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技/ 正文

翻不了身的蘇寧,回不去的張氏父子

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路世明

10月21日,美團閃購宣佈與蘇寧易購正式達成戰略合作,首批175個城市600餘家蘇寧易購門店已入駐美團。

目前,消費者在美團或美團外賣App上搜索“蘇寧易購”,即可購買手機、電腦、生活家電等產品,近3000個SKU商品最快30分鐘外賣送達。據悉,後續雙方還將繼續深化合作,計劃在2023年入駐超1000家門店。

一個在本地生活服務領域佔有領先地位,一個則是家電數碼3C市場的老牌零售服務商,線上巨大流量與重要零售渠道的結合,讓

本地

送體系

再次變得火熱,也讓不少人給雙方的“戰略合作”賦予了宏大前景。

本地

送體系

的故事聽起來精彩,但並非什麼新鮮概念,也絕不會是蘇寧易購的還魂丹。

近些年,蘇寧易購連續虧損,債臺高築,財務狀況的惡化,使其在產品資源、銷售服務、品質把控等各方面的能力,均受到了嚴重限制。此外,創始人張近東及其兒子張康陽,負面訊息接連不斷,企業高層也一直廣受非議,二級市場表現更是一塌糊塗。

在這樣一個現狀下,即便

本地

送體系

的發展前景一片光明,也不見得蘇寧易購有能力抓住這一根救命稻草。又即便有這個能力,也還有阿里、京東這些早已入局的玩家。

車輪滾滾,屬於蘇寧易購的時代早已成為過往。當大勢已去,重現輝煌的話,更多的是一種自我安慰。

本地快送不是還魂丹

對於零售市場來說,線下瓶頸早已凸顯,線上電商行業發展紅利也邊際遞減,玩家們急需一個新的發力方向,進一步開啟增量空間。

在這樣的背景下,能讓線上與線下融合更深的

本地快送體系

,逐漸成為了各大平臺爭搶的新風口。

所謂

本地快送體系

,重點在於一個“快”字。線上下單,線下30分鐘送達,消費者可以像點外賣一樣,更快的購買到各類商品。

這樣的特徵,無疑對平臺的配送能力與產品品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蘇寧易購作為家電3C連鎖品牌中的“老大哥”,雖然已身處第二梯隊,但依舊擁有不可忽視的線上流量,以及線下龐大的門店、產品體系。有流量、有產品、有規模,蘇寧易購的“優勢”看似不少,可恰恰缺失本地快送體系中最為關鍵的配送能力。

如果把時間倒退十年,自建配送服務、獨立佈局本地快送體系,對蘇寧易購來說也許並非難事,但現實不講如果。

在自身經營危機日益嚴峻的當下,即使有龐大的野心,蘇寧易購也沒有精力和資源去付諸實施。而想要抓住本地快送體系這根稻草,就必須要找到一個值得“託付”的合作伙伴。於是,擁有更強配送能力、更大流量優勢的美團出現了。

這次合作,似乎讓蘇寧易購看到了跳出泥潭的希望,但

本地

送體系

這場新戲,並不像聽起來那麼好唱。

首先,本地快送體系的核心在於“快”,只有更快的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才有可能產生更多復購,商家才能實現盈利增長,這也是本地快送體系相比傳統電商的優勢所在。

即便可以借力,但礙於蘇寧易購門店的分佈,部分地區的配送時間仍然會被拉長。解決這一問題的最好辦法就是佈局更多的門店,但這對於眼下不大規模閉店就算“燒高香”的蘇寧易購來說,顯然不太現實。

其次,本地快送體系並非什麼新概念,這個所謂的“風口”上,早已站滿了人,不僅有淘寶、京東、拼多多,還有永輝超市、大潤發等一眾傳統商超。

以蘇寧易購的“宿敵”京東來說,早就推出的“小時購”和“京東到家”,目前已接入15萬家實體零售門店,覆蓋超過17000個縣區市,合作超200家品牌商,包括超市生鮮、手機通訊、數碼家電、醫藥健康、美妝護膚等品類,品類覆蓋可以說非常全面。

作為一個後來者,蘇寧易購又拿什麼和這些強悍的對手們“鬥”呢?

此外,蘇寧易購的產品品類基本上侷限於3C及生活家電,這些產品對於

本地

送體系

的真實需求到底有多強?還有待市場實踐之後才能給出答案。

由此看來,本地快送體系更像是蘇寧易購不甘心掉隊的一次退守,而不是能讓它“起死回生”的還魂丹。

從買買買,到賣賣賣

不能否認,本地快送體系的確有一定的發展前景。或許蘇寧易購入局之後能夠獲得一些增長,但只靠本地快送體系,還不足以翻盤。

站在當下看去,蘇寧盲目的買買買——多元化擴張的戰略決策,是其跌落深淵的根本原因。42。5億收購天天快遞,40億投資中國聯通,95億入股萬達商業,27億收購萬達百貨,48億收購家樂福中國。蘇寧易購每一筆大投資,都虧的一塌糊塗。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投資都是失敗的。

2015年與阿里之間的換股,讓蘇寧易購得以在2017年和2018年,通過出手阿里股票,實現了公司賬面上的盈利。

可惜揚湯止沸,一時的“盈利”擋不住蘇寧易購這座大樓的坍塌。2019年到2021年,蘇寧易購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分別是9。91%、-6。29%、-44。94%。短短三年,蘇寧易購從“戰略性擴張”變成了急速萎縮。

今年4月29日,蘇寧易購披露了2021年的財務報告。扣非後淨虧損高達446。69億元,讓蘇寧易購直接加冕了“A股虧損王”。這份“沒眼看”的財報,也直接反映到了二級市場。

今年五月,因持續經營能力不足,蘇寧易購正式“帶帽”,變為“ST易購”。

進入2022年,蘇寧易購的財務狀況更進一步惡化。在經歷了持續關店、剝離虧損業務、節省開支一系列動作之後,其核心電器3C業務的庫存商品規模創歷史最低值,銷售規模急劇下滑。今年上半年營收372億元人民幣,同比減少60。25%。

資料上的變化不是很“形象”,被不斷追債,或許更能體現蘇寧易購的艱難日子。

此前,蘇寧易購由於未履行銀行借款中的約定條款,觸發了部分銀行借款中的違約或交叉違約條款,導致銀行等金融機構要求公司提前償還共計191。05億元本金和利息。

到今年7月份,蘇寧易購供應商聯合向法院申請對蘇寧的破產清算。破產傳聞愈演愈烈,蘇寧迅速闢謠澄清。但不久之後,蘇寧電器和蘇寧置業又被法院執行了大約30億的執行金額。

歷史資訊顯示,2013年到2021年,八年的時間,蘇寧易購的總負債從543。58億元漲到了1397。09億元,資產負債率從65。46%漲到了81。83%。

截至今年6月,蘇寧易購短期借款高達320。3億元,另有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131。6億元,財務壓力可謂巨大。

借的錢總是要還的,但拿什麼還呢?蘇寧易購開始了賣賣賣。

早在2013年,蘇寧易購就已經在不斷的變賣資產套現,並且,蘇寧易購還透過將旗下的股份進行售賣的方式來進行債務的償還。但是透過甩賣公司股份來獲取資金的方式,顯然並不能夠滿足需要。

於是,蘇寧易購連員工宿舍也賣了出去。

越虧越借,越借越虧,蘇寧易購的發展早已陷入一種惡性迴圈。

大勢已去,人力難挽

蘇寧易購成立於上個世紀90年代,隨著經濟的高速增長,人們對於電器的雪球大幅增強,這給了蘇寧易購很好的發展機遇。

在最大競爭對手國美電器陷入發展危機後,蘇寧易購更是一飛沖天,成為了當時線下零售市場的霸主企業。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船大難掉頭的蘇寧易購弊端顯現,錯失搭上電商時代末班車的機會。

2015年與京東的價格戰中落得下風后,蘇寧易購開始盲目擴張。顯然,蘇寧易購的好運已經殆盡。

2017年,蘇寧易購透過子公司向恆大戰略投資了200億元,這筆投資直接導致了蘇寧資金鍊的斷裂,也正式宣告,屬於蘇寧易購的時代已經過去。

蘇寧易購走到今天這般田地,創始人張近東及其兒子張康陽也一落千丈。

在《張近東管理信念》一書中提到張近東說過的這樣一句話,“第四個10年,蘇寧要從數千億變成數萬億,我一定要有結果。”

但張近東怎麼也想不到,僅僅三年後,他這個帶領蘇寧易購走上巔峰的創始人,卻從董事長變成了“名譽董事長”。數千億變數萬億的夢,也碎了一地。

2021年7月,張近東向董事會提出辭去公司董事長、董事任職以及董事會戰略委員會主任委員職務,同時被也聘為名譽董事長。此外,他的得力干將孫為民也辭去副董事長、董事任職,孟祥勝提出辭去董事任職。

雖然張近東表面上對蘇寧易購失去了控制權,但實際上仍然是第一大股東,持股20。35%。

淘寶中國則是第二大股東,持股19。99%。同樣是2021年7月,江蘇國資聯合阿里、小米等產業投資人,以88。3億元馳援蘇寧易購,買下16。96%股份,成為第三大股東。

在引入江蘇國資之後,蘇寧易購的經營有所好轉,今年Q1的息稅前利潤還久違地轉正,但這也意味著張近東父子很難再“翻身”了。畢竟一家企業牽扯到太多利益,沒人會希望在正向發展時,讓一個帶領企業反向發展的人再次成為話事人,哪怕這個人是企業的創始人。

或許,在張近東的心裡,張家還是有機會“奪回”原本就屬於他們的蘇寧易購,因為他還有個兒子——張康陽。

左:張近東 右:張康陽

眼下受張康陽控制的資產,一個是透過各種間接出資持股從蘇寧易購剝離出來的蘇寧小店,一個是早前收購的國際米蘭俱樂部。儘管這幾年張康陽一直想賣掉國際米蘭來回籠資金,卻一直沒有要到滿意的價格。好在國際米蘭還拿了個義大利甲級聯賽的冠軍,有所增值。

雖然還有一些資產,但父子兩身上的債務也夠多。

今年7月19日,香港高等法院判決張康陽敗訴,要求後者作為擔保人,向一家海外銀團償還一筆超過2。55億美元的借款。

據悉,這筆借款是張康陽為了購買一家公司的債券,向銀團借貸產生,目前已逾期多時。同一時間,海外債權人向張近東父子展開全球追債,因為這件事再次把蘇寧推上了風口。

時勢造英雄,但時勢也總是在變化的。如今的蘇寧大勢已去,張氏父子也無力再挽狂瀾。

正如那句:時代拋棄你時,連聲招呼都不打。

翻不了身的蘇寧,回不去的張氏父子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