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技/ 正文

聯想折戟科創板背後

聯想折戟科創板背後

從9月30日科創板IPO申請獲受理,到10月8日國慶節後第一個工作日火速撤回申請檔案並被上交所給出“終止”稽核,聯想集團的這波操作恐創下了科創板史上最快節奏“一日遊”。

根據招股書申報稿,聯想集團本次發行的保薦機構為中金公司,聯席主承銷商為高盛證券和中信證券。按說,在這樣的“豪華天團”協同下,科創板上市大機率是板上釘釘的事情,特別是10月4日公司還公告稱“已收到確認受理申請的函件”。

因此,當聯想集團被曝出撤回申請的時候,公眾的第一反應便是“看不懂”,同時,各種評論分析之聲也不絕於耳。目前,關於撤回緣由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個是上市主體與科創板條件匹配度問題,另一個是高管薪酬過高與眼下“共同富裕”主基調不符問題。

01

上市主體不夠科創板資格?

首先要說明的一點是,上交所官網中關於聯想集團的科創板IPO稽核狀態的表述為“終止”,而非“中止”。這就意味著

本次聯想集團CDR回A計劃最終落空。

事實上,曾於1994年在香港聯交所主機板上市的聯想集團,早就在去年內便開始了回A計劃的內部籌備。今年1月12日,聯想向香港聯交所提交公告計劃登陸科創板,並在今年9月30日通過了科創板上市申請。

聯想折戟科創板背後

作為繼9月17日證監會發布《關於擴大紅籌企業在境內上市試點範圍的公告》後紅籌上市公司以CDR形式回A的“第一例”,聯想集團在科創板IPO申請獲受理後的首個港股交易日,股價收漲近10%;並在10月5日創下了自今年5月以來的新高。

關於回A計劃,董事長楊元慶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這樣表示——

一方面,聯想的業務根紮在中國,一直期望在國內上市,但過去由於政策等方面的限制,海外上市的紅籌重新上市的機會較小,直到去年放開了;

另一方面,過去國內投資人即使有港股通,比例也非常小,聯想和國內資本市場的連線不夠,藉助科創板,希望能和更多客戶、消費者建立連線和溝通,並透過更好利用國內蓬勃發展的資本市場的力量,增進公司資本結構的多元最佳化,壯大公司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資金實力。

儘管近年來,聯想集團在整體戰略、業務規劃等方面不斷加大對科技創新和實際應用等方面的能力,並不斷強調自己已在主要產品及核心技術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科技成果,如高效能計算、可持續材料工藝、人工智慧演算法、5G等核心技術。

與此同時,

公司也符合科創板對企業實際經營層面的一些硬性要求(最近3年營業收入複合增長率達到20%,或最近1年營業收入金額達到3億元)

招股書申報稿顯示,18/19財年、19/20財年、20/21財年,聯想集團營收規模逐年增長,三個完整財年累計營收超萬億;三個財年內分別實現淨利潤42。47億元、55。94億元、86。85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為43。00%。

但仍有不少人認為,

聯想集團的“科創”屬性並不明顯

,收入結構、科研投入等資料都證明著這一點。

聯想折戟科創板背後

從收入構成可以看出,

聯想集團當前近9成業務收入來自智慧裝置業務

,主要就是電腦組裝、手機等傳統業務,該業務的本質或在組裝(類富士康),科技含量並不高,且聯想集團掌握的大多是非關鍵性技術,

其核心部件如晶片、處理器、記憶體等都是從外部採購的。

在科研投入方面,聯想集團期內年均研發投入超百億,分別為102。03億元、115。17億元以及 120。38億元。

從絕對值上來看,聯想集團是截至目前科創板已掛牌和已申請企業中研發投入最高的企業。

集團還透過與惠普、小米、浪潮資訊這三家同業的橫向比較,突出自身近三年研發投入累計金額以337。58億元領先。但從佔比來看,

18/19財年、19/20財年、20/21財年聯科研投入佔比僅為2.98%、3.27%和2.92%,遠落後於前述三家企業。

聯想折戟科創板背後

按照此前計劃——擬募資100億的55%用於包括“雲網融合新型基礎設施專案”、“行業數字化智慧化解決方案專案”及“人工智慧相關技術與應用專案”,10%用於產業戰略投資專案,35%用於補充流動資金;這番投向安排,恐怕也只能等到下次了。

02

天價薪酬或與“共同富裕”不符?

對於聯想主動撤回科創板申請一事,不同行業人士也給出了不同的看法。

某股份制商業銀行工作人員對『數科社』表示,“作為大科技產業中的一個極具示範意義的企業,聯想整體上還是符合科創板上市條件的,否則,這樣一家老牌、低調行事的企業,也不會貿然做出資本動作。”

“但必須要考慮的是,聯想的體量還是太大了,在科創板上市之後對交易市場的影響同樣也很大,這種不能完全預知和掌控的不確定性,會讓相關部門變得慎重再慎重。因此主動撤回申請,也不乏是一個明智之舉。”該銀行人士表示。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券商工作人員對這一觀點表示認同,同時他還向『數科社』表達了一個有關於高管薪資的觀點。在他看來,聯想集團高管天價薪酬的披露,或成為此次企業按下科創板“暫停鍵”的關鍵。

聯想折戟科創板背後

聯想折戟科創板背後

從招股書申報稿中“董事、高階管理人員、核心技術人員及其近親屬持有發行人股份情況”一欄來看,聯想集團所披露的30位高管的身份十分國際化,如公司執行副總裁及首席財務官Wong Wai Ming先生即為英國國籍。

特別是,Wong Wai Ming本人的持股比例遠高於這份名單中的其他人士,僅次於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執行董事楊元慶。

“聯想的薪酬體系可能在法律層面無可厚非,但似乎在合理性上稍有不妥。

比如柳傳志已經退休了,可他卻以聯想集團名譽主席、名譽董事長以及戰略委員會委員的名義,每年領取薪酬大概有1億元左右。

聯想折戟科創板背後

該券商人士進一步講到,“再比如招股書申報稿中,18/19財年、19/20財年、20/21財年,聯想集團高管們的稅前薪酬分別是5。65億元、9。09億元和9。34億元,佔比除稅前溢利分別達到了9。83%、12。85%和7。77%。”

“雖然說,企業以高薪招聘來高專業、有能力的人士進入公司,這些本是自主經營的事情,別人其實也無權干涉,但在目前‘共同富裕’這樣的輿論主基調下,這樣的分配方式可能還是會讓企業看起來有些格格不入。”該券商人士表示認同聯想做出撤回的這一舉動。

與天價薪酬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從2016年到2020年,聯想集團的淨利潤不超過50億人民幣,2018、2019年還一度出現負增長。聯想控股加上聯想集團總市值不足1500億港元。資料顯示,近年來,聯想集團的資產負債率常年高於80%,2021年更是超過90%。

在外界等待聯想集團對撤回科創板上市的原因給出官方說法的兩天後,10月10日晚間,集團釋出公告稱——

考慮到公司業務規模及複雜度,招股說明書中的財務資訊可能會在申請的審閱過程中過期失效。

同時,審慎考慮最新發行上市等資本市場相關情況後,決定撤回中國存託憑證於科創板上市及買賣的申請。

這一公告內容,或從某種角度上暗和了上述券商人士的說法。

【寫在最後】

必須要承認的是,無論此次情況如何,並不代表聯想集團永失科創板上市機會。作為一家始終強調修煉技術創新與產業賦能的科技企業,聯想近年來的穩健增長以及在全球市場中的表現,正重塑著外界對其的價值認同。

對於科創板上市的期待,聯想集團在公告中表示將繼續密切關注情況,“如有任何有關建議發行中國存託憑證及上市的重大更新及發展,本公司將適時另行作出公告。”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