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1927年,諾貝爾文學獎提名魯迅為候選人,魯迅說“我不配”

1927年,諾貝爾文學獎提名魯迅為候選人,魯迅說“我不配”

1927年,諾貝爾獎評委斯文·赫定來到中國,他見到劉半農,

就跟劉半農商量,提名一名中國人作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

當時很多人提議梁啟超,劉半農卻覺得不妥,提議魯迅參評。

於是他託臺靜農寫信探詢魯迅意見。

9月17日,臺靜農給魯迅寫信說,

諾貝爾文學獎想要提名他作為候選人,讓他立即著手進行參加評選的準備,比如將參評作品譯成英文,準備推薦材料之類。

作為魯迅的學生,臺靜農非常高興,也非常興奮,他覺得這對恩師魯迅也好,對整個中國文學界也好,都是讓人非常振奮的訊息。

然而魯迅的回答卻出人意料。

諾貝爾賞金,梁啟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這錢,還欠努力。

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何限,他們得不到。你看我譯的那本《小約翰》,我哪裡做得出來,然而這作者就沒有得到。”

1927年,諾貝爾文學獎提名魯迅為候選人,魯迅說“我不配”

在魯迅看來,當時的中國文學界,不管是大師梁啟超,還是其他作家,都沒有資格提名並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他覺得諾貝爾獎是非常神聖的,必須得是文學水平非常高,思想有深度,文筆有力度,能夠針砭時事,並寫出影響世人的偉大的作品的作家,才可以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他覺得自己沒有這個資格,也不配拿獎。

而且,魯迅還說,

如果因為他是中國人,或者靠著中國這個名頭,諾貝爾獎就格外優待,會助長中國人的虛榮心

,這種結果對整個中國文壇的影響都不好,造成的後果可能是,中國文壇的那些蹩腳作家真的以為可以和世界一流的大作家比肩了。

一旦有這樣的虛榮心,那麼整個中國文壇都會變得虛榮浮躁,沉不下心寫作,變得誇誇其談。

在回信的最後,魯迅說,

“就目前中國實在還沒有可得諾貝爾賞金的人,瑞典最好是不要理我們,誰也不給。”

可見,魯迅先生是非常有遠見的,他考慮的並不是個人的榮辱,而是民族的未來。

如果沈從文沒死,中國提前24年拿諾貝爾獎

1988年夏天,瑞典文學院打電話給中國駐瑞典大使館,

說中國有個叫沈從文的作家,被提名了諾貝爾文學獎,問沈從文是否在世?

大使館回答,“我們不知道我們國家有這樣一個人。“

1927年,諾貝爾文學獎提名魯迅為候選人,魯迅說“我不配”

後來,瑞典文學院院士、已故的瑞典漢學家馬悅然,他當時也是諾貝爾文學獎評選小組成員,他說,

“如果沈從文沒有逝世的話,他當年就會得到諾貝爾文學獎。”

在諾貝爾文學獎評選之前,沈從文便已經於1988年5月去世了。

關於事情的真相如何,2005年,《南方週末》記者在瑞典斯德哥爾摩採訪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主席埃斯普馬克。

埃斯普馬克證實了這個傳聞:

“1988年有一位中國作家非常接近獲獎。那就是沈從文。戰前是沒有來自中國的作家被提名。以前有一個考古學家斯文·赫定曾經建議把諾貝爾獎給中國的胡適,但是(瑞典)學院認為胡適不是一個作家,更像一個思想家或者改革家。所以沒有給他。”

一代大師就這麼與諾貝爾文學獎擦肩而過。

如果沈從文沒死,中國提前24年拿諾貝爾獎。

2000年,第一位中文作家,高行健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我們熟悉的是,莫言在2012年憑藉《紅高粱》系列作品,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實際上,

早在12年前的2000年,已經有以為中文作家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就是高行健。

1927年,諾貝爾文學獎提名魯迅為候選人,魯迅說“我不配”

高行健,1940年出生於江西贛州,從小喜歡藝術、寫作,中學時期他又接觸了大量的外文著作,在家庭和外界環境的影響下,高行健開啟寫作之路。

2000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高行健,獲獎作品是小說《靈山》。

可惜的是,在獲獎前的1997年,高行健獲得法國國籍,獲得時已經不算是中國人,但是他是歷史上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文作家。

如果不論國籍,

到目前位置,一共有11位華人獲得過諾貝爾獎。

其中

有6位諾貝爾物理學獎,2位諾貝爾化學獎,2位諾貝爾文學獎,1位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

,他們是華人界的驕傲。

相信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和世界影響力不斷加大,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人獲得諾貝爾獎。

今年,據說餘華也提名了諾貝爾文學獎,馬上開獎了,祝餘華好運!我還是很喜歡《活著》。

1927年,諾貝爾文學獎提名魯迅為候選人,魯迅說“我不配”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