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立秋在即,老人說今年是“晚立秋,脫衣秋”,啥意思?

俗話說“夏有三伏,熱在中伏”,可見中伏天氣炎熱至極,而此時恰恰正處於中伏,外界的溫度可以說是如探湯,即便如此,農民還是依舊耕耘在肥沃的田野,紅薯翻藤、大豆除草,玉米打藥,半天下來,衣服都能擰出水,大家就自我安慰,再過幾天就立秋了,那時天氣就涼快了,可是農村老人說今年是“晚立秋,脫衣秋”,啥意思?

立秋在即,老人說今年是“晚立秋,脫衣秋”,啥意思?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的13個節氣,它表示是天地陽氣漸弱、陰氣漸強,是由陽盛轉變為陰盛的一個轉折點,此時萬物由綠色盎然向枯黃成熟轉變,氣候由夏季的多雨溼熱向秋季的少雨乾燥氣候過渡,由於季節的轉換,空氣中的風不再潮溼悶熱,早晚能感覺到一陣陣涼意,有種“早穿棉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的味道。

關於立秋的氣溫轉變,古代把立秋分為三候,所謂“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意思是說一候的時候人們可以感覺到有涼爽的風吹過來,二候的時候草木開始有露水產生,三候的時候知了因為寒冷大部分死去,偶爾才能聽到幾聲蟬叫,這也是氣溫逐漸變寒的標誌。

立秋在即,老人說今年是“晚立秋,脫衣秋”,啥意思?

但是,熱與涼的分水嶺並不是在夏秋之交,立秋並不是說立刻就會變冷,由於它仍處於大暑節氣,暑氣仍然橫行,俗語“大暑小暑不算暑,立秋處暑正當暑”,說明立秋仍有“秋老虎”的餘威,只有到了白露節氣之後,氣溫才會真正涼起來,這樣算起來,炎熱天氣至少延續到九月下旬。

而農村老人說的“晚立秋,脫衣秋”,又是什麼意思呢?我們知道立秋節氣是根據陽曆制定,而古代最常用的歷法農曆,陽曆一年365天,陰曆一年354天,而且農曆的一年有時候是12個月,有時候是13個月,這就導致立秋的時間有時候在農曆六月,有時候在農曆七月,人們便把農曆六月立秋稱作早立秋,農曆七月立秋稱作晚立秋。

立秋在即,老人說今年是“晚立秋,脫衣秋”,啥意思?

因為立秋時間點不同,對應的外界氣溫不同,俗語“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意思就是早立秋,那麼立秋後就會很涼爽,而晚立秋,那麼立秋後仍然酷熱難耐,這是因為立秋的時間點在中伏,早一點立秋,炎熱的天氣就會縮短,晚一點立秋,炎熱的天氣就會較長,這也是陽衰陰盛的作用,天地運轉的規律。

俗語“伏包秋,涼悠悠;秋包伏,熱得哭”,所謂“伏包秋”,就是在立秋那天正好三伏的第一天,由於末伏在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裡,因此只有立秋逢庚才叫“伏包秋”,大多末伏都在立秋之後,俗稱“秋包伏”,俗語“秋裡十日伏,伏裡十日秋”,所以熱的時間比較短,天氣涼爽,而“伏包秋”熱得時間就相對較長,所以秋包伏熱的哭。

立秋在即,老人說今年是“晚立秋,脫衣秋”,啥意思?

那什麼是脫衣秋呢?衣服除了有遮羞作用外,更重要的是禦寒功能,脫衣秋的意思就是秋季氣溫高,不用穿太厚的衣服,因為立秋後的涼熱程度還與下雨有關,俗語:“立秋一場雨,夏衣高掛起”,而脫衣秋說明立秋後天氣炎熱,雨水也會很少,人們還要忍受一段炎熱。

立秋在即,老人說今年是“晚立秋,脫衣秋”,啥意思?

而今年的立秋時間是農曆七月初十,也就是俗語說得晚立秋,可見立秋後氣溫會很高,雨水也會很少,雖然酷熱難耐,但是對作物成熟收曬有利哦。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