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體育/ 正文

為子女奉獻一生的好爸爸,為何到頭來晚景淒涼?這個鍋我們老人不背

文/孕媽咪育兒經(原創丨歡迎轉載分享)

“養兒防老”是自古以來的傳統觀念,大多數老人都把養老的希望寄託於子女身上,希望人到晚年,子女能夠承歡膝下,三代或是四代同堂,安享幸福晚年。

可殘酷的現實,撕碎了許多老人的“養老夢”。一部分自私自利的子女,不肯承擔法律義務,為老人養老送終,更有部分家庭甚至贍養問題,子女與老人不惜對簿公堂。

為子女奉獻一生的老伯,為何到頭來晚景淒涼?

村東的劉大爺,是遠近馳名的好爸爸,年輕時候為子女提供好的生活,常年外出務工。年老了,幹不動了,劉大爺又主動請纓為子女們帶孩子,眼看著下一代也逐漸長大成人,劉大爺才有鬆口氣的感覺。

孩子大了有自己的世界,劉大爺的子女們都遠在外地發展,剩下劉大爺和老伴留守老家。劉大爺覺得孤獨,想子女的時候就忍不住給孩子們打電話,話裡話外暗示孩子們回家。

可子女們都有自己的理由,要麼是孫子要考試,要麼就是工作太忙。一年到頭,除了子女們偶爾轉點養老經費外,劉大爺和子女們的關係就好像脫鉤了。

前不久,劉大爺生病了,他趁著機會要求子女們回家,可子女們“來也匆匆,去也匆匆”,逗留不足一日又返程了。

望著子女離開後空蕩蕩的家裡,劉大爺忍不住流下了清淚,他忍不住對老伴嘮叨:“年輕時候,養子女不就是圖個防老嗎?為何晚年咱們如此淒涼?”老伴聽後,也忍不住跟著抹眼淚。

劉大爺的遭遇,是現實生活中一部分老人的真實寫照。年輕時候生兒育女,希望後繼有人,自己能夠頤養天年,但真正步入老年後,才發現子女根本靠不住。

人老之後,子女只會漸行漸遠靠不住,抓住這三樣東西晚年才幸福

孩子大了,有自己的世界,子女和父母終究會漸行漸遠,要想度過幸福有保障的晚年,老年人要懂得未雨綢繆,抓住這三樣東西。

第一:身體健康才是福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老一輩人更是將此美德發揮到淋漓盡致。

很多老人置自己身體健康不顧,各種“殘湯剩飯”一定要吃完才肯罷休,這種“不健康”生活的背後,很可能是付出身體健康為代價。

俗話說得好“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失去了健康的體魄,某種程度上就成為了子女的“負擔”,畢竟子女們一邊要上班賺錢,一邊要養家餬口,還要抽出時間照顧老人,不管是經濟上還是精力上,讓很多子女都直呼吃不消。

所以,人到晚年,最大的財富就是健康,老人們一定要珍惜身體,注重保養,閒來無事可以多參加一些戶外鍛鍊,健康飲食。要知道,身體沒有病痛,生活能夠自理,不給子女添麻煩,就是留給他們最大的財富。

第二、少年夫妻老年伴

在現代家庭關係中,很多夫妻關係都是用“劍拔弩張”來形容,更有一部分家庭把親子關係擺在首位,夫妻關係擺在末尾。事實上,這種家庭關係是不健康的。

咱們中國有句俗話是“少年夫妻老來伴”。人到老年,別奢望子女能夠承歡膝下,更不要“自私”地去佔用孩子們更多的時間,奢望子女可以陪伴你過日子,畢竟子女長大後要開創自己的事業,能夠彼此陪伴,相依變老的,只有老伴了。

有些固執的老人,性格剛烈,認為自己一個人也能安度晚年,不珍惜身邊的老伴,整日裡賭氣、吵架。

殊不知,一個人再強大,也不及兩個人日子的美好,閒來無事,彼此作伴外出郊遊、爬山、散步,或者是一個人生病時候有人照顧,也遠比一個人生活要容易很多。

第三、棺材本

“啃老”,已經成為當今社會上,頗為無奈而又特別普遍的社會現象。

很多老人到了晚年也不“安寧”,原本有自給自足的退休金可以安享晚年,可總是想方設法要補貼子女。更有老人理直氣壯地表態:我就一個孩子,等我百年歸老後,這些辛苦留下的錢,不給孩子又留給誰呢?

不得不感慨為人父母的苦心,但這樣的行為並不可取。

一來,孩子成年後應該靠自己的雙手去打拼,而不是做一個事事依賴父母的“巨嬰”;二來,父母的錢應該由自己去支配,趁著晚年閒暇時間多,身子骨還硬朗的“夕陽階段”,走出去看看世界的美好,為自己活一次。年輕為孩子付出的時候,也要適當攢些養老錢,哪怕是給自己留好棺材本,也不要把所有的錢都花在子女身上。

著名文學家胡適給兒子的信中這樣寫道:“我養育你,並非恩情,只是血緣使然的生物本能;所以,我既然無恩於你,你便無需報答我。”

為人父母者,理應學學其中的智慧,別再把幸福晚年的唯一希望寄託到子女身上。希望閱讀本文的老人們,都能未雨綢繆過一個幸福的晚年。

PS:本文配圖來自網路,和內容無關,如有侵權聯絡刪除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