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1200億賠不起的中國知網整改,局座有這三條建議

1200億賠不起的中國知網整改,局座有這三條建議

日前,湖北作家陳應鬆起訴知網又引發熱議,因為知網未經過他的同意收錄了他的文章,還被付費下載了,侵權事實已經成立。按照千字300元的慣例,考慮到侵權的長期存在,以及陳應松本人的知名度等綜合因素,代理律師向知網索賠1500元千字,7篇文章大概2。6萬字,共計索賠3。9萬元。

知網運營方《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誌社有限公司表示“即使只按200元/千字來算,知網全部在庫作品也要賠1200億元。知網根本不可能就這些作品,有這麼高的獲益。”

1200億賠不起的中國知網整改,局座有這三條建議

公開資訊顯示,中國知網全稱中國知識基礎設施工程(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是以實現全社會知識資源傳播共享與增值利用為目標的資訊化建設專案,由清華大學、清華同方發起,始建於1999年6月。

天眼查資訊顯示,中國知網隸屬於A股上市公司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據同方股份年報,同方知網主要從事網際網路出版與服務業務,目前已經形成“中國知網”(CNKI)入口網站,為使用者提供《中國知識資源總庫》《中國學術期刊資料庫》《中國博碩士論文資料庫》《中國年鑑全文資料庫》《中國工具書網路出版總庫》等一系列產品以及知識資源網際網路搜尋、共享和網路出版服務。

截至2017年底,中國知網擁有機構使用者2萬多家,個人註冊使用者2000多萬人,全文下載量達20億篇次/年,網站同時線上使用者超過15萬人。想要閱覽和獲得知網內容並不是免費的。但由於其在學術資源上大而全的優勢,超過維普資料和萬方資料,因此各高校圖書館基本都是知網的客戶。

知網的運營模式簡單粗暴:(1)透過授權或者非授權的方式收錄高校、科研院所專家、學生的科技成果,比如北大碩士畢業生的論文“原則上”都需提交至“中國知網”,《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中全文發表,這就變相等於北大碩士生將論文實現了“授權”,但是局座瞭解到少有人去找知網索取相應稿費,即便低的驚人。

(2)網路收集“暫時無人認領”的科技成果,比如知網運營方《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誌社有限公司未徵得作者授權,直接收錄了山東女作家唐效英已在《讀者》《意林》《青年文摘》《思維與智慧》等多家知名報刊雜誌上發表數篇作品,同時在知網上有償向公眾提供線上閱讀及有償下載服務。因為事實的複雜性,很多時候知網或者雜誌社這類載體會註明“本著推薦優秀文章/論文的原則,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絡公司刪除或者索取稿酬”。局座甚至一度懷疑正是這樣的“託詞”成了知網等侵權的藉口。

因為知網成立之初,由國家政策及力量支援,經過20多年的耕耘,現在具有龐大的資料庫和單位及個人使用者基礎,幾乎處於行業壟斷地位,所以幾乎多有的高校、科研院所、學術期刊都是知網的合作伙伴,科技成果、文獻等全都被知網以低廉的價格收錄。

知網2016年10月釋出的通告稱,學位論文在《中國博士/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電子期刊出版後,作者可聯絡相關負責人領取稿費。其中,稿費標準分為四類:學位年度是2008年以前的,碩士論文著作人可獲得30元現金、面值200元閱讀卡;學位年度是2008年及其以後的,碩士論文著作人可獲得60元現金、面值300元閱讀卡;學位年度是2008年以前的,博士論文著作人可獲得80元現金、面值300元閱讀卡;學位年度是2008年及其以後的,博士論文著作人可獲得100元現金、面值400元閱讀卡。

在另一端的使用者方面,機構使用者方面比如北京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則是以套餐方式購買服務,局座統計了下,一般來說,每所大學的年服務費大概在150-200萬元,中科院則達到1000萬左右,這樣是為什麼前段時間才會有中科院拒絕再次購買知網服務的事件發生了。個人使用者方面,論文收費標準為0。5元/頁,下載一篇20頁的論文,要付10元。而碩博論文,下載費用現在分別是7。5元/本、9。5元/本(2021年底曾降價,目前與之前的價格相比分別下降了50%和62%)。

局座引用網上一篇文章的資料。武漢大學劉春波的博士論文《輿論引導論》截至當時發稿,該論文的下載量為22871次,下載費用按沒降價前,為25元/本。按照前面知網個人使用者下載收費標準來計算,從理論上進行推算,劉春波的學位授予年度是2013年,可獲得100元現金、面值400元閱讀卡的稿費,但他本人的這份博士論文卻為中國知網帶來約57萬元的收入。

在這裡,局座覺得有必要跟大家分享四個事實:一是知網到底多有錢,二是多少單位先後退訂或減少訂閱,三是向知網索賠的個人有多少,四是知網利用市場主導和壟斷地位也招來黨媒的關注。

據同方股份2020年財報顯示,知網這一年的營收達到了11。67億,毛利率為53。93%,且知網從2005年開始,毛利率就始終在50%以上,最高的時候甚至達到了70%以上。

1200億賠不起的中國知網整改,局座有這三條建議

透過網路搜尋,局座整理了下從2010年至今12年期間,先後計劃或者已退訂知網服務的機構,包括不限於:

2016年1月,因知網續訂價格漲價離譜,武漢理工大學暫停與知網合作;

2016年3月31日,因資料庫商漲價過高,北京大學官網上貼出中國知網即將停用的通知;

2018年12月28日,因續訂價格及使用方式未達成一致,太原理工大學在其官網釋出2019年暫停訪問“CNKI中國知網系列資料庫”的通知,自2019年1月1日起,該校師生暫停訪問“CNKI中國知網系列資料庫”;

……

同樣,因為侵權等問題先後起訴知網的單位或個人包括不限於:

2008年,78名博碩士起訴知網,21起獲得法院支援並獲知網賠償。

2017年,文字著作權協會起訴知網未經許可收錄多位協會權利人,侵權作品中包括著名作家汪曾祺短篇小說《受戒》。

2021年8月,89歲的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退休教授趙德馨起訴中國知網(其運營方為《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誌社公司)侵權糾紛案引發大眾熱議,在隨後的官司中,趙德馨教授全部勝訴,獲得相應經濟損失和維權合理開支費用,法院判決知網賠償趙教授70萬元。

2022年2月,湖南作家蔡建文起訴中國知網(其運營方為《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誌社公司)侵權一案已於11日在長沙市天心區人民法院立案。

2022年4月,山東省女作家唐效英於2021年委託山東耕清讀雨律師事務所律師起訴中國知網(其運營方為《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誌社公司)侵害資訊網路傳播權,法院近期一審判決被告賠償22800元。

……

針對知網的運營和盈利模式,半月談曾於2019年刊文,光明日報在2019年曾刊文建議,2020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閩景也提交了一份議案,2021年,俠客島也曾刊文等先後建議改變模式,降低國民獲得知識成本,豐富獲取知識渠道,而不是利用壟斷地位或者市場主導獲取利益。

局座也在網上看到有文章為知網喊冤,認為知網每年的包括人員工資、場地租賃、版權購買、伺服器費用等運營費用過高,儘管看起來知網營收很高,但是實際上不賺錢。

我想,可能很多人看到這裡,都會懷疑這篇文章作者的動機。

且不論知網的高營收低利潤真假,局座認為在智慧財產權越來越受重視的當下和未來,一方面我們都有權利透過各種正規渠道獲取更多知識,另一方面,即便我們成為知網的使用者,也不能被糊里糊塗的被宰。

知網,作為國家重點文化進出口單位之一,最初也是基於國家力量建設而成,更應該有大國擔當,承擔該有的責任,是時候該對自己的運營模式等進行整改,為中國的發展及智慧財產權的普及貢獻力量。

局座認為,首先,民營的中國知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誌社有限公司運營方)應該收歸國有,歸中國國資委管理,同時按照“事業單位管理 企業化運營”——國家財政部每年批准一部分財政支援,另外的費用則需要透過合理的市場化手段獲取。

其次,經過20多年的積累,全國幾乎所有高校、科研院所以及部分企事業單位均是知網合作伙伴(使用者),拋開資料庫產品外,知網還可以對外提供“四技服務”,透過科技成果轉化等產品獲得收益。

最後,收費模式方面,開設UGC板塊,開發作品識別機器人,允許經過認證的高校、科研院所教授,企業技術工程師,本科以上個人等上傳作品。該作品均需要作者本人上傳(簽署承諾書),透過透過識別機器人原創性檢測,系統根據作品的質量程度給與1-10等級評分並贈送相應的積分,然後統一進入UGC書架。當這些使用者自己搜尋、使用自己的作品時候免費,使用知網系統其他作者或者知網簽約、付費作品的時候,可以用作者先前釋出作品的積分兌換,如果積分不夠,可以付費兌換積分——前提是,積分和金額設定的比例要合理。此舉一方面能避免作者使用內容再次收費引發侵權糾紛,還能降低使用者費用等。

以上,僅局座個人想法,或許也都是錯的。供參考。

更多招商引智、技術交易資訊敬請關注微信影片號“招商局座”,微信公眾號“技易淘”。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