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福特級上電磁攔阻的問題比彈射還要大,30年搞不清一個簡單原理

福特級上電磁攔阻的問題比彈射還要大,30年搞不清一個簡單原理

談起當代最先進的發射技術,大多數人的注意力往往在電磁彈射系統上,但實際上電磁攔阻系統的技術難度比電磁發射還要高。比如都知道福特級的中壓交流彈射技術因為走進了技術死衚衕,導致到現在無法彈射F35C這種重型艦載機。但是中壓交流彈射技術再差勁,起碼還是勉強可以彈射25噸級以下的艦載機的。當然除了彈射力度不夠之外,還不可以中途隨意更改艦載機的彈射噸位。也就是一旦開始彈射,如果要彈射的第一架艦載機是25噸,那麼後面的所有需要彈射的十幾架甚至幾十架艦載機都必須是標準的25噸,多了少了都不行;一旦更改彈射重量,哪怕是減少到24噸級,那麼福特級的電磁彈射系統就會當場宕機,必須立即重新啟動。要讓電磁彈射系統的儲能飛輪從急速旋轉狀態到最後停轉,

福特級上電磁攔阻的問題比彈射還要大,30年搞不清一個簡單原理

然後重啟後再恢復到標準轉速可以重新彈射,那麼期間至少需要3個小時。而且要重啟就需要4臺電磁彈射器一起重啟,這在實戰中完全是無法接受的。因為暫停彈射的福特級要參戰而且中途出現所有彈射器都暫停3個小時的故障,恐怕福特號本身都被擊沉8回了。這就是福特級的中壓交流電磁彈射器為何至今無法進行戰備值班的根本原因。儘管如此不堪,但是起碼還是能彈射25噸級的標準艦載機的,如果重量接近30噸級甚至31。8噸級的F18EF和F35C都彈射不了,那麼起碼還可以彈射早期的F18A,或者大幅度輕載的F18EF;把這類艦載機都擺滿福特級的甲板,不是內行也很難看出其中的貓膩。換句話說,如果福特號從今年下半年開始到敏感海域值班,僅僅從表面上觀察其電磁彈射,還是可以對外忽悠一回的,

福特級上電磁攔阻的問題比彈射還要大,30年搞不清一個簡單原理

畢竟F18EF採用少載內油,然後再掛上2個完全是空殼的副油箱,再掛上幾枚導彈進行25噸級的彈射,外界也會錯誤的以為已經實現標準的30噸級過載起飛,至於彈射起飛以後的航程遠近,不在現場的觀眾更是無從判斷。總而言之,如果單純是中壓交流電磁彈射器不給力,還是可以做做表面文章的。而福特號或者說所有福特級最終都無法戰備值班,更大的障礙其實是其電磁攔阻系統無法正常工作。福特級的電磁彈射器不能實戰,但起碼還可以對外作秀;而福特號上電磁攔阻系統是作秀都做不出來,實際上乾脆就是徹底無法實用的狀態。在18艦下水之後,當今全球已經有兩艘航母完整地安裝了電磁攔阻裝置,另外一艘自然是已經宣佈服役5年之久的福特號,至於福特2號是否已經完成電磁攔阻裝置的安裝除錯,

福特級上電磁攔阻的問題比彈射還要大,30年搞不清一個簡單原理

還是一個很大的疑問,至於更往後的福特3號和4號就更不用說了。而不論是福特號還是18艦,兩者的攔阻系統,從外觀仍然看不出和傳統的油缸攔阻裝置有什麼太大的區別,只不過福特級從過去小鷹級和尼米茲級上的4根攔阻索,“升級”成了3根攔阻索;而18艦大機率還是傳統的4根攔阻索的設定。不論傳統的油缸攔阻系統,還是最新的電磁攔阻系統,其外在的表現仍然是攔阻索和配套的滑輪系統,每根攔阻索都可以被瞬間拉出120米以上,實際上每根攔阻索的瞬間拉出總長度可以接近400米,而且每道攔阻索都是獨立執行的。也就是說有幾道攔阻索,那麼其內部就有幾套對應的攔阻吸能裝置。電磁攔阻和油缸攔阻裝置外在鋼索和滑輪組系統的構成幾乎大同小異。最大區別是最後的吸能分系統。

福特級上電磁攔阻的問題比彈射還要大,30年搞不清一個簡單原理

油缸攔阻時讓液壓油瞬間透過孔隙吸收能量,減阻活塞的全部動作行程不超過5米。而電磁攔阻的核心構架是用電磁力來實現對能量的瞬間吸收,關鍵部件的運動行程同樣不超過5米;而電磁攔阻核心裝置的物理原理,就是把電磁彈射的基本原理反過來就行了。不過就是這個“反過來”3個字,導致超級大國整整用了30年還沒有整明白。恐怕再用30年也未必可以摸到技術突破的關鍵視窗?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