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No.1紀錄片《金錢與我》:攢錢從現在開始

歡迎點選上方藍字

“維維閒談”

關注我

再點選右上角

“。。。”

選單,選擇

“設為星標”

不錯過維維的每一篇推送!

No.1紀錄片《金錢與我》:攢錢從現在開始

圖書館背景上的一疊書A stack of books on the background of

沒有規律地寫點自己的東西

不一定有用,也不一定正確

///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越是家庭經濟條件不好的家長,越是容易談錢色變。面對子女,他們不願透露家庭真實條件,有的選擇對孩子使勁兒哭窮,有的咬牙強忍。這兩種父母都會對孩子的金錢觀念產生不好的影響。前者拼命壓抑自己的慾望,後者不知柴米油鹽貴。都不是什麼好結果。

而且越是家裡不能談錢的家庭,孩子的金錢觀就覺醒得越晚!

比如我自己,我父母既不告訴我家裡的條件,又愛哭窮。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如果不是你,我們不知道能攢下來多少錢,不知道過得有多舒服。”簡而言之,就是家裡條件不好,全是因為我。

這樣就造成我從小在經濟方面很自卑,面對想要的東西也不敢要,在父母面前努力營造一種我很乖的樣子,在朋友面前拼命控制住自己的羨慕。

等長大開始工作拿工資之後,月光都是一種幸福,畢竟負債才是常態。我對錢,一直是沒有規劃的,有就花,想用就用,反正有花唄可以超前消費,不用擔心會立馬餓死。

存款?不知道那是什麼,也沒有那種意識。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我結婚生子,至今。

可能是年齡到了,也可能是這兩年的環境影響,讓我終於有了手裡要留錢的想法,我開始瞭解家庭財務狀況(之前我一直是自己的工資自己花,家裡啥也不管)。結果發現家裡赤字,還很嚴重!

故事就從這裡開始吧,我開始在網上搜尋一些別人的上岸經驗,結果嘛,有的有用,但是很大一部分博主的內容是沒有用。不過像《小狗錢錢》、《金錢與我》這種型別的東西還是有用的,只要你會看會總結會實施。

今天總結下《金錢與我》,這是一部愛爾蘭紀錄片,講述了一個團隊是怎樣幫助他人擺脫經濟困境,實現目標的事情。紀錄片共六集,雖然國籍不同,不過大家不會理財的表現形式倒是差不多,借鑑價值很大。

No.1紀錄片《金錢與我》:攢錢從現在開始

先把重點劃出來:

1、減少外賣,堅持自己下廚,降低外出就餐的頻率;

2、品牌的東西並非不可替代,使用平價替代品;

3、做好購物清單,不要過多的囤積物資,精簡可能更好;

4、小心各種小額借貸隱藏著的高昂手續費;

5、儘早儲蓄,如養老年金等;

6、停止使用信用卡,設定預算,嚴格控制支出。

其實每一集內容中,還穿插著一個小課堂,大家在課堂上可以學到很多關於消費陷阱、消費心態等方面的知識,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認清現實。

而每一集的求助者都各有特點,但是也有比較共通的地方,他們有的收入很高,但依然存不下錢。理財專家給出的方案,值得借鑑的也有很多。

總結下來其實就是:

少在外面吃,少點外賣(幾乎有三集的求助者都在這方面花費了很多);

不要購買太多東西,無論吃的還是用的;關於這點大家可以適當地看看關於斷舍離的內容,我們不用那麼極端,但是借鑑一下還是可以的;

做好預算,可以把每週能花的錢提前算好,然後嚴格控制自己按照預算來花錢。

基本上你控制住了,錢就能夠省下來。說到底,這是省錢是一個與自己慾望相對抗的事情,也許會比較痛苦,但會很有用。

另外,開頭我不是說家長不對孩子談錢的家庭,孩子的金錢觀會覺醒得很晚嗎?

這不僅是金錢觀覺醒很晚的問題,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人生,

不會控制金錢的人,終將被金錢所控

比如他不加節制的花錢,結果無錢可花,走上借貸之路,很多人其實走上借貸的原因很簡單,就是錢不夠花,想借點錢花下。結果一發不可收拾。

而父母願意將財務狀況告訴給孩子的情況下,更有利於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金錢觀和消費觀,不會去盲目攀比,也不至於過度自卑。

當然這其中也需要父母的正確引導。

所以,做父母的自己就該有一個正確的金錢觀。

-end-

我是維維,將和你一起分享各種感悟。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