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技/ 正文

華為在打一場硬仗

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曾廣

進入2022年以來,華為終端業務的產品節奏開始逐步恢復,並且在智慧汽車板塊開闢了新的戰線,而政企業務也憑藉著較高增速成為收入的另一個增長極,華為公司終於穩住了收入大盤,利潤水平也得以逐步改善。

華為正在逐步走出長達兩年的發展危機。

今年8月,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發表了一篇充滿“寒意”的講話,並刷屏全網,講話要求華為公司將經營方針從追求規模轉向追求利潤和現金流,確保華為公司能夠活下來。

不久前華為釋出的前三季度經營業績顯示,其在營收表現方面已經走出了此前的下行區間,恢復勢頭顯現。11月4日至11月9日,華為分別在東莞和深圳召開了2022華為開發者大會(HDC)和華為全連線大會(HC),在兩次大會上又披露了不少終端業務和政企業務的新進展。

終端產品節奏的恢復、政企業務的增長,以及鴻蒙、尤拉等生態的壯大,意味著華為正在逐步恢復元氣,正如華為中國政務總裁吳輝所說:“對於華為來說,現在最大的困難已經不是‘有沒有’的問題;因為我們現在已經解決了‘有沒有’的問題,現在最大的困難在於生態。”

消費者業務有了新看頭

11月10日,華為近期剛剛釋出的摺疊屏手機Pocket S正式發售,首銷當天,華為的線下門店排起了長隊。據北京一家華為授權店的店員透露,這款手機現在顏色已經不全,部分顏色開始缺貨。

圖/華為 Pocket S發售現場

實際上,這樣的情況就在不久前剛剛出現過,9月份華為Mate50發售期間,同樣有大量消費者前往線下進行搶購,強勁的需求下,華為選擇對Mate50系列進行緊急增產。

儘管華為官方尚未公佈Mate50系列的銷量資料,但是釋出兩個月後,據多名華為授權店店員透露,目前該機型仍處於缺貨狀態,京東等電商平臺也沒有現貨。就在幾天前,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 CEO餘承東在HDC大會上表示,Mate50系列正在“大賣、熱賣”,甚至有激進的資料機構預測,該機型的總銷量可能高達2000萬臺以上。

但這款手機和去年的P50系列一樣,由於制裁限制只能採用4G晶片,而現在5G手機已經成為國內市場的主流。據中國信通院資料顯示,今年1-8月,國內智慧手機累計出貨量1。75億部,其中5G手機出貨量1。38億部,佔比高達78。9%。對於5G已經成為標配的手機市場而言,這可能會影響部分使用者的購機選擇。

隨著P50系列和Mate50系列的陸續迴歸,有不少分析認為,華為手機的產品節奏已經逐漸恢復,與此同時,伴隨著智慧汽車業務的迅速起量,華為終端收入下行的速度正在不斷放緩。

圖/視覺中國

華為終端現在另一個增長點來自摺疊屏。據CINNO Research資料顯示,2022年第三季度,華為摺疊屏手機銷售同比增長95%,國內市場份額達到53。2%。據華為方面披露,華為首款小摺疊手機華為P50 Pocket上市以來,已連續三個季度蟬聯國內摺疊屏手機銷量冠軍。

而最近剛剛釋出的Pocket S,同樣定位於豎折小摺疊屏,並且售價更加親民,僅5988元起,是目前主流品牌中最便宜的摺疊屏手機。並且該機型配色多樣,還同步發售了豐富的配件,主打女性市場,有望迎來進一步的銷量爆發。

“這種好看又沒用的東西真的很戳我。”一名女性使用者對此表示。

從整個大盤來看,摺疊屏市場目前仍屬於小眾市場,在手機市場中佔比較小,不過今年以來市場迎來了大幅增長。據市場研究機構IDC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摺疊屏手機出貨量超110萬部,同比增長70%;今年第三季度國內摺疊屏出貨量超100萬部,同比增幅約246%,創有史以來最大單季出貨量。

華為作為一家ICT裝置廠商,早期其收入大頭一直是運營商業務,但是伴隨著手機業務的崛起,其消費者業務的收入比例越來越高,並從2018年起開始超越運營商業務成為第一大收入來源。

圖/視覺中國

尤其是2019年和2020年,在華為Mate30、Mate40系列等爆款機型的推動下,華為消費者業務佔整體收入的比例甚至超過了一半,分別為54。4%和54。2%,華為手機在全球的市場份額也一度超越三星登頂世界第一。

但是由於遭到晶片制裁,無法使用麒麟晶片和5G,隨著晶片庫存的耗盡,華為手機的出貨量在2021年迎來大幅下降,直接影響了華為公司去年的整體收入。

今年年初,華為消費者業務更名為“終端BG”,在智慧手機之外開始進一步拓展智慧汽車等業務,以增加收入來源。如今隨著手機產品節奏的恢復,以及PC、穿戴和智慧汽車等業務的崛起,華為終端業務正在迎來複蘇勢頭。

政企業務抓緊“打糧食”

2021年以來,由於消費者業務受阻,華為開始在政企業務方面加大投入,以減少終端收入下降帶來的影響,去年10月開始,華為分三批分別成立了20個“軍團”,其中除了互動媒體和運動健康以外,基本都是政企業務。

和消費者業務相比,政企業務都是較為“難掙的錢”,之所以採用軍團式作戰,也是為了突破部門壁壘,更好協同作戰。據華為方面表示,成立軍團最大的價值就在於,能夠跨部門聚合整個公司的能力和資源,形成相對完整的解決方案,幫助客戶更好解決問題。

“華為公司是將近20萬人的公司,對內也存在效率提升的問題,所以公司也希望軍團的成立,能實現從客戶到華為公司技術能力之間快速的連線,縮短中間的消耗。”華為公司副總裁、機場與軌道軍團CEO李俊風在11月7日的媒體溝通會上提到。

圖/華為機場與軌道軍團CEO李俊風

據華為方面提到,各大軍團進入的行業和賽道,一般都是華為深耕多年的領域,只不過現在以軍團的方式集中作戰,能夠更及時響應客戶需求,以一對一的方式進行行業突破。

例如華為機場與軌道軍團,雖然是今年3月份才成立的,但是華為已經服務機場與軌道行業有二十多年曆史,服務了超過300條的城市軌道,還有超過100多家的航空公司、空管和機場類業務。

華為方面將現在的軍團分為三類,分別是行業軍團、產業軍團和產品組合軍團。軍團作戰的一大優勢在於,能夠更加聚焦細分賽道,滿足特定行業、特定產品或特定解決方案的需求。

其中行業軍團主要是面向煤礦、港口、電力等行業,縮短服務鏈條,目前華為已經成立了8個行業軍團。在煤礦行業,據華為方面披露,礦鴻作業系統應用一年來已經在神東13個煤礦和1個洗煤廠3300多套裝置部署了礦鴻。而在金融行業,華為已經幫助客戶打造了全國最大的五地六中心網路,支撐網銀、支付、貸款、風控等700多種核心應用的跨區域算力協同。

產業軍團則主要面向特定的產業,而沒有明確的行業區分,例如機器視覺,數字中心、能源、智慧光伏等軍團,這些產品往往都是跨行業通用的,華為主要是面向市場去研究需求,進而最佳化產品的價效比和競爭力。

如果說產業軍團主要是面向單產品,那產品組合軍團則更像是一個多產品解決方案,主要是研發各種易部署、易運維、高效能的產品組合,華為在其中專門做“最複雜的事情”。據華為輪值董事長鬍厚崑在HC上透露,華為今年已推出了40多個面向行業的產品組合和70多個針對中小企業的“小而美”方案。

不管是哪一類軍團,其成立的一大目標都是拓展收入,寄託了華為收入和利潤增長的期望,華為此前曾提到,軍團就是要以銷售收入為中心,一切為了多打糧食,一切為了勝利。機場與軌道軍團CEO李俊風也提到,華為對軍團的增長訴求是要超過企業BG的平均增長的。

“軍團主要是擴大收入,代表處要綜合考核你的利潤,我們是聯合作戰。軍團就是要把空間做得越來越大,代表處就決定這個到底賺不賺錢。”李俊風表示。

華為的季度財報一般不會公佈業務詳情,但是今年上半年,華為的企業業務錄得了27。5%的增長,增速超過了運營商和終端兩大業務板塊,成為企業新的增長動力。

具體到中國市場,據華為中國政企業務總裁吳輝在11月8日的媒體溝通會上透露,華為在地市、區縣等商業市場的增長率遠超總體的增長率,但具體的資料要到明年才會披露。

圖/華為中國政企業務總裁吳輝

當然,儘管肩上擔著多打糧食的重擔,並且進入了多個細分賽道,但華為的軍團並不是什麼都做,而是“有所為,有所不為”,不搶行業夥伴的飯碗,華為主要還是聚焦於ICT領域做根技術,具體應用還是依託合作伙伴,以“應用外掛”的方式來做。

“我們更多關注底層的根技術,圍繞我們擅長的聯接和計算去構建我們的行業競爭力,然後使能我們的夥伴,來共同做大行業數字化轉型的空間。”華為機場與軌道軍團副總裁徐旭晶表示。

在企業業務發力、終端業務回暖的背景下,華為已經逐步走出了去年的“水逆期”,經營水平逐步改善,這一點從前三季度的利潤率可見一斑。

今年第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華為公司的整體利潤率分別為4。3%、5%和6。1%,呈現逐步遞增的狀態。

活下去仍是主要基調

最近三年,“活下來”一直是華為的主要目標。

2020年年初,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表示,2020年華為的目標是“力爭活下來,力爭明年還能發表年報”。這一年雖然歷經挑戰,但是憑藉著提前儲備的晶片庫存,華為反而實現了一定的收入和利潤增長,年營收達到8914億元,同比增長3。8%,淨利潤646億,同比增長3。2%。

2021年,華為的目標依舊是“活下來”,但是和2020年相比,徐直軍表示:“我們發現活下來還是有希望的,但我們希望活得更好些。”

這一年由於手機業務遭遇重大打擊,出貨量大幅下跌,華為公司的營收規模下降了1/4以上。不過憑藉著出售榮耀等資產處置,華為全年淨利潤1137億,同比大增75。9%,手中的經營現金流達到597億元,同比增長69。4%,公司資產負債率則降低至57。8%。

不久前的10月27日,華為釋出前三季度經營業績,華為前三個季度實現銷售收入4458億元,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主營業務利潤率為6。1%,對比前兩個季度逐步改善。具體到第三季度,華為實現收入1442億元,同比增長6。1%,已經連續第二季度實現增長,走出了此前的下行區間,恢復勢頭明顯。

據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表示,該經營結果整體符合預期,終端業務下行趨勢持續放緩,ICT基礎設施業務保持了穩定增長。

圖/視覺中國

從今年前三季度的經營情況來看,雖然華為公司的收入大盤穩住了不再下跌,利潤率也在逐步回升。但是由於晶片制裁帶來的影響依舊,手機供應鏈問題也沒有真正解決,華為現在依舊不是高枕無憂。所以今年8月,華為公司創始人任正非又提了一次“活下來”,並要求將寒意傳遞到每一個人。

對於華為公司而言,或許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活下去”都將是企業經營的主要基調。但過去三年,人們真實的看到了華為這家公司的韌性。過去多年,華為的成功絕非偶然,在順境中的憂患意識,在逆境中依舊堅持研發投入,種種行為奠定了華為這家公司的發展基調。在外部環境依舊充滿不確定性的當下,往往具有如此韌性的企業,才能在未來走的更好更遠。

華為在打一場硬仗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