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你還在迷信鹼性食物嗎

在民間流傳著這樣的說法:“鹼性體質的人不容易生病”“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85%的癌症患者都是酸性體質”……於是很多人都開始追尋“鹼性生活方式”,喝鹼性水、吃鹼性食物等。但事實上,“酸鹼體質”的概念在主流醫學界根本是不被承認的。最早創立“酸鹼體質論”的羅伯特·歐·陽也在2018年年底被告上法庭,他當庭承認這一理論都是自己胡編亂造出來的,是偽科學。我們來看看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你還在迷信鹼性食物嗎

什麼是酸鹼性食物

食物確實有酸鹼性的說法,但這裡的酸鹼性和我們日常的理解有所不同。很多時候人們判斷食物的酸鹼性是靠嘗味道:吃起來酸的就是酸性的,吃起來很澀就是鹼性的。人們還會用pH試紙區別:如果pH試紙變紅,就是酸性的;如果試紙變藍,就是鹼性的。其實這些都不準確。

在食品化學分析中,食品燃燒後所剩灰燼如果含有磷、硫、氯元素較多,溶於水後可生成酸性溶液的就是酸性食物;如果灰燼中含有較多鉀、鈉、鈣、鎂元素,溶於水後可生成鹼性溶液的就是鹼性食物,這種方法稱為“灰分法”。另外,營養學上還用潛在腎酸負荷和淨排酸量來評估,即透過食物在人體內代謝的實際產物判斷食物的酸鹼性。

按照以上的方法,吃起來很酸的檸檬、果醋和酸黃瓜其實是鹼性食物,吃起來不酸的米飯卻是酸性食物。一般來說,大多數蔬菜水果都是鹼性食物,而大多肉類等高蛋白食物和米、面等高澱粉食物都是酸性食物。

你還在迷信鹼性食物嗎

人體體質的酸鹼性

人體是一個與外界相對獨立的系統,體內生理活動的環境又叫內環境。為了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人體血液和體液的pH值都由一套動態平衡的代謝機制所控制,透過代謝,可以將血液中的pH值保持在7。35~7。45的穩定值,屬於弱鹼性。這也是人們認為健康的人體體質是弱鹼性的由來,但這一說法並不嚴謹。

人體的不同部位酸鹼度其實是不同的,血液的pH值為弱鹼性,但唾液的pH值為7。1(接近中性),胃液的pH值為0。9~1。5(強酸性),小腸液的pH值為7。2~7。8(鹼性),尿液的pH值為6。5(弱酸性),女性陰道的 pH 值也是偏酸的。這是為了保證不同部位的生理生化反應能夠正常進行,如果胃內的 pH 值過高,很多消化酶就不能發揮作用,那麼就可能導致消化不良,還有可能造成菌群紊亂。所以所謂的“酸鹼體質”根本就不存在。

當然,在極端的病理情況下會出現人體內環境酸鹼失衡,比如臨床上的酸中毒現象。那是因為人體調節系統出了問題,導致尿毒症、糖尿病酮症、慢性阻塞性肺病等,人體內的酸鹼平衡才會被打亂,出現代謝性酸中毒或呼吸性酸中毒。但是酸中毒與酸性體質不能劃等號,這裡的因果關係也不能顛倒。酸中毒是由於疾病產生,而並非酸性體質導致疾病。

你還在迷信鹼性食物嗎

食物酸鹼性不會影響人體酸鹼性

“人體有酸鹼度,食物也有酸鹼性,所以多吃鹼性食物就可以形成鹼性體質。”很多人容易在邏輯思維上犯這樣的錯誤。但對於普通人來說,飲食攝入的食物對人體酸鹼性的影響其實非常小。正常情況下,無論食物的酸鹼性如何,到了胃裡都是酸性的,到了小腸後都會是弱鹼性的。血液和體液的pH 值不會因為吃進去的食物不同而發生很大的改變。

事實上,人體內的酸鹼平衡主要靠體液緩衝系統、呼吸系統、泌尿系統來維持,也即透過肺、腎和血液迴圈來調節,而非食物。

對於酸中毒的患者,應第一時間前往醫院就診,從根本上著手治療,尿毒症引起的要透析,糖尿病引起的要用胰島素,肺部疾病引起的則需要改善肺功能,而不是靠吃“鹼性食物”來解決。

均衡飲食更重要

生活中,人們常常被建議適當減少紅肉等食物,增加蔬菜水果等食物。這其實並不是針對食物酸鹼性,而是關注食物的熱量和營養價值。

均衡飲食是健康體質的重要基礎,要想使我們的身體執行得有條不紊,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礦物質和維生素這五大營養素缺一不可。我國膳食指南推薦的每日飲食就包括了鹼性食物和酸性食物等多種食物。所以,比起一味提倡鹼性食物,倒不如試著讓自己吃的食物變得多樣化。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