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諸葛亮真正繼承人,被劉禪廢掉依然為其賣命,最後被曹魏剖腹取膽

儘管諸葛亮生前欽點了蔣琬和費禕等人為政治上的繼承人,最終逐漸掌握軍權的姜維真正繼承了諸葛亮的政治遺產。

其實,在繼承人上諸葛亮也點了姜維的名字,他不僅和諸葛亮有正式的師生之誼,在兵法水平上,姜維也是最接近諸葛亮的。

諸葛亮真正繼承人,被劉禪廢掉依然為其賣命,最後被曹魏剖腹取膽

在諸葛亮看來,蜀漢後期人才匱乏,能夠招到姜維這樣的人才已經實屬不易。他對姜維很放心,他會堅持自己生前的政治主張,不會覬覦劉禪的權力,換作其他人,要麼是野心勃勃,要麼是能力不足,偌大的蜀漢政權,諸葛亮環顧四周,竟然找不出一個可以完美替代自己的臣子。

姜維能力雖然還行,可也只能勉強守住蜀漢,卻無法和自己一樣六出祁山,想讓姜維帶領蜀漢開疆拓土,那是不可能的。諸葛亮選擇姜維是無奈之舉,同時也標誌著在人才上,蜀漢已經徹底失去了威脅曹魏的能力。

姜維與武侯相比,雖然能力弱很多,但也不是泛泛之輩。至少從打仗來看,姜維這人善於用兵,強於防守,就算對外出擊能力不算太優秀,但固守家園還是綽綽有餘的。曹魏要想一口吃掉蜀漢也不大可能,姜維是個堅定的擁劉派,他自然不會放任曹魏對蜀漢的侵略。

儘管姜維繼承了諸葛亮大部分權力,費禕死後,姜維才完全掌握軍權。

在政治手段上,姜維遠不如武侯的,如果不是武侯在遺書中及時處死魏延,或許,姜維拿不到蜀漢的軍權。

諸葛亮真正繼承人,被劉禪廢掉依然為其賣命,最後被曹魏剖腹取膽

綜合能力上,魏延的確比姜維更適合掌控蜀漢的軍權,但魏延有“反骨”,不是個值得託付的人,看到魏延的下場,姜維也是小心謹慎的。

在他掌權的早期,劉禪對他還不錯,姜維也是個會來事的主,無論大事小情他都要向劉禪請示,並積極和劉禪周圍的人搞好關係,進一步取得劉禪的信任。

姜維能九伐中原,少不了劉禪和身邊官員們的支援,可惜的是,姜維不是諸葛亮,在九伐中原時就暴露出了能力不足,多次出征卻戰果甚少。對此,姜維也有自知之明,他非常清楚自己有幾斤幾兩,所以在北伐過程中,他僅僅把戰線拉在雍涼一帶。

頻頻出征卻沒有任何戰果,即使劉禪能理解他,但益州派的官員們是不會放過他的,在姜維掌權的後期,他遭受到了來自內外的巨大壓力。

這種壓力直接導致姜維孤掌難鳴、進退維谷。

蜀漢景耀五年,劉禪打算放棄姜維改任閻宇來替代他。閻宇是荊州派人士,也是諸葛瞻為首的少壯派人士,他的上馬很大部分原因是劉禪背後的決心。

姜維常年對外征戰,已經把蜀漢苦心積攢的家底掏光了,把政權弄得元氣大傷,這種窮兵黷武極大地動搖了劉禪的統治。

劉禪自己也非常清楚,如果讓閻宇完全掌握軍權,弄不好自己會被少壯派架空,然而如果再讓姜維繼續掌權,就會出現一方獨大的局面,到那時自己的皇位也會受到極大的威脅。

諸葛亮真正繼承人,被劉禪廢掉依然為其賣命,最後被曹魏剖腹取膽

即使姜維心裡沒有篡漢的想法,那也不能保證姜維之後他的繼任者有這樣的想法。為了鞏固皇權,劉禪只能扶植少壯派來制衡姜維。

劉禪並不是像史書上說的那麼昏庸無能,對於局勢判斷,他還是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的。至於廢掉姜維改立閻宇這件事,很早以前就有人提出來了,劉禪也一直想讓

閻宇

走上臺前,由於前方戰事吃緊,姜維又無法代替,這一來一去就耽誤了下去。

等到了戰事稍微緩和一些後,這件事又重新提起。

對三國史研究透徹的書迷們都曉得,“廢維樹宇”的陰謀是劉禪私底下授意的,雖然史書上記載的是宦官黃皓和益州派攛掇的,但從政治平衡的角度看,這事肯定和劉禪脫不了干係。

後期,隨著以諸葛瞻為首的少壯派崛起,也變相地預示著一種新局面在朝廷已經形成,即益州本土派、以諸葛瞻為代表的少壯派和以姜維為代表的老派相互牽制。

諸葛亮真正繼承人,被劉禪廢掉依然為其賣命,最後被曹魏剖腹取膽

最開始,劉禪是有保姜維的想法,但隨著諸葛瞻的崛起,劉禪意識到少壯派已經可以與本土派相抗衡了,姜維就失去了相互制衡的作用。並且姜維連年征戰,導致財政空虛、國力衰落,民心不穩,大臣們哀聲載道,是時候拋棄姜維了。

起初劉禪還不忍心拋棄姜維,但在大臣們的不斷慫恿下,最終選擇廢掉姜維。

當姜維得知自己要被廢時,也明白朝中已經變天了,而自己一旦失去權力,等待自己的就是被清算的命運。

那麼,劉禪“廢維樹宇”真正的目的是什麼?這背後又有哪些鬥爭呢?

其實,姜維之所以被劉禪拋棄,是因為自己在朝廷中的政治盟友都相繼去世了,其中最重要的盟友陳袛,對他來說更是意義非凡。陳袛是豫州人、姜維是涼州人,兩人都不是益州本土派,都屬於流寓士人。

兩人的價值觀很接近,政治理念也差不多,最關鍵的是他們聯手能維護他們自己和流寓士人的利益,同時可以壓制益州土著力量。

陳袛在世時,儘管姜維帶兵在外,但朝中有陳袛在,能極大地緩解了他和劉禪的矛盾。劉禪也十分信任陳袛,然而陳袛死後,姜維失去了朝中最重要的夥伴,這也意味著,姜維和劉禪之間缺少了關係潤滑劑,劉禪不再信任姜維。

我們再說說諸葛瞻,因為父親諸葛亮的緣故,諸葛瞻繼承了父親巨大的政治遺產,在蜀漢有著極大的威望,為了培養諸葛瞻,諸葛亮也傾入了許多心血。

不過,由於諸葛亮常年在外帶兵征戰,很少有時間親自教導兒子,儘管諸葛瞻人品不錯,能力還行,與父親相比,他缺少耐心,大局觀不夠,就是這樣的性格給他後來的悲劇埋下了伏筆。

諸葛亮真正繼承人,被劉禪廢掉依然為其賣命,最後被曹魏剖腹取膽

諸葛瞻一直想繼承父親的政治理念,想把父親的旗幟一直扛下去。

因為父親的原因,蜀漢老臣們都十分看重諸葛瞻,對他寄予極高的期望,蜀漢老百姓也對諸葛亮的後人寄予很大的信心。可是期望越大,壓力也越大。諸葛瞻深知如果自己不像父親那樣大權獨攬,根本就無法實現內心的抱負。

為了爭奪權力,諸葛瞻開始與昔日的叔叔,也就是姜維,開始了爭鬥。

從內心講,諸葛瞻並不想與父親的徒弟搞成關係惡化的局面,可姜維一直獨攬大權不放,而且多年征戰浪費錢糧無數,不斷消耗著蜀國的國力,弄得大臣們都有很大意見。諸葛瞻認為,如果這樣繼續下去,蜀漢將失去爭奪天下的實力。於公於私,諸葛瞻都要除掉姜維。

有意思的是,姜維對這個恩師之子,始終保持著敬意,從未想過對付他,更沒想過除掉他。諸葛亮都曾評價過姜維是國士,他一心想保住蜀漢江山,並沒有其他的雜念。然而,姜維經過多次出征未果後,他也意識到蜀漢國力已經無法讓他實現光復漢室的夢想了。

晚年的姜維也很鬱悶,多次獨自飲酒感慨天道無情。即便蜀漢被鄧艾攻破的那一刻,姜維還是想著如何策反鄧艾,讓他幫助自己實現匡扶漢室的夢想。

我們再來說說“廢維樹宇”的主人公閻宇。閻宇是荊州人氏,屬於流寓士族。劉禪之所以提拔他,有他自己的想法,他想透過提拔少壯派來制衡姜維,結束這種窮兵黷武的局面。

諸葛亮真正繼承人,被劉禪廢掉依然為其賣命,最後被曹魏剖腹取膽

劉禪的政治手段並沒有那麼堅決,也沒有那麼腹黑。相對於剝奪權力,他採取的是非常溫和的手段。劉禪也沒有想過要害姜維,只想把他軍權拿掉就行了。

皇權與相權之爭是永恆的話題,不是你死就是我活,那麼,劉禪為何對大權獨攬、窮兵黷武的姜維如此寬容呢?姜維為何又對蜀漢如此忠心呢?

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還是當時蜀漢嚴重缺乏人才,在蜀漢的人才中,姜維的能力是非常強的,劉禪捨不得他,還有一點很關鍵,劉禪對權力沒有太多的慾望。

我們來展開一下討論,首先,當時蜀漢人口少,人才嚴重缺乏,更別說有許多人能供劉禪選擇了。蜀漢和魏國、吳國不一樣,與這兩國相比,蜀漢資源匱乏、人口少、人才也好,蜀漢根本經不起一次大的權力鬥爭。對於這些,劉禪心裡跟明鏡一樣,姜維也知道,他們就算要鬥,也不會鬥得太厲害。

其次,姜維的個人能力和素質在整個蜀漢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品行也好,個人對權力的慾望低,對物質要求不高;最關鍵的是,姜維從來沒有刻意培養自己的朋黨、提攜宗族之人。從這點看,姜維是一心一意要匡扶漢室的。

我們來說說劉禪,劉禪和姜維這對君臣對權力都沒有太大的慾望,在諸葛亮的庇護下,劉禪養成了懈怠的性格,直到他五十多歲時,還把朝政都交給大臣們來打理。

諸葛亮真正繼承人,被劉禪廢掉依然為其賣命,最後被曹魏剖腹取膽

劉禪對手下很放心,懂得放權,然而這樣的處政方式,也讓蜀漢一直沒有經歷太大的權力鬥爭事件。相反,魏國和吳國經歷了好幾次大的宮廷權力鬥爭,這也讓兩國元氣大傷。

後來奪權時,姜維帶著部隊直接出了沓中,其實就是給劉禪一個訊號,而劉禪也不希望把事鬧大,也就是沒有進一步奪權。

晚年的姜維進退維谷,能力與志向不匹配。儘管姜維苦苦支撐蜀漢這個爛攤子,也很少抱怨,可他知道,如果停止進攻,就會讓曹魏有時間恢復元氣,那麼,蜀漢必亡。

姜維最終也沒能保住蜀漢,這是他最大的遺憾。不得不說,姜維是最忠心的,蜀漢滅亡,劉禪投降後,姜維依然還在扛著蜀漢大旗。他打算憑著自己的力量光復漢室,假意投降魏將鍾會,在此期間,姜維還曾寫密信給劉禪,讓他忍一忍,自己正在圖謀復蜀漢,迎他回朝。

然而事情敗露後,計劃落空後,姜維自殺成仁。姜維死後,被曹魏剖腹取膽,姜維殺了大量的魏將,曹魏對其恨之入骨,此外,曹魏還想看看姜維的膽子到底有多大,為何對蜀漢這麼忠心耿耿,都說死者為大,曹魏就想讓姜維死無全屍,以解心頭之恨。

我們不得不佩服諸葛亮的眼光,他選擇的姜維對蜀漢政權是最忠心的,即使劉禪廢了他,他也不計較,依然為蜀漢政權賣命,最後失敗身亡。

姜維稱得上是諸葛亮真正的繼承人!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