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實測零跑C11,價效比大法還玩得轉嗎?

提到零跑汽車,可能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價效比。作為年輕品牌的零跑,正是靠著“價效比“這個大殺器,在廝殺日益慘烈的國產新能源市場奪得了一席之地。

但拋開價效比,零跑還剩多少亮點?今天我們就來實地盤一盤。漲價之後的“價格屠夫”還香嘛?

實測零跑C11,價效比大法還玩得轉嗎?

零跑C11車機用的高通驍龍8155晶片,大夥應該很熟悉了,國內幾家新能源車企的旗艦車型,理想L9、蔚來ET7、小鵬G9等使用的都是這塊晶片,效能無需多說,自然是旗艦級的表現。旗艦級的車機晶片也讓C11的車機效能,相比同價位的其他車型形成了降維打擊。

中控屏的尺寸為12。8寸,以現在的標準來看不算大;儀表和副駕屏則都使用了一塊10。25寸的螢幕,解析度為1920*720;三聯屏的設計雖然老套,但已經是經過市場驗證的成熟選擇。

實測零跑C11,價效比大法還玩得轉嗎?

主駕駛處配備了帶有疲勞監測功能的人臉識別攝像頭,最多可以同時錄入8位駕駛員資訊,上車就能根據錄入的資訊自動調整好

後視鏡和

座椅位置,日常使用還是挺方便的。

實測零跑C11,價效比大法還玩得轉嗎?

中控下方位置還支援無線充電,甚至出廠就自帶了手機支架和藍芽耳機。現如今手機廠商都不送耳機了,身為車企的零跑卻標配了耳機,只能說國內的新能源市場真是太捲了。

上電後,進入介面的速度還是很快的,這塊12。8寸的中控屏第一眼看上去觀感不錯。

點亮屏幕後,UI的設計偏向實用性,常用的功能集中放在了靠近駕駛位的螢幕左側,使用起來雖然很方便,但圖示的排列顯得較為侷促,看上去缺少了一點高階感。

實測零跑C11,價效比大法還玩得轉嗎?

螢幕頂部下劃,可以撥出車輛的資訊,左側右滑可以進入常用的車輛控制介面,可以調節螢幕亮度、音量、駕駛模式、後視鏡等等。

除此之外,和很多新能源車型一樣,C11也使用了底部dock欄,可以快速進行車輛設定、開關後備箱、設定空調、開啟座椅通風加熱等。

中控介面雖然做了一些圖形化設計,算是比較簡單直觀,不難上手,但細節上,整體的觀感就比較一般了,和新勢力同行們相比稍微缺了一點設計感。

實測零跑C11,價效比大法還玩得轉嗎?

副駕駛的螢幕反而功能設計的比較簡潔,支援愛奇藝、音樂、一些常用的車輛設定以及手機投屏,其中中控屏和副駕屏的愛奇藝是打通的,也就說是兩塊螢幕是無法同時播放愛奇藝中的不同內容的。

實測零跑C11,價效比大法還玩得轉嗎?

根據車內資訊顯示,零跑C11的車內可用儲存最大隻有29Gb,這樣的表現放到現在來說確實有點不太夠用, 畢竟現在國內的APP個個都是巨無霸,臃腫問題已經成了常態, 哪個APP不整合個十個八個功能都算生態沒做好。

實測零跑C11,價效比大法還玩得轉嗎?

雖然車機上的應用大都相對精簡,但沒有留出足夠的儲存空間冗餘很可能會對後續的使用造成影響。

應用生態上,零跑在國內的新能源車企中是相對比較封閉的,不僅自帶的APP數量不多,應用商店中更是隻有可憐的兩個APP,相別競品動輒大幾百的APP數量確實相形見絀。

零跑給出的解決方案是使用快應用和小程式部分代替車機APP,商店中雖然APP數量較少,但提供了幾十個小程式供使用者選擇使用,一些常用的新聞、天氣、音樂等功能都可以利用這些小程式完成。

實測零跑C11,價效比大法還玩得轉嗎?

這些小程式雖然佔用記憶體更少,也更便捷,但功能上肯定還是不如APP強大,即使不是車機的重度使用者,也只能說勉強夠用。

選擇更封閉的車機生態,犧牲的是一定程度的便利性,換來更安全的系統,只能說魚與熊掌,廠商也只能根據自身情況做出取捨。

零跑C11的語音識別系統用的是科大訊飛3。5智慧語音解決方案,實測下來整套方案的表現相當不錯,在同價位車型中算得上是相當優秀的水平。

實測零跑C11,價效比大法還玩得轉嗎?

不僅支援主副駕雙區識別功能,還支援最多15秒的連續對話,識別速度也很快。值得一提的是這套系統還支援常用功能語音免喚醒,不需要喚醒詞就能語音操控常用功能,這個功能還是很實用的。

導航介面無論是拖拽還是放大,反應整體比較流暢,但偶爾會還是會出現一些不太明顯的細小卡頓,體驗上和標杆車型還有差距,但能接受。

至於常規的充電規劃、實時路況、快捷目的地選擇、躲避擁堵、路線偏好等功能也早就是如今導航的常規操作了。

實測零跑C11,價效比大法還玩得轉嗎?

體驗下來,零跑C11的車機可能在設計上少了點高階感,不夠驚豔,但給出這樣的表現我覺得至少是及格的,體驗並不拉胯,滿足日常使用已經足夠了。

雖然還存在一些小問題,但這些問題要麼是受制於成本的無奈妥協,要麼是年輕品牌成長中必須要交的學費。

帶著鐐銬起舞,死磕“價效比”的零跑,試圖在有限的預算下儘可能的堆料,這樣的選擇讓零跑成了國產新能源中崛起最快的品牌之一。

但價效比一直都是一把雙刃劍,在迅速起量收穫市場的同時,也付出了品牌形象的代價。上市即破發,讓漲價損失銷量還是死扛繼續虧損成了零跑面前的兩杯毒藥。

一直和“價格屠夫”深度繫結的零跑,可能終究會有力不從心這一天。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