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情感/ 正文

國史之獄:一部史書引發的血案

本文借鑑於全歷史夏蟲蟲語冰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從不回頭看那些被浪花淘走的英雄。

公元450年7月5日,北魏太武帝誅殺了漢族名臣崔浩,還滅了其九族。

崔浩死前由皇帝任命,主修北魏的國史。因過於直接,崔浩被鮮卑貴族指責暴露國惡家醜,惹怒皇帝,這是他被殺的導火索。歷史上,稱這件事為“國史之獄”。說白了,就是一部史書引發的血案。

這案子聽起來簡單,後人卻爭議不斷,實在是南北朝時期的“羅生門”。

國史之獄:一部史書引發的血案

據記載,崔浩貌如婦人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北魏太武帝為何決定纂修國史?

主要是太武帝想重現祖先,包括自己的光榮業績,讓後代人瞭解“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北魏是由鮮卑拓跋氏建立的。作為北方的少數族群,鮮卑族開始的時候,沒有自己的文字,自然也就沒有史書。他們的歷史主要是靠歌謠《代歌》,進行口耳相傳。

太武帝統一北方之後,逐漸接受中原文化傳統。他開設史館,招攬一批人開始修史,並點名讓崔浩負責。

崔浩出身於北方高門士族,祖祖輩輩都是歷代高幹。崔浩自幼博覽經史,先後服務於道武、明元、太武三朝,為北魏的政治建設和統一大計操碎了心,妥妥的三朝元老。如此卓越的崔浩,深得皇帝的重用,須臾不可離。後來,太武帝就把主編《國書》的活交給了崔浩。

那麼,崔浩又如何因修史而獲罪的呢?

剛開始,崔浩內心戰戰兢兢,生怕自己像司馬遷一樣,最終因寫史而獲罪。

但太武帝特意囑咐他,該咋寫就咋寫。有了這個定心丸,再加上他備受恩寵,崔浩就直筆實錄,毫不隱諱。

完成後,閔湛、郗標為拍崔浩馬屁,建議把史書內容刊刻在石,讓大家都看看,太子拓跋晃也同意。於是,平城(今大同)郊區營造了碑林,過往百姓看了,都指指點點、議論紛紛。

原來,上面記錄了拓跋氏不想讓人知道的事:拓跋什翼犍娶了自己漂亮的兒媳婦;拓跋垚娶了自己母親的親妹妹,也就是他小姨;拓跋詿晚年“精神錯亂”;拓跋燾攻宋時,瘋狂屠城。

國史之獄:一部史書引發的血案

雲岡石窟第20窟,被認為是拓跋珪造像

這些事放在鮮卑族早期,太正常了。可太武帝時,已接受儒家思想,講禮法人倫,這就尷尬了。

鮮卑貴族聽說了,恨不得把崔浩撕碎。最終,太武帝出爾反爾,直接把崔浩和整個家族的人都殺了。

這件事,從個人角度看,就是天真的大臣丟了虛偽皇帝的顏面,漢族大臣傷害了鮮卑貴族的感情。但深究起來,卻不簡單:

首先,這是漢族世家和鮮卑集團的鬥爭。

史書完成於446年,崔浩被誅於450年,也就是說,“ 國史事件”是四、五年後才爆發的,可見還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

崔浩被族誅,和他同為崔氏的崔模和崔賾卻倖免於難,因為這倆人門第不高。而范陽盧氏、河東柳氏、太原郭氏卻被滅族,因為他們都是北方的漢族世家,在政治和文化上擁有很高的地位。這些高門世家為太武帝所用,但是他們在利益上的分配、政治地位的轉換上,都觸犯了鮮卑貴族集團。

《魏書·盧玄傳》中有,崔浩想“齊整人倫,分明族姓“,就是既看重家世,又強調人倫,超越鮮卑的部落、族裔這些屬性。

崔浩的理想,是高官與儒學合一的貴族政治理想,這會將有地位、沒文化的鮮卑貴族排除在外,還有和皇帝分權的嫌疑。

不僅如此,崔浩推崇漢族儒家思想,對道教寬容,對佛教則全無好感。他勸說太武帝滅佛(3月15日的西安),得罪了太子,更傷了廣大教徒的心,招致怨恨。

國史之獄:一部史書引發的血案

太武帝拓跋燾的形象之一

其次,是民族融合中不同文化的衝突。

拓跋鮮卑文化落後,在統治過程中,慢慢地受漢族文化的薰染,任用漢族大臣。但是,崔浩秉筆直書這事,還是高估了他們的覺悟和心理承受力。判決時,皇帝讓崔浩在死前辯解,他卻傻傻說不出話來,不是他口才不好,是根本不知道自己錯在哪,搞不懂鮮卑人複雜的內心。

鮮卑族帶有徵服民族的自大,又有對中原文化的自卑和不安。

統治者一方面希望中原人士參與他們的建設,一方面又心存猜忌;想接受漢族的倫理文化,又擔心被漢族所同化。太武帝殺崔浩,不是他出爾反爾、亂髮神經,是整個群體的文化心理。

國史之獄:一部史書引發的血案

北魏是南北朝時北方的第一個王朝

最終,崔浩被送往城南行刑,幾十個押送計程車兵往籠子裡的崔浩頭上撒尿,他的慘叫很遠都能聽到,大家還都叫好。這是南北朝的大背景下,上演的悲劇。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不同族群的思想、文化融合的時期。在這一過程中,難免會有犧牲品,崔浩就是其中之一。

朕失言,崔司徒可惜,李宣城可哀!

——太武帝拓跋燾

夫崔浩之佐魏,料敵制勝,變化無窮,此其智之不可敵,雖子房無以遠過也,而其料柔然尤為奇中。

陳亮

更多還請關注我或者夏蟲蟲語冰哦

喜歡的話就請加個關注吧

小月亮在這謝謝大家了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