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技/ 正文

中國只用了2年,就讓西方明白,妄圖用發動機卡中國脖子,註定要失敗!

中國商飛主辦的《大飛機》雜誌放出訊息稱,今年早些時候,我國自主研製的新型渦槳支線客機新舟700已使用國產動力低調完成首飛。而這也預示著,西方試圖利用自身在航發領域的技術優勢,對我國“卡脖子”的行動又一次以失敗告終。

中國只用了2年,就讓西方明白,妄圖用發動機卡中國脖子,註定要失敗!

新舟700

新舟700是我國研製的一款新型渦槳支線客機,也是全球首款使用電傳操縱的渦槳客機。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我國原想按照國際通行做法,採用國際合作模式讓其他國家也能夠參與到新舟700的製造之中。

因此,在設計之初,我國並沒有特意為新舟700研製國產航發,而是選用了全球銷量最大的第三代級渦槳發動機——PW150C。但由於國際地緣政治形勢變化,原本已與我國簽署合同,答應提供發動機的普惠加拿大分公司沒有履約,造成了新舟700發動機停供,直接導致這款飛機沒能按計劃在2020年首飛,並儘快進入批次生產。

中國只用了2年,就讓西方明白,妄圖用發動機卡中國脖子,註定要失敗!

因此,這次低調首飛證明,我國已經用兩年的時間解決了新舟700的發動機問題,讓西方卡脖子的行為徹底破產。而替代普惠發動機成為新舟700“心臟”的,應該是國產AEP500渦槳發動機。當然,除了AEP500之外,新舟700還有可能選用渦槳6系列發動機的最新型號渦槳6E。而這兩款發動機在功率上都不弱於PW150C,在未來前景上,AEP500甚至要強於PW150C。

中國只用了2年,就讓西方明白,妄圖用發動機卡中國脖子,註定要失敗!

對我國航空業來說,新舟700發動機問題的解決,除了是航發領域的補強,也是在支線渦槳客機領域邁出的重要一步。雖說在速度等方面,渦槳客機趕不上使用同級別的渦扇客機,但在國際民航市場,特別是支線航運市場,渦槳客機從未完全過時,仍有著其用武之地。

這是因為,在實際使用中,渦槳客機有著自己的優勢。首先是在安全性上,當代的渦槳客機在適航性上的要求與渦扇客機完全一致。因此,二者在材料、基礎製造工藝等方面沒有太大差別。但由於本身速度相對較慢,飛行高度一般也相對較低,渦槳飛機在飛行特別是降落過程中出現問題的機率更低。

中國只用了2年,就讓西方明白,妄圖用發動機卡中國脖子,註定要失敗!

法國的ATR72渦槳客機

其次,便是渦槳飛機的起降效能更好,對起降機場的要求更低,可以在草地、雪地等常見的渦扇客機不易起降的地方起降。因此,可以在高寒、高溫地帶執行更多種類的特殊飛行任務。

第三便是在價效比上,在國際民航運輸領域,客機的運營成本之中至少有20%是燃油成本,而渦槳客機在燃油消耗方面有著天然的優勢,座公里燃油消耗不到同等座級渦扇客機的60%。再加上發動機製造和維護相對容易。渦槳客機在國際範圍內仍有一定的市場,特別是在1000公里左右的支線航運領域,渦槳客機仍承擔著重要的航運任務。加拿大龐巴迪的DHC-8、法國的ATR72等就都是為了滿足這一市場而推出的渦槳支線客機。

中國只用了2年,就讓西方明白,妄圖用發動機卡中國脖子,註定要失敗!

龐巴迪DHC-8

但由於種種原因,我國的支線客機機隊之中,渦槳客機只佔到了5%。而在歐洲和北美,渦槳客機承擔著20%至35%的支線航運任務。這也就導致,我國的支線航班大部分都由波音737、空客A320等最大航程可達6000公里的窄體單通道客機執飛。本身航班數量就少,很多航班還是經停飛行,這就使得我國許多中小型機場的航班並不穩定,無法與高鐵網路起到互補作用。

而想要改變這一局面,自然需要大量採購,新舟700這類支線渦槳客機。業界分析認為,在未來20年,全球民航市場約需要2500架支線渦槳客機,其中有至少1000架的需求來自我國民航市場。這也就能解釋,為何載員78人,滿載航程約1500公里的新舟700會在尚未首飛時,就拿到了奧凱航空、幸福航空等國內外航空公司近200架的訂單。

中國只用了2年,就讓西方明白,妄圖用發動機卡中國脖子,註定要失敗!

從新舟700的研製過程上,外界其實可以看出,隨著國際局勢的不斷變化,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已經放緩,甚至出現了一股逆全球化浪潮。這就使得,我國民航業在一定時間內仍可能遇到類似新舟700的情況。

但在我國科研人員不斷的攻關之下,我國在航發領域已經有了一定的技術積累,無論是新舟700等使用的渦槳發動機,還是C919、CR929等專案的渦扇發動機,都有國產備選方案。因此,西方再想靠斷供,“卡”中國航空業的脖子已不可能。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