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觀致被“拉黑”,恆大車“難產”,房地產造車全軍覆沒?

觀致被“拉黑”,恆大車“難產”,房地產造車全軍覆沒?

文|王鵬宇

雖然還沒有最終的定論,雖然造車專案至今還在背水一戰,但“房地產造車”的前景還是一個比一個慘淡,甚至有些“敗局已定”的感覺。就在恆大因為“10小時盲訂5萬臺”解釋不清的時候,同一個戰壕內的寶能旗下觀致汽車也出了事。

觀致被“拉黑”,恆大車“難產”,房地產造車全軍覆沒?

5月7日山東省汽車流通協會發布公告,因為接到多起反映濟南市4家寶能觀致汽車直營店關門停業、廠商服務電話登出的投訴,在傳送問詢函因人去樓空被退回之後,觀致汽車被拉入消費黑名單。同時協會也向全省消費者發出警示:“謹慎購買寶能觀致品牌汽車。”

儘管觀致方面稱收不到問詢函是因為公司搬家,但這個避重就輕的解釋依舊掩蓋不了觀致的經營問題。

過去一年圍繞觀致的話題中,直營門店相繼倒閉、生產工廠裁員停擺、相關企業負債累累都是不爭的事實。明眼人都知道,這樣的觀致汽車基本已經是病入膏肓、無可救藥了。

觀致被“拉黑”,恆大車“難產”,房地產造車全軍覆沒?

另一邊的恆大汽車雖然還在打著雞血,專案進展仍然算不上順利。從一月份恆馳5下線算起至今已經4個月,按照正常的新車推廣節奏,產品早就應該到了公開展示或預售階段,而今人們卻只能從客服口中得知“目前尚未開啟預售”。說白了,新車是產出來了,但何時公開銷售依然是個難題。

恆大急於公佈新車“盲訂”數量,闢謠的目的是達到了,但拔出蘿蔔帶出泥,這直接反映了恆大汽車的行動速度完全不夠打。更不用去想真正將新車投放市場後,企業還要渡過產能爬坡、品質管控、服務運營等重重難關。

回頭看看那些已經完成兩地上市,甚至開始佈局海外銷售的網際網路造車者,“房地產造車”的業績可以說完全“沒眼看”。

從“迷之自信”到一地雞毛

按道理,汽車作為重資產企業,手握“鈔能力”入場的房地產大鱷理應不缺優勢,卻為什麼偏偏被“輕資產”的網際網路業蓋過了風頭,最終一把好牌打個稀爛?這其中的原因之前也有人剖析過,大概是因為他們太有錢了,完全沒有把造車當做什麼了不起的事。

就拿寶能麾下的觀致汽車來說,有了解其造車模式的訊息人士曾經向《車壹條》透露,姚振華操盤汽車企業的方式和炒股與蓋房一樣,講求的是大手筆梭哈,全面殺入。

根據不完全統計,寶能每年砸向觀致汽車的金錢多達100億人民幣,比很多網際網路新勢力兩輪融資的錢還要多。

觀致被“拉黑”,恆大車“難產”,房地產造車全軍覆沒?

兜裡有錢,自然做事就硬氣得多。一個很典型的例證是,2019年觀致因為利益問題和經銷商起了衝突,甚至鬧到經銷商跑去上海車展現場維權的程度。而姚振華的解決方式卻十分簡單粗暴:既然經銷商不聽話,那乾脆自己幹。

就這樣,巔峰時期的觀致汽車曾經僅在南方區域就佈局了超過600家直營店,單單這個專案就燒掉了60多億元。

相比之下,恆大汽車的野心更是有過之無不及。恆大老闆許家印從賈躍亭FF投資專案那裡“受挫”之後,恆大此後的造車計劃乾脆進入了“一擲千金”的狀態。

許家印曾經在2019年留下過非常經典的一句話:“買買買、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翻譯過來,就是許老闆完全相信金錢的威力,認為“鈔能力”會如同在房地產領域一樣手眼通天。

觀致被“拉黑”,恆大車“難產”,房地產造車全軍覆沒?

作為房地產企業家,擁有這種思考問題的方式再正常不過。可問題在於,汽車行業天生就不是這個玩法。且不說企業文化、品牌形象這些感性因素需要日復一日甚至上百年的積累,單單是研發、調校、生產製造這些工業流程,都需要注重流程和週期發展規律。這些必修課,絕對不是花錢就能躲掉的。

因為自己的成功經驗和做生意的“慣性”,恆大和寶能在造車過程中其實都忽略了這點,所以二者也成為了汽車界“鬧笑話”最多的企業。

比如直到去年,許家印還在沒有一款量產車型的前提下,重複2025產銷量100萬輛,2035年達到500萬輛的目標。而姚振華則是更過分地在觀致業務啟動初期,就對利潤率提出了嚴格的要求,逼迫這個業務板塊一開始就要賺錢。

觀致被“拉黑”,恆大車“難產”,房地產造車全軍覆沒?

設身處地地想一想,在這樣一家領導意志強烈的企業工作,研發設計部門必須“趕鴨子上架”,市場和公關部不敢花預算,統籌全域性的高管發現任務不可能完成就會主動請辭……上至高管,下至基層員工每天都在焦頭爛額如履薄冰,企業能良性迴圈才是怪事。

“隔行人”終究跨不過大山

事實上,說許家印和姚振華是純粹的“門外漢”也不準確。如果尊重常識就能認知到,每一個商界大鱷,尤其是在房地產業中拼殺出來的明星都是 “血裡火裡滾三回”的商界精英,在投身新專案之前肯定都會經過系統且科學的長期調研,純純的“不看說明書就上手”肯定不現實。

還用寶能舉例。姚振華坐鎮後的觀致汽車,曾經也做出過不少正確的抉擇。其中包括燃油、混動和純電動三大路線並行,以及新能源和智慧化技術自主研發。為此,寶能還曾高薪組建了一支日本的技術專家團隊,甚至還曾自己開發過自動駕駛。

觀致被“拉黑”,恆大車“難產”,房地產造車全軍覆沒?

恆大“買買買”的戰略中,同樣也囊括了一系列從事汽車核心技術的供應商,其目的同樣是希望在產品開發商保持“全面自研”,維持品牌純度。

而就目前看來,那些轉型較為成功的傳統車企都在和這二位走同一條路。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別人走這條路能成功,恆大和寶能卻不行?如果從人性和心智的角度出發這個問題就很好解釋,主要矛盾在於:他們出名是因為房地產。

觀致被“拉黑”,恆大車“難產”,房地產造車全軍覆沒?

汽車行業變革的當下, 智慧和新能源是圍繞產品創新的最重要關鍵詞,也是消費者最為看重的選車新維度。

在進攻這一高地的過程中,傳統車企因為有製造基礎,有品牌積澱和使用者口碑,自然能贏得一部分消費者的信任。而網際網路轉行過來的新勢力則擁有智慧化的光環,同樣能更輕鬆地拿到入場券。

再來看房地產企業,憑藉一身鼓搗“鋼筋水泥”的資歷,就算有研發實力,也很難向別人說明自己的智慧汽車做得比“蔚小理”更專業。

觀致被“拉黑”,恆大車“難產”,房地產造車全軍覆沒?

回看每一個挺過九死一生的新勢力,他們的創業初期無非是聚焦兩件事:一是技術車型研發;二是打造品牌特色,讓品牌烙印深入人心。其實這一點房地產企業早就應該參考,與其ALL IN投資長回報慢的技術領域,不如分散出一部分精力用心打造“品牌人設”,把房地產龍頭的物業管理經驗、“詮釋豪華”的經驗用在造車上。

當然,並不是說地產企業造車可以放棄研發技術。如果當初採用部分核心技術外包或者合縱連橫其他主機廠,這些本就擁有群眾基礎的品牌還是有機會透過滾動式發展登堂入室的。

觀致被“拉黑”,恆大車“難產”,房地產造車全軍覆沒?

事到如今,連續多月產銷為零的觀致儼然成為了“棄子”,到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地步,而恆大情況雖然要好得多,但黎明仍然不知道什麼時候出現。

再加上兩家公司主營的地產業務遭遇的“三道紅線”、“融資收緊”等政策影響,這個“死疙瘩”恐怕已經到了誰也解不開的地步。

如果悲觀一些,或許離“死棋”更近一步的觀致已經到了該說再見的時候,它的故事只能被當做“前車之鑑”,為更多想入局造車的野蠻人鋪路。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