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技/ 正文

抑鬱障礙終生患病率達6.8% 別低估了“情緒感冒”

近日,一項發表於《柳葉刀·精神病學》的國內研究引發廣泛關注。該研究發現中國成人抑鬱障礙終身患病率為6。8%,其中抑鬱症為3。4%。在這些抑鬱障礙患者中,僅有9。5%的人曾接受衛生服務機構治療,得到充分治療的只有0。5%。這一系列資料呈現出的精神健康圖景,令人擔憂。

提起抑鬱症,大多數人都不陌生。日常生活中,我們不難聽到“我抑鬱了”之類的說法,在網際網路上,網民對自身抑鬱情緒的表達更是司空見慣。然而,泛化的抑鬱表述,並未讓公眾充分意識到抑鬱障礙與抑鬱症的高發趨勢,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對相關概念“脫敏”,以為抑鬱不是什麼大事,甚至將抑鬱障礙和“心情不好”混淆起來。不乏有人帶著揶揄,將網上的抑鬱表述調侃為“當代網友人均抑鬱”,認為抑鬱障礙的嚴重性被高估了。

抑鬱障礙的嚴重性被高估了嗎?從相關結論看,答案是否定的。6。8%的抑鬱障礙終身患病率,意味著每個人的周圍都可能有人患病。但細想一下就會發現,我們身邊的抑鬱障礙患者,似乎“鳳毛麟角”。家人、朋友、同事、同學患上抑鬱症,往往被當成“稀奇事”和“倒黴事”。調查得出的資料與人們的一般印象並不同,這說明,抑鬱障礙的嚴重性,恐怕處於被社會普遍低估的狀態。

對抑鬱障礙和抑鬱症,不少人的理解都是“望文生義”,以為“抑鬱障礙或抑鬱症等於心情抑鬱”。基於此,他們很可能低估抑鬱障礙對個人健康的傷害,甚至把患者的痛苦當成“不夠堅強”的表現。事實上,抑鬱障礙是一種高發病率、高複發率及高致殘率的慢性精神疾病。衛健委釋出的《精神障礙診療規範(2020年版)》顯示,抑鬱障礙是由各種原因引起的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徵的一類心境障礙,伴有不同程度的認知和行為改變,部分患者存在自傷、自殺行為,甚至因此死亡。從專業定義上看,抑鬱障礙無疑構成嚴重的健康風險,其危害遠不止“心情抑鬱”這麼簡單。

與此同時,也有一些人對抑鬱障礙的認識陷入另一個極端。在這部分人看來,既然抑鬱障礙是一種病,那就只有醫院診斷了才算。因此,那些心境低落、身心不適,懷疑自己患有抑鬱障礙但未經確診的人,是“矯情”“裝病”。

然而,正如研究調查顯示的那樣:當下,接受衛生服務機構治療的抑鬱障礙患者連一成都佔不到,餘下的九成多患者都是衛生服務未能覆蓋到的“隱數”。這種現象的成因十分複雜,其中既有衛生服務機構診療手段不夠先進、社會宣傳不夠到位的因素,也有患者本身對相關知識瞭解不足,或是出於社會偏見,不敢、不願、不知道就診等因素。貿然對那些存在抑鬱表徵的人品頭論足,甚至口出惡言,既顯得很不禮貌,也可能對真正的抑鬱障礙患者造成二次傷害。

面對身邊的抑鬱障礙患者,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才有可能為他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而不至於“好心辦壞事”。患者所面對的是一種疾病,很難只靠“樂觀”“堅強”走出困境,我們要理解他們的痛苦與不安,而不是以自己的標準和主觀感受妄加評斷。

我們也應更多關注那些“隱數”的存在。不管是身邊的親朋好友,還是自己,持續陷入“情緒感冒”,有疑似抑鬱的傾向,就要高度警惕,及時尋求專業的診斷和干預。

楊鑫宇 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