳥正常越冬?這是我們今天要關注的問題。

遠夏:其實說鄱陽湖是中國最大的淡水湖,一定是要帶著前提條件的。也就是說,

僅看水面面積,且一定是在鄱陽湖的豐水期,才能說鄱陽湖是中國最大的淡水湖。

任輝:是的,鄱陽湖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性,當地居民形容它為

“洪水一片天,枯水一條線”

鄱陽湖非常典型,和我們認知中的很多湖泊不一樣。比如杭州西湖可能一年四季的湖面都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化。但是

鄱陽湖在豐水期的湖面面積能達到4000多平方公里,而枯水期湖面面積經常不到1000平方公里

。這是一個非常明顯且劇烈的變化。這種變化在2003年之前其實是比較規律的,即每年的秋冬季節會進入枯水期,其他的季節尤其是夏天會進入豐水期。

為什麼會出現這個情況?從地理構造或者湖泊的水文節律來看,鄱陽湖的水不僅來源於上流的五條河流,還和它下游的長江有直接關係。

甚至可以說,長江對鄱陽湖的影響要比它上游的這五條河更顯著一些。

鄱陽湖水流入長江裡,長江裡的水也會倒灌進鄱陽湖來,所以說鄱陽湖屬於吞吐性湖泊或者叫過水性湖泊。

當長江的水位高於鄱陽湖湖面時,就會湖江倒灌,使得鄱陽湖的湖面增大。當長江的水位和鄱陽湖的湖面大概持平時,長江對鄱陽湖形成頂託關係,即鄱陽湖水由於被長江水頂著,它以比較慢、比較平緩的速度流入長江,鄱陽湖的湖面也不會特別快速地減少。

二、層層重壓下的鄱陽湖

1。豐水期反枯

任輝:今年七八月本應該是鄱陽湖的豐水期,但鄱陽湖提前進入了枯水期。而往年此時應該是長江水大量倒灌進鄱陽湖。鄱陽湖枯水期時間極大提前且枯水程度極大加劇,這是很罕見的。

其實從2003年(三峽大壩開始下閘蓄水)開始,大家就認為鄱陽湖進入了枯水期提前的時期。今年鄱陽湖枯水期快速提前,和整個長江流域的降水異常有直接關係。今年七八月份,長江的水流量比同期減少了差不多45%。

為什麼在2003年之後會出現長江水位不斷下降、鄱陽湖的水快速流失、枯水期提前這樣的情況?

遠夏:

枯水期提前,主要因為鄱陽湖失去了承託作用,這其實跟三峽大壩有一定關係。

三峽大壩的修建讓長江底下的水從本來的帶泥沙的渾水變成了清水。因為那些泥沙到了長江大壩就被擋住了,然後從長江洩的洪水明顯就變成了清水。長江的河床被清水沖刷的降低,水位也就降低了,從而讓鄱陽湖得不到長江水的補充,反而要倒灌回長江,由此失去了承託的作用,所以每年枯水期的到來就比之前要提前許多。

現在鄱陽湖水位為什麼會如此低?氣候變化的影響之外,主要是長江對它的影響。

前兩年鄱陽湖非常氾濫,到達了水位的極值,而僅僅兩年之後,它又到達了谷底。目前大家也在想,有沒有什麼辦法讓鄱陽湖繼續承擔容納長江洪水的功能,同時又能夠在乾旱的時候把湖裡的水給承托住。

乾涸、地籠、人鳥衝突……層層重壓下的鄱陽湖何去何從?

鄱陽湖進賢段水域湖底乾枯河床露出的“生命之樹”景象(圖源:視覺中國)

任輝:以三峽為代表的一系列水利工程,對鄱陽湖水位的長期影響,也是最近十幾年的研究熱點。這些水利工程本身的目的就包括了蓄水調沙的功能。

有資料顯示,三峽蓄水之後,長江中下游的河道由於沖刷作用使得河床向下深了大概一米。由於鄱陽湖特殊的水文節律,2003年以後,鄱陽湖水不斷地、快速地流入長江。而今年鄱陽湖枯水期提前到這麼早,鄱陽湖乾旱程度如此劇烈,其中當然疊加了三峽等工程的影響。

但我認為更直接的原因,可能是今年特殊的強拉尼娜效應對上游降水有直接影響。

比如嘉陵江段、金沙江段這些長江很上游的地方,其水位也出現了很明顯的下跌。

2。人鳥衝突激化

遠夏:鄱陽湖中有很多的草州和淺灘,它是多種魚類繁殖和產卵的重要區域,也是江豚撫育幼崽的重要場所。目前生活在中國的江豚不超過1000頭,其中有513頭都生活在鄱陽湖。但是前段時間因為乾旱,已經有七頭江豚擱淺死亡了。

此外,鄱陽湖在枯水期的時候會變成一個天然的溼地,為白鶴、白頭鶴、白枕鶴、灰鶴、蒼鷺等大量珍稀鳥類營造了一個越冬棲息地。

其中白鶴作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全球總數也就是三四千只,而在鄱陽湖越冬的白鶴佔到了種群的90%以上。大部分白鶴都會選擇冬天的時候在鄱陽湖落腳。

總之,鄱陽湖是一個對野生動物非常重要的天然棲息地。

任輝:鄱陽湖不同的候鳥對環境的利用方式是不一樣的。不同的鳥類有不同的覓食習慣,在不同的時間到來和離開。有的偏向於食用沉水植物的塊莖,有的是利用溼地淺灘上的蘆葦或者是其它淺灘植物種子,有的則是吃淺水水域的軟體動物,還有的是食魚的。

往年鄱陽湖的水位變化規律比較固定時,不同鳥類都可以找到自己生存的空間。但是,最近這十幾年環境變化劇烈,動物生活也受到了影響。比如,今年夏季洪水氾濫且持續時間較長,那些需要湖底淺灘植物的鳥類便會受到影響。

鄱陽湖的候鳥監測顯示,最近這十幾年,因為水位不斷下降、枯水期不斷提前,大量的候鳥來到鄱陽湖時水位已經下降了很多,一些原本應該是淺水區的地方已經裸露出了河床,出現了沙化。

還有一些水底的軟體動物由於水位下降得太快,來不及隨著水向後“撤”,大量的河蚌、螺等被暴曬而死,以它們為食的水鳥數量也出現了非常明顯的變化。

乾涸、地籠、人鳥衝突……層層重壓下的鄱陽湖何去何從?

進入枯水期的鄱陽湖湖口段乾裂的湖灘(圖源:視覺中國)

在鄱陽湖越冬的一些以沉水植物塊莖為食的鳥類,出現了從天然溼地向人工溼地遷徙的變化。因為天然溼地變少了——水位快速下降,沉水植物過早枯死。因此,它們大量遷徙到旁邊的人工溼地。所謂人工溼地,就是旁邊的稻田以及藕農種植藕的藕塘。

這當然是一個可喜的變化,因為這些鳥類沒有由於食物的短缺而出現大量死亡。但是也帶來一個非常大的隱憂——這些人工溼地畢竟還承擔著農業生產的任務。

大量候鳥到農民藕塘裡去覓食,勢必會出現人和鳥之間的衝突。

最近在山東、河南等地都出現了在水產養殖池或者稻田裡投毒而導致一些候鳥被毒死的事件。

人工溼地能否既成為鳥的“諾亞方舟”,又不至於讓農民受到特別大的利益損失,從而減少人和鳥類之間的直接衝突?

乾涸、地籠、人鳥衝突……層層重壓下的鄱陽湖何去何從?

白鶴在藕田裡覓食(圖源:新華社)

遠夏:最近在北京也發生了這樣一件事。在水南村,每年都有三四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鴇來這裡的荒地越冬。幾天前,農民把它們越冬的幾塊地全都搶耕了,它們就無法獲得荒地裡的玉米等食物。這其實就是一個微型版的人獸衝突的例子。

關於這個問題,香港有一個現成案例——米埔自然保護區,他們會用養殖基圍蝦的方法,把海邊的一些紅樹林和灘塗用基圍加高,再往裡邊投入蝦苗去吸引白鷺、黑臉琵鷺等珍稀鳥類在裡面進行覓食,來對它們進行保育。

同時,他們還引進了幾頭水牛。這些水牛在基圍裡又踩又啃,既控制了雜草的數量,又透過踩踏營造出了適合鳥類的空間。這其實是一種值得我們去學習和借鑑的好方法。

乾涸、地籠、人鳥衝突……層層重壓下的鄱陽湖何去何從?

米埔自然保護區(圖源:世界自然基金會)

3。地籠陣重現

菲利普醫生:前段時間有一件全網都非常關注的事——在鄱陽湖厚厚的乾燥的淤泥下面,發現了一些已經存在了一段時間、長達幾公里的地籠(編者注:地籠,主要用於捕撈小魚、龍蝦、黃鱔、泥鰍、螃蟹等魚類,在多地漁業管理條例中被列為禁用漁具)。

地籠對生態威脅嚴重。地籠的網眼非常小,很多幼型小魚進去後就出不來,而小型魚類對於保持水體的長期健康非常重要。

此外,地籠網如果被遺忘在水裡,還會持續地對生態產生影響。

任輝:長江“十年禁漁”政策已經實施兩年,取得了明顯成果。但是,從今年鄱陽湖乾旱後露出的地籠網來看,政策在細節落實方面還是出現了偏差。“長江禁漁”之後,鄱陽湖當地出現了一個變化——對水生生物的管理能力實際上減弱了。因為禁漁之後,很多地方的漁政部門撤併到了農業管理部門。當地專業人士的工資收入降低了,招納專業技術人才更加困難,且合併後的部門能吸納的人才數也變少了,這是一個困境。

此外,地籠網本身屬於非法網具,在沒有實行禁漁之前就不應該出現在商業捕撈上,但直到今天,大家還能較容易地買到這類非法網具。

乾涸、地籠、人鳥衝突……層層重壓下的鄱陽湖何去何從?

鄱陽湖現巨型地籠(圖源:極目新聞)

菲利普醫生: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很多養蟹人是把地籠作為一個生產工具,而不是一個捕撈工具。

所以,這類東西從生產端或者是銷售端是很難禁的。可能更重要的是,我們需要在野生來源的魚貨售賣上做一些管理。

比如,一些在漁業上走得比較靠前的國家,他們要求持證釣魚。如果沒有釣魚證而進行釣魚的話,將會面臨鉅額罰款。他們還會進行大量的教育,包括教育群眾認識哪些物種是保護物種,哪些物種在什麼條件下可以帶走、一次可以帶走多少條等,同時嚴禁魚貨交易。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4。攔河壩的爭議

任輝:最近一直在討論一個問題,即要不要在鄱陽湖和長江的入口建一個攔河壩。

其實關於攔河壩建設,已經爭議了將近20年。

第一版的方案裡,攔河壩是一個水電站,有蓄水和發電的功能,還有抬高鄱陽湖湖面便於鄱陽湖和它上游的五條河流通航的功能。但在後期,不斷減少了它的生產性功能,取消了其發電和蓄水能力。

取消的“蓄水能力”其實是指,攔河壩只在枯水季截住鄱陽湖快速流向長江干道的水,其他季節保持流通。當然,這是一個長期願景。如果僅從該願景來看的話,其實攔河壩建設是比較適用於今天鄱陽湖這種快速變化的危機的,它能夠起到一定緩解作用。

但要實現這個功能,需要做好很多前期工作。比如,如何確保水面能在某一個時間點正好達到它在自然環境下應該到達的範圍?又比如,如果當地某一年因為農業生產或是旁邊城市鄉鎮的用水需要而需要蓄水的話,會不會違背鄱陽湖自然的水文節律?

菲利普:可能還有另一方面的問題。長江貫穿了很多省份和地區,不能只考慮“一個點”。比如今年上海就出現了嚴重的鹹潮,也就是海水倒灌導致在長江口的青草沙水庫有大量鹹水入侵,導致其所蓄的水的鹽度發生改變。如果在枯水期把大量的水攔在了鄱陽湖裡,進一步降低長江干流流量,那麼會不會對下游地區的人產生影響?所以,鄱陽湖的問題不僅僅涉及個別省份,長江上游和下游都需要考慮到。

任輝: 這也是為什麼圍繞攔河壩各方一直爭議不斷。一些聲音認為,如果在鄱陽湖建了攔河壩,那上游下游其它地區要不要建?

如果每個省都建了,那麼長江就不是一個完整的生態了,長江可能就變成了“長渠”,這些湖泊之間的生態交流功能可能也被阻斷了。

在最新一版的攔河壩方案裡,設計了四條魚道,也就是四條過魚設施。同時,也針對鄱陽湖裡的江豚設定了四個孔徑達到60米的洩洪孔,方便江豚來回遷徙交流。但是,從之前的一些觀測來看,這個60米的洩洪孔對江豚來說可能還是一個比較大的挑戰。因為洩洪孔本身還承擔通船的功能,船隻來回產生的巨大噪音可能讓江豚害怕而不敢從這“走”。

長江其他一些江段的跨江斜拉索大橋,其兩個橋墩之間的孔徑遠大於60米,但是最近研究發現,很多江豚因為橋面上車流不斷而不敢過橋,或者只敢在後半夜車流噪音較小時集中過橋。因此,這個60米的小孔能否確保江豚進行基因交流,還需要一些科學證據。

乾涸、地籠、人鳥衝突……層層重壓下的鄱陽湖何去何從?

江豚在長江(圖源:視覺中國)

遠夏:國際上對攔河壩有擔憂就是因為我們目前沒有足夠的證據或者事例來支援其建設。

攔河壩一般建造在兩片陸地最短的地方,它一定會成為一個航運樞紐。一旦航運開始興起,水下噪音會很大。這會導致江豚不會傾向於往對面“走”,就造成了鄱陽湖裡的江豚被“分割”。江豚種群數量一旦減半,是否對其保育工作是一種巨大的打擊?

另外,冬天一旦把水保持在了一定水位,不讓它乾枯。那麼,白鶴等鳥類怎麼辦?這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白鶴95%的種群冬天都會來鄱陽湖越冬,它們會在這種乾旱形成的溼地和沙丘上面進行覓食,當這些沙丘被水覆蓋了之後,它們要去哪裡?它們會有什麼樣的行為?

所以很可能我們的想法是好的,但實際上卻造成了對一些物種的傷害。而且,從前期的工程環評報告來看,裡邊所涉及到十幾種動物的拉丁文名字都弄錯了。這不禁讓人更加擔心,這個事情是否經過了專家評議。

如果為了推進攔河壩工程,而選擇性忽略了一些動物或者是客觀上剝奪了一些動物的棲息地,將會造成一種不可逆的災難。

這是所有人都不願意看到的。

任輝:個人認為,生態和發展從來不是完全不相容的。水利工程如果能夠發揮它應有的價值是可以建設的,但工程的建造一定要經過紮實的科學調查,對可能產生的問題進行長遠考慮,有相應的對策來補救,或者至少要把它帶來的負面影響儘量降低。

我一點也不懷疑現在的這一版攔河壩規劃有可能實現生態調控的功能,但前提是一定要做好前期的生態調查。

鄱陽湖是一個巨大的水體,滋養了很多生物。如果我們貿然地、快速地去改變它的形態,比如把它變成一個大型的人工水庫,水面常年維持在高水位,那麼其它生物怎麼辦?

當然,並非是說鳥的命比人的命更珍貴。實際上,不保護好人類,單純去保護其它動物也是不現實的。

菲利普:某一個地區的環境在短時間內發生劇烈變化,往往是導致一個物種快速滅絕或者種群快速崩潰的重要誘因。如果我們貿然建造攔河壩,可能會使鄱陽湖的環境發生非常迅速且劇烈的變化。

那麼,我們能不能在試行這個方案時,把攔河壩對當地水文情況的改變“拉”到比較長的時間軸裡,讓它緩慢地改變?我們不要急於直接達到設計目標,否則很有可能到了枯水期溼地面積大範圍減少,使得鄱陽湖的生態環境變化過於劇烈。

拉長時間軸,或許是一個更加穩妥的辦法。

三、鄱陽湖的明天:各方利益的平衡點

任輝:鄱陽湖特殊又重要。今年的極端氣候使得鄱陽湖枯水期極大提前,留給我們去解決問題的時間並不是特別多。要解決這些事,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其實很難。鄱陽湖的問題不能不考慮到它周圍還有大量的糧田需要灌溉。

我們不能只照顧生態不照顧民生,這是一個需要平衡的問題。

遠夏:

鄱陽湖的問題牽扯多個省市,這個利益是很難分配的,所以需要一種自上而下的國家層面的統一排程。

利益和環境之間如何做到平衡,也是一個非常值得討論的問題。尤其是鄱陽湖這樣一個對人類有重大利益的國際級候鳥棲息地,它應該由國家進行統一管控。

任輝:這種自上而下的對生態的重視,這些年我們是能夠看到的。比如我國提出了“長江十年禁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以及我們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也做了一系列積極舉措。總的來說,國家重視程度在不斷增加,關注這些話題的普通百姓也越來越多。這本身就是一種進步。

但具體到落實上還有很多細節工作要做。此外,還涉及民眾參與的問題。上級管理部門可能也知道現在基層的執法能力是有一定欠缺的,那麼除了不斷去充實基層管理隊伍之外,管理部門也在發動民眾的力量,比如開通渠道讓群眾舉報破壞生態的違法行為。

總之,更好環境的建設不只是為了生活在鄱陽湖的江豚,生活在高山上的雪豹,生活在森林裡的東北虎……生活在華夏大地上的我們也需要更好的環境。

我們所做的一切努力,其實就是一個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過程。

專家資訊:

乾涸、地籠、人鳥衝突……層層重壓下的鄱陽湖何去何從?

乾涸、地籠、人鳥衝突……層層重壓下的鄱陽湖何去何從?

乾涸、地籠、人鳥衝突……層層重壓下的鄱陽湖何去何從?

版權宣告:本文系騰訊新聞《一起來嘮科》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但歡迎轉發至個人朋友圈。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