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技/ 正文

大廠面試官手把手教你:三步寫出好簡歷

最近一個月行業鉅變,可能不少同學會有找工作的需求。學姐作為曾經的大廠面試官,經常看到一些不太合格的簡歷,不少還是工作三五年以上的,很多人是“做得多、寫不好”,專案經驗很豐富,但簡歷卻很難入大廠面試官的法眼(曾經聽說有一個妹子投了87次某大廠的簡歷)。即使進入了面試環節,也可能一輪遊或沒有offer。

所以,學姐總結了寫簡歷三個步驟和模版,搭框架->填內容->排雷點。對於暫時不看機會的童鞋,也可以每半年更新下自己的簡歷,回顧下自己的成長,看看現有的工作是否能提升自己在簡歷上的競爭力。

01

搭框架

寫簡歷類似於做產品,先有功能點和線框圖,再有互動和視覺,所以搭一個簡歷的框架是第一步,也就是確定簡歷上到底要寫哪幾部分的內容,以及每個內容的篇幅,也就能搭起整個簡歷的結構。簡歷一般分為三大部分,按照基本資訊->工作經歷->附加資訊這樣的順序去排列,每個部分的篇幅應該遵循721原則,當然這裡的7成指的是工作經歷↓

大廠面試官手把手教你:三步寫出好簡歷

學姐有時候看到一些簡歷,基本資訊寫太長,比如自我評價就有好幾行,附加資訊又放在很前面,比如愛好之類的,這對於每天開完會還要要看簡歷的面試官來說,要找到關鍵資訊會很累。這就和我們設計產品一樣,行動點CTA按鈕設計的太隱蔽,使用者怎麼會有下一步轉化呢?

1。 10%的篇幅用於介紹附加資訊

比如技能、和職業相關性不強的資格證書、個人愛好等,這部分一般來說不太重要,可寫可不寫,放太靠前了容易分散面試官的注意力,所以還是放在最後比較好。

2。 20%的篇幅用於介紹個人基本資訊

這其實就是我們設計產品時的profile頁,包括頭像、畢業院校&專業、姓名、性別、手機號等基本資訊;而自我評價、得獎情況和職業資格證書等,這就相當於我們在平臺上的榮譽等級,類似於88會員。

要注意,自我評價儘量高度總結、客觀,如果寫不出很好的可以不寫,避免自吹自擂自嗨,比如很多童鞋會寫“溝通能力很強”,面試官看到這些其實是無感的,因為誰都能這麼寫。但如果你寫“對接N條業務線”,反而更能說明你的溝通能力。自我評價如果能針對JD寫更好,比如面試一個交易產品的崗位,你可以在自我評價中寫“從0到1搭建日訂單量XX的交易系統”、“搭建X個行業通用的交易中臺”等,這樣更能吸引面試官去看簡歷的下一部分。

對於工作多年的童鞋,能把你在工作中獲得的獎項(不管是專案獎還是個人獎)或者比較好的績效精簡地展示出來,也算是這部分的一個小亮點了,至少說明你的工作獲得了公司的認可。

3。 70%的篇幅用於介紹最重要的內容——也就是工作經歷

有時會看到工作經歷和專案經歷分開的簡歷模板,這種模版學姐覺得不太好,除非你是校招生或者有副業,不然你的哪個專案不是在工作中完成的?這樣把工作經歷和專案分開寫,面試官要對著專案去找相應的工作經歷,眼睛要來回掃簡歷,閱讀效率很低。所以,對於有一定工作經驗的人來說,還是直接寫工作經歷吧。工作經歷應該按照時間倒序去寫,每段經歷包括也應該包括三部分:

a)基本資訊

公司、部門、崗位、時間段和下屬人數。

b)公司/部門簡介

很多童鞋不寫這一部分,如果你的公司、部門在行業裡很有名,那麼這樣是完全OK的,比如你在騰訊做微信朋友圈的產品經理,每天晚上和張小龍過需求。但是如果你在一個行業內不那麼知名的公司,或者某個知名公司的非核心部門,為了減少面試官去百度搜索的工作量,還是可以用一句話簡單介紹下。

當然這句話和自我介紹的原則也是一樣的,精簡、客觀,儘量用資料說話,比如“該BU的營收漲幅在BG中最高,年同比300%”、“公司在行業內市佔第一”之類的,如果實在寫不出,那就參考下老闆在彙報PPT第一頁上寫的業績吧。

c)工作專案

這部分到底選取哪些專案去寫、結構怎樣組織,是比較有講究的,不少童鞋只是把自己做按照時間的專案羅列上去,這種簡歷就算是有面試邀請,也很容易面試一輪遊。

專案選取做減法

很多童鞋會把所有的專案一股腦都放上去,有一些專案可能是老闆或者其他部門提出的,可能並不是你自願做的,可能你還沒找到專案的價值,也可能你覺得專案的結果不怎麼樣。不管怎麼說,學姐覺得,簡歷上永遠只放你相信的專案(騙自己相信的也算)。對專案消極的態度其實在面試的時候很容易流露出來,而如果你如果沒能找到專案到底出錯在哪裡或者後續怎麼改進,就會顯得非常被動,不如就不要把這部分寫在簡歷上了。

能力模型做加法

看到這裡,有些童鞋可能會在某些專案上有點拿不準,有些專案結果也不算太好但也不差,到底要不要放簡歷上?這裡可以遵循一個原則,就是這個專案到底有沒有體現出你在某方面的能力,而這個能力又是別的專案無法體現的,那麼學姐建議寫上去。

比如,平時你可能做的基本都是To B的專案,而這個專案是To C的,可以體現出你對C端使用者的理解;再比如,平時你都是做公司內部專案,而這個專案是和好幾個外部公司合作,能體現出你在跨公司合作上的推進能力等等。

高效組織專案

不少童鞋在某個公司的部門中可能做了很多專案,但是專案之間的關係沒有好好組織,就這麼堆在簡歷上,顯得很零散,專案之間沒有邏輯關係,像一個功能模組堆疊得很隨意的App首頁一樣。我們在設計頁面的時候,往往會很仔細的考慮哪些模組放在什麼位置,首屏展示什麼內容,那麼寫簡歷的時候也應該如此。

當然,專案零散也是因為平時規劃得不夠好,東一榔頭西一棒錘,不過既然都做完了,那麼現在只能用一些技巧來“亡羊補牢”了,這裡學姐提供2個思路:

1)按照使用者分層/場景去組織

比如你在一個MCN機構工作,相當於小b(網紅)和大b(品牌客戶)的撮合平臺,那麼在小b端,可以根據粉絲數分出KOL和KOC,在大b端,根據品牌客戶又可以分出不同的行業/規模的客戶,那針對這幾部分的使用者,產品/運營/銷售的方案肯定也會有所差異吧。所以,我們在簡歷上寫專案或者功能點的時候,可以儘量把針對同一類使用者的組織在一起(或者前後)。比如,對於KOL+美妝行業的頭部客戶,我們做了專案A,對於KOL+服裝行業的頭部客戶,我們做了專案B,等

等……對於KOC,由於不是核心使用者,我們做了全行業通用的專案Z。

2)按照階段/認知迭代去組織

每個公司、業務在不同的階段都會有不同的側重點,比如初創期和發展期的指標是提升使用者數和營收,成熟期和衰退期是提升營收和利潤,簡歷上的每個專案本身也應該是根據業務這個階段的目標和指標對應上。如果你比較幸運地經歷了某個業務從0到1又從1到100的階段,那麼完全可以在簡歷上根據業務發展階段去組織你的專案。這樣每個階段的目標和專案可以一一對應上,比如業務一開始怎麼做冷啟動、後續業務發展起來了又是怎麼做精細化運營的。

如果沒有經歷過這麼完整的業務階段,也可以根據你們部門對這個業務的認知迭代去組織專案,比如一開始嘗試了某方向,做了對應的專案A、B、C,然後總結出了一些失敗的經驗,根據這些經驗調整了新方向,又做了專案D、E,最後發現D、E的結果顯著好於A、B、C。

如果能這樣去組織簡歷上的專案,那麼可以讓一個對你們公司和業務完全不瞭解的面試官,很高效地去閱讀你的簡歷,理解這些專案之間的關係。這樣整個簡歷會顯得比較有邏輯,專案之間的故事也能說得比較圓。

那麼,確定要寫哪些專案、安排好專案的順序之後,要怎麼填寫專案的內容呢?

02

填內容

線框圖有了,怎麼樣填一些“元素”進去,變成高保真原型呢,也就是每個專案的具體內容應該怎麼寫?學姐覺得可以參考4W1H法。

Who:使用者是誰

阿里價值觀“客戶第一”和美團價值觀“以客戶為中心,長期有耐心”大家聽過吧,雖前者爆了不少醜聞讓大家對其價值觀有所懷疑,但這句話本身沒錯(當然是在法律允許的情況下)。任何專案也是一樣,都是以使用者價值為基礎的,那首先要用“使用者”才能有“價值”。

不管這個需求是誰提出的,老闆也好、銷售也罷,我們先不要急著把專案名稱寫上去,先把這個專案面向的使用者想清楚了,看看是否要寫在專案裡。

比如,微信一開始是讓“陌生人”和“熟人”社交的平臺,所以一個手機號可以註冊一個微訊號,但是漸漸有一些店員註冊了店鋪的微訊號,去加店裡的客人,發一些營銷類的訊息或者朋友圈,而企業員工是會離職的,離職之後大機率也不會更改手機號,所以企業微信就會有員工離職後這個號流轉給另外一個員工的功能,也就是“接替”。如果你在簡歷上只寫這個“接替”功能而不寫使用者是誰,看簡歷的人如果沒有用過此功能,就會不明白為什麼一個微信使用者會要去接替其他使用者的社交關係。

當然,如果專案是行業裡比較通用的一種模式,那也可以不寫使用者群。比如搭建了一個聚合打車平臺,那麼顯然使用者是想打車的乘客和第三方的司機,就不太需要額外說明使用者是誰了。但如果你只寫打車平臺,那麼面試官就會疑惑,平臺上的司機到底是第三方的還是自營,還是兩者都有?而這兩者在產品和運營上,完全不同的策略和打法。

Where:場景是什麼

明確了使用者之後我們還要把場景寫上,因為產品的設計方向、設計細節等等,是基於使用者的特定場景的。

比如企業微信和釘釘聽上去都是針對企業員工的IM,但實際上釘釘更多是針對企業員工內部交流,而企業微信更多是針對企業員工和客人交流。所以你會發現釘釘不會在聊天的listing介面展示公司名字,因為大部分都是一個公司的,而企業微信就不一樣了,會直接在使用者名稱稱後面跟上@某公司,用的是醒目的黃色字型↓

大廠面試官手把手教你:三步寫出好簡歷

所以,儘量把使用者和場景清晰地描述出來。

How:怎麼做

這應該是大家最喜聞樂見的環節了,基本上大部分有問題的簡歷都是缺乏前面幾部分就直接開始寫專案到底是怎麼做的,而忽略了Who和Where。那麼專案到底是怎麼做的,用簡潔的語言描述出以下幾點就行了:

專案的亮點和難點

你在這個專案裡的角色(如果是專案負責人/Owner/主R,也可以不寫)

你所在的部門在這個專案中的角色(如果是跨部門專案)

你所在的公司在這個專案中的角色(如果是跨公司專案)

核心功能點

What:結果是什麼

學姐也在很多文章裡面強調過了,先有使用者價值,然後才所謂的有KPI、業績、數字去衡量你做得到底好不好,具體用什麼指標去衡量,可以去看學姐寫資料分析的這篇文章。總之,一定要把專案的結果指標寫清楚,關鍵的指標寫1~2個,過程指標也可以寫0~3個。這部分也很容易出問題,學姐幫大家列一下可能的“坑”:

寫太多指標,反而會讓面試官覺得你沒有抓重點,建議拆成好幾個專案去寫

寫一些不痛不癢、和關鍵指標沒有因果關係的過程指標,比如在一個交易產品裡面寫停留時長,這和交易指標是否有正相關還是負相關都說不清,更不要說因果性了(除非在你們產品上能證明有因果性),很容易在面試的時候被挑戰

寫提升不明顯的指標,比如轉化率從10%提升到10。1%,絕對提升0。1%,相對提升才1%(學姐覺得相對提升怎麼著也要5%以上才寫吧),這類指標如果面試官感興趣,會在面試過程中問你的,就不用在簡歷上送人頭了

過於強調一些和你的工種/專案相關性不那麼大的指標,比如新使用者這個指標屬於市場部靠花錢砸廣告等方式獲取的,那麼作為一個使用者產品去寫這個指標顯然就不太合適了,新使用者轉化率、次月留存率才會比較相關

總之,這些指標要能衡量出這個專案有多成功,且一定要和你直接相關。

Why:為什麼要做

和立專案時的彙報不一樣,簡歷中專案背景這一部分反而是可以寫得簡潔一些,一句話帶過甚至不寫。因為你已經把使用者、場景、結果都列出來了,其中思考、調研、分析、推理的過程,反而可以適當留白,引起面試官的興趣,讓TA很想趕緊約你面試,畢竟簡歷只是一個敲門磚。

當然,不寫在簡歷上不代表沒有,Why還是要想得很清楚的,這也是很多大廠面試的時候最容易被問到的,這個專案到底是瞎貓撞到死耗子,還是你在過程中真的有很深入的思考,總結出一些方法和經驗。

學姐整理了一份樸實無華的簡歷模板,也列了一些常用的句式和話術:

大廠面試官手把手教你:三步寫出好簡歷

03

排雷點

搭完框架、填完內容,你的簡歷基本上就成型了。不過,就像產品上線之前,我們還要對著稿子做一下視覺還原,學姐在這裡列了一些常見問題和雷點,大家寫完簡歷之後可以對照著檢查一下。

1。 簡歷的篇幅應該是多少?

不宜過長也不宜過短,一般來說字型小五或者五號,至少一頁A4紙,工作5年以上的可以寫1~2頁,工作十年以上的2~3頁。

2。 簡歷的是否要根據崗位做差異化?

如果你投的崗位差異比較大,可以適當調整一些重點專案的篇幅、自我評價等,對著JD來寫肯定是最好的。可以換位思考,如果你是面試官,把自己招進來最看重的可能是那幾個能力點,對著這些去寫專案。當然,根據每個崗位來修改可能會太累,一般來說有2~3個份內容相似度80%的簡歷就可以了,比如一份簡歷去投To B的崗位,一份去投零售行業的崗位,另外一份去投ERP系統的崗位,在不同的簡歷裡把各自的重點專案展開寫,其他專案稍微簡略一些。

3。 切忌簡歷太花哨

比如顏色很鮮豔、背景很花哨、排版很錯落(弄個雙瀑布流神馬的)、照片的濾鏡特別重等等,除非你是設計師~一般來說我們的簡歷越樸素越好,畢竟重點是簡歷的內容,和設計產品一樣,一切可能影響頁面轉化的干擾項都儘量排除。

4。 切忌重複的內容/日常工作

有些童鞋喜歡在每個專案裡面把自己做的一些日常工作寫進去,比如每個專案裡都寫上負責撰寫PRD、開需求評審會、跟進專案上線、上線後結果分析之類的。這些校招生寫寫是可以的(甚至很多優秀的校招生也不會這麼寫),更別說有一定經驗的社招生了,每個專案裡都來上這麼一條,看起來真的很重複。這些日常的工作,真的沒有必要在每個專案裡面都來上這麼一條,你的專案順利上線了,資料指標也很好,難道面試官還會去懷疑PRD到底是不是你本人寫、需求評審會是不是你開的嗎?

同理,帶人的童鞋們也沒有必要把一些太常規的管理手段寫進去,點到為止即可。這些基本操作大家都知道,除非你總結出了特殊經驗方法(比如發明了管理上的六脈神劍),或者寫這個能體現出工作上怎麼去克服一些難點(比如這個專案PRD寫了100頁)之類的,不然真的沒有必要去浪費簡歷上的空間。

作者 |

海貝學

;編

輯 | 魚丸養樂多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