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技/ 正文

英特爾賭的主要還是製程

英特爾賭的主要還是製程

看完財報,隨便聊幾句。

要說起來,

$英特爾(INTC)$

面臨的問題也沒那麼複雜。

單看處理器業務的話,主要就是三塊:桌面、筆記本、伺服器(工作站什麼的都可以算在裡面)。

目前13代酷睿用的intel 7工藝,電晶體密度算100的話,

$臺積電(TSM)$

的N5(就是ZEN4使用的工藝)大概在150左右,相同尺寸的晶片,

英特爾

的密度只有對手的三分之二。

既然密度比人家低這麼多,那肯定就會有一些取捨。

英特爾

選了桌面和效能(頻率)方向,犧牲的是能耗和核心數。其實那也不叫犧牲,現有條件下換了誰也只能這麼選。

用別人三分之二的製程密度,達成和ZEN4旗鼓相當甚至小幅超越的效能,13代酷睿的設計團隊已經可以加雞腿了,實在不能要求更多了。

桌面這塊,至少未來兩年(ZEN5量產之前)基本上沒啥問題了,ZEN4的生命週期裡要打的可不止13代酷睿,還有14/15代產品,攻守態勢基本上已經互換了。

筆記本的問題就要複雜一些,

英特爾

路線圖裡能跟N5在密度上較勁的是intel 4/3,在移動端大規模量產上市的話,悲觀估計得明年這個時候?換句話說,想要達成類似桌面端的攻守逆轉,最少也得1年之後,在這之前,份額有可能還是處於繼續流失的狀態,這一塊暫時看沒什麼好辦法。

而在伺服器包括高階工作站這一塊,嗯……先擦把淚,不知道該說啥。懂的都懂。

無論如何,在筆記本和伺服器市場上,拉胯的根源,仍然還是在製程問題上。與桌面相比,筆記本和伺服器市場對於製程更加敏感,未來兩三年,如果製程能翻身,那麼筆記本市場大機率可以逆轉,伺服器市場至少也可以把流失的趨勢止住;如果製程迭代出現延遲,那麼桌面攻、筆記本和伺服器守的態勢就很難徹底改變。

連帶著,代工服務是否能開啟局面,說到根子上,同樣也得看製程這一塊能進展到什麼程度。讓

英偉達

蘋果

甚至

$AMD(AMD)$

跑來代工其實並不是什麼不可思議的事情,前提是你真的要能做到跟

臺積電

旗鼓相當的水平,大家都是做生意的,價錢合適,什麼都好說。

2025年超越競爭對手,其實就是2025年量產18A,這根本就是同一回事。

看這一季的財報,在收入和毛利下滑的情況下,研發費用仍然是往上漲的,基辛格同志這是打算不顧一切賭命的架勢。

毛利率問題未來兩年內應該是難以改善的,道理很簡單,你把製程迭代速度加快,意味著固定資產攤銷的週期縮短,那毛利率就不可能太好看。同樣的道理,想要看到資本開支進一步降低,也是很難的。你想要高速超車,就只能忍受更高的油耗。天下沒有既要馬兒快快跑又要馬兒不吃草的道理。

所以買

英特爾

,現在可以算是一種風險投資:你要相信它能在2024年搞定20A、2025年量產18A的話,眼下的價格真的不算貴;你要覺得它明年的intel4/3就會延期,那完了,最黑暗的時刻恐怕還在後面。

作者:雨楓

連結:https://xueqiu。com/7947659357/233879299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絡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風險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的意見,所涉及標的不作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