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技/ 正文

“刷”出的好評,您被誤導過嗎?

原標題:“刷”出的好評,您被誤導過嗎?

剛過“雙11”,又迎“黑色星期五”網購大促,各大電商平臺激戰正酣,商家、品牌紛紛加碼,消費者剁手買買買。但採訪中發現,電商平臺上仍然存在刷單刷好評現象,以虛假資訊吸引消費者下單購買。“刷單”行為到底為何屢禁不止?記者昨天對此進行了採訪。

“近段時間,我手機簡訊上除了商家廣告,邀請我給有償刷單、點讚的資訊也不少。”市民郭先生對記者說。不單是廣撒網請人刷單,一些品牌為了給網上的門店沖銷量、刷好評,甚至直接找到專業公司,來進行刷單操作。一網店賣家對記者坦言:“剛開店的時候為了把銷量提升上去,讓資料更好看,我們幾家情況差不多的店就互相下單,後來還邀請顧客幫忙,虛擬購買、評價。”家住南開區的王阿姨也表示,自己網購茶葉的店鋪邀請她幫忙刷單,讓她下單幾款茶葉後,再用微信給她退款,然後寄給王阿姨一點樣茶,並要求在收到樣茶後,給下單的商品進行圖文好評。

商家暗箱操作後,帶來的虛假資料和評價,讓消費者在選擇商品時很容易被誤導。在電商領域管理越來越嚴格的今天,刷單現象為何屢禁不止?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路零售部主任、高階分析師莫岱青表示,在電商平臺上,排名決定了銷量,如何透過刷單的手段搶奪其他廠商的流量,如何在競品中勝出,是市場競爭中,對銷量極度渴望的寫照。對於入駐電商平臺的商家,一般都會絞盡腦汁將自己商品的銷量衝上去,最起碼要打造一兩款“爆款商品”出來。因為商家覺得如果安安分分去營銷,不僅時間成本高,而且效果也很難快速顯現。這一行為屢禁不止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比如利益驅使、隱蔽優勢帶來的違法成本低、電商平臺處罰力度不夠等。

“刷量、刪差評、虛假評價等行為首先損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此外擾亂了電商行業正常的交易秩序,構成了不正當競爭。”莫岱青表示。刷量產生的泡沫資料不僅會讓一些劣質產品得逞,而且對行業大資料、平臺大資料和廣告效應也會產生誤導,甚至還會影響相關部門的決策。任何虛假的資料,對真正尊重遊戲規則的電商從業者來說都是一種極大傷害。電商平臺中只要存在刷單、買評論行為都是違法行為,在《反不正當競爭法》以及《電子商務法》中都是明確禁止的。也有專家曾表示,刷單這一問題的解決不能僅靠法律規定,還需要消費者、平臺、執法部門的共同努力和配合才能從根本上解決。

本報記者  鄭妍

“刷”出的好評,您被誤導過嗎?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