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林正剛:工具&場景,讓你的溝通更高效

這段時間,大家都沉醉在玩工具,昨天彙報,兩家企業開始創出自己的工具來,結果我們的溝通就是低效的。工具是讓我們在思路上儘快“同頻”,否則有效溝通沒法發生。

大部分人還在找門,一部分找到門就去修改門,結果就是我也找不到。

昨天一位同學老老實實的用上工具,我馬上可以看出他們應該在哪些地方進行改善,這樣的溝通才是高效的。

林正剛:工具&場景,讓你的溝通更高效

南總今天的“三好一改”在工具的使用方面,也有很重要的感悟,下面與大家分享一下:

「二好:工具&場景。

本週道場,三個團隊分別從不同維度做財務模型和執行預算的實踐反饋,其中niki的彙報結合老師的反饋感觸最深,也是我們最近現實運營中的發現。

林老師“設計”的關於財務預算的13個場景,看似是一個“工具”,實則串聯的是我們運營的場景和心態。

如果我們只是當成一個“工具”使用,就完全失去了“價值”,4個qbr的場景,裡面包含的都是我們的行為,做預測的“思維方式”,透過“工具”是幫助我們發現運營中思維方式和做“決定”的特點和“盲區”。

如果我們不透過外部力量幫忙打破經營的“慣性”,企業運營只會逐漸“低效”,運營就是不斷髮現“問題”,並做出改善的過程,這個動態是不會停止的,是經營的常態。

最近梳理財務模型what if有同樣的發現,不管在做計劃還是執行預算中,我們按照“慣性”思維很容易就是“過資料”,當對資料進行“深挖”的時候,往往找不到背後的場景,資訊和行為。

林正剛:工具&場景,讓你的溝通更高效

現在明顯發現,使用工具只是“過資料”,是“低效”行為,這樣我們就將“工具”背後的邏輯“廢掉”了,失去了使用的價值和意義。

“資料”本身是沒有價值的,透過資料幫助我們發現運營場景中的“問題”和行為的動因,才能從“源頭”做出改變,“資料”是結果,是“算出來”的,只有“抓”到背後的行為,才能從根本上做出運營的改變。

跟著我們要“主動”的,“刻意練習”打破過去的“慣性”,不斷“訓練”將工具與運營場景串聯起來的“新”習慣,這是運營的“必然”選擇。

而一切改變都沒有“捷徑”,就是在場景中反覆的“練”,持續動手實踐,運營是動態的,需要持續做出改變。」

林正剛:工具&場景,讓你的溝通更高效

我希望大家注意到:一位標杆的行為不是感覺到自己學得有多好,而是不斷髮現自己以前沒有看見的問題,這樣才會有進步。

如果是學得“很嗨”的人,就需要回歸現實,因為學習的真諦是發現過去沒有看見的問題,然後改變自己行為去解決這些問題,在過程中不斷髮現更多的改善空間,這才是真正的學習。

好,今天就說到這裡。謝謝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