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情感/ 正文

閻應元:小人物也有大骨氣

閻應元:小人物也有大骨氣

01

明朝末年,當驍勇善戰的大將袁崇煥都已經被政敵所害,大明皇帝崇禎也自認無能在煤山投降自殺以謝天下,錦繡江山已落入清人之手時,作為前朝子民,是順應天命苟且安生,還是誓死反抗忠於自身,有人選擇了更為容易的前者,但也有一個小人物用最絕烈的方式證明一生不僅只忠一君,君子之志更不可移,這個在亂世之中依然帶領平民以死抗清的就是江陰小吏閻應元。

1645年的小城江陰正籠罩在一片剃髮的陰影之中。當知縣方享釋出了“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命令時,為了保留不剃髮的尊嚴,江陰百姓團結起來,他們先是生擒了知縣方享,又推舉忠於大明的典史陳明遇為頭領,帶領民眾對抗清兵。

為了抵抗清軍,陳明遇便找到能征善戰,且忠肝義膽的前朝小吏閻應元,請他出任義軍首領,帶領民眾對抗清兵。

此時的閻應元並不在城中,相反賦閒在家的他早已把家搬到了城外的一座山腳下。收到陳明遇的書信後,閻應元二話不說,立馬帶了家人悄悄進城,當夜就開始擔負起守城的重任。

閻應元:小人物也有大骨氣

02

當時江陰城內的百姓不過數十萬人,而城外的清軍卻有二四十萬人。面對兵臨城下,氣勢洶洶的清軍,閻應元不慌不忙,他先是挑選出一批精壯的成年男子輪班到城上抗擊清兵,又組織百姓利用現有的材料和器具製作出各種抗敵的工具,他還把善於理財的人徵為一處,把城內所有錢糧都統一管理,積極做好應戰準備。

以十萬人對抗二十四萬人的包圍,無疑於以卵擊石。但閻應元卻沉著若定,不僅如此,他還在城牆上親題絕命詩一首,表明自己與江陰百姓同生共死的決心。

1945年7月11日,清兵由北門開始,發起了對江陰的進攻。在叛將劉良佐的帶領下,清軍率步軍三萬人馬,用雲梯強勢攻城。為了抵擋清軍的進攻,閻應元命令義軍們用長槍和砍刀應戰。每來一個清軍,他們就長槍將其刺死或用刀將其砍死。如此堅持一天,清軍沒有佔到任何便宜後,第二天便改成用大炮攻城。混亂中,閻應元指揮義軍用箭射中清軍某位頭目,導致清軍一時大亂,雙方一時僵持不下。

閻應元知道清軍不會輕易放棄,來日更有可能有更大的反攻。為了更好的應戰,他招來擅長製作弓弩的匠人,製作了很多的弓弩和箭矢,此外,火磚,木銃,帶鉤的長繩,火球,火箭,毒箭,既然人數抵不過清兵,閻應元想辦法在武器上制勝。

閻應元:小人物也有大骨氣

03

就這樣一連堅持了兩個月,清軍都沒能攻下江陰城。此時的清兵已被江陰義軍打得潰不成軍。在劉良佐建的建議下,清廷又許下高官厚祿,招降閻應元。但閻應元毫不為清軍所動,一直堅持到八月初,此時的江陰已經在閻應元的帶領下整整堅持了八十一天,清軍便從別處帶來威力無比的紅衣大炮猛力攻城裡,如此江陰城才被迫攻破。

城破時,閻應元坦然用筆在城門上寫下最後一首詩:八十日帶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萬人同心死義,留大明三百里江山。在用盡全力斬殺完無數清兵之後,閻應元從容投湖就義。算下來,在抗清的八十一天裡,江陰義軍一共斬殺清軍三王十八將,士兵七萬五千裡。以至於江陰城破時,江陰的義民沒有一個投降不說,倖存者也僅五十三口人而已。閻應元真正做到了帶領百姓戰鬥到最後一刻。

在浩蕩的歷史乃至大明朝的數千萬子民中,閻應元不過是一籍籍無名的小人物。

但就是這樣一位毫不起眼的小人物,在關鍵時刻卻能挺身而出,以血肉之軀帶領義民與清廷對抗,用行動捍衛做人的尊嚴。有人說,頭可斷,血可流,骨氣不可丟。閻應元用行動證明,氣節與地位從來不成正比,哪怕是一介小人物,也可懷有傲天立地的大骨氣。

閻應元:小人物也有大骨氣

劉燕:女,7歲小男孩的媽媽,專業的玩具設計師,業餘的寫字愛好者。至今已在《中國青年》《深圳青年》,《人民日報》《羊城晚報》等紙媒30萬字以上。

《格言》校園版2018年2月

PS: 這篇歷史文寫好很久了,前後投了好幾家雜誌都沒收,沒想到最終《格言》雜誌要了。所以說,只要是金子,總會發光的。(開玩笑哈)

昨天整理家裡的書和雜誌樣刊,把一些合適青少年閱讀的收拾出來送給朋友的小孩。收拾整理的時候才發現,原來刊有我寫的文字的雜誌樣刊也有不小的高度和厚度了呢。看來確實是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路再遠,只要不停止前進的腳步,就總會有到達一天。

如果可以,那就一直寫下去吧。

對了,前幾天也有愛寫作的朋友問起為何我能發表這麼多(其實我自己並沒有覺得很多),我說無非就是屢敗屢戰,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當然,這個真的不是開玩笑的)

閻應元:小人物也有大骨氣

歡迎訂閱個人微信公眾號:薔薇靜放的角落。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