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情感/ 正文

【人物】曾子:孔子晚年弟子之一,為何被稱為曾子?| 人物關注

中國人都知道《論語》、《禮記》,可是,有幾個知道作者是誰?

是孔子嗎?當然不是。

是孔子的弟子嗎?是。

哪位? 在這兩本書中就能找到答案。

【人物】曾子:孔子晚年弟子之一,為何被稱為曾子?| 人物關注

在《論語》和《禮記》裡出現的人物,孔子的學生都是名字,比如“子貢”“子路”,但是有個人比較特殊,他出現的頻率最高,一直被稱呼為“曾子”。“子”在當時是學生對老師的尊稱,這個細節可以斷定,這兩本書的編寫團隊是曾子的學生,而曾子就是總負責人,也就是這兩本書的作者。

曾子,曾氏名參,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其父曾點同師孔子,儒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曾參是魯國人,比孔子小46歲,是最年輕的一代學生。孔子去世後,曾參去了剛剛崛起的越國,受到了越王勾踐的賞識,盆滿缽盈回到魯國。那時候孔子的孫子孔伋十幾歲,他擔負起了老師和監護人的身份,因為培養下一代需要不少錢,孔子眾多弟子中,他最合適。這個角色,使曾參在孔門裡威望赫赫。

晚年的孔子,對於曾參並不喜愛。在《論語。先進》篇,孔子對曾參評價是“魯”,遲鈍笨拙的意思。相比較,孔子更喜歡灑脫聰明的父親曾點。畢竟他也是一個有著七情六慾喜怒哀樂的活生生的人,年紀越大,對規矩看得越淡。

孔子去世後,作為頂樑柱的子貢搞了很多粉飾孔子的活動,誇大歷史真相,將孔子塑造成了一個聖人的形象 。曾參對此極為不滿。《論語》裡專門寫到,孔子不喜談論“怪、力、亂、神”,這種與聖人孔子形象的雲泥之別,恰恰證明了曾參與子貢的不同。

大家都知道孔子是私生子,他母親早年去世的時候,他就把棺材停在路邊,到處打聽父親孔紇的墳在哪裡,用輿論認祖歸宗。這是《禮記》裡出現的,曾參就這麼實事求是地將他私生子的身份暴露出來。可以想象,這書要是子貢編寫,那情節一定更戲劇化,而不是他悽悽慘慘的樣子。

曾參編寫《論語》、《禮記》的宗旨是真實地記錄孔子的言行,沒有任何虛構成分,更不可能有任何的神化色彩。他們塑造的孔子形象是一位淵博、真性情的學者,活生生將孔子從神壇拉回人間。

【人物】曾子:孔子晚年弟子之一,為何被稱為曾子?| 人物關注

然而,因為曾參的蠢笨,讓我們有幸看到了歷史真實的樣子的同時,他也把儒家學說搞得少了些溫度和人情味,歪曲了孔子的思想初衷,幫了不少倒忙。

曾參的愚鈍教條在《禮記》裡尤為明顯。婚喪嫁娶的程式、祭祀禮儀、行為規範,這些繁瑣教條,甚至反人性的記載,給儒家思想的樹立也起了壞作用。

比如《禮記》裡關於喪禮的規定。親人剛剛去世,家人要三天三夜不吃不喝,做到“傷腎、幹肝、焦肺”,這哪是哭喪,明明是自殘嘛!從各種現有文獻裡看,孔子親口說出來的規範,根本沒有如此變態的。孔子喜歡講權變,懂得變通,他也不會墨守陳規地堅持所謂的原則,他關注的是禮儀對人類社會的本質作用。這種強調清規戒律的風格的確不太像孔子。

宋朝朱熹全面貫徹《禮記》的規矩,後世的一些儒家學者將教條主義逐漸放大,儒家就這樣成了“吃人的禮教”。新文化運動,有些人批判儒家思想,孔子就這樣背了鍋,可是誰讓他是師傅那,替徒弟背鍋,也是無可厚非的吧。

【人物】曾子:孔子晚年弟子之一,為何被稱為曾子?| 人物關注

儘管如此,曾參在孔子學術和思想層面的價值還是功不可沒的。《論語》的真正價值是,它能幫助的我們成為真正的精神貴族。孔子的形象始終屹立不倒,真孔子存在於他的思想裡,存在於他對學生的言傳身教裡,存在於他本人的行為規範裡。所謂“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任何人記錄歷史都帶有自己的感情色彩和侷限性,人與人的差距在於認知,這個世界的色調既不由世界的真實顏色決定,也非你我的肉眼看到的事實決定。

只有更多的人從不同的視角多維度來記錄歷史,才能更全面真實地反映真相。用包容接納的態度去對待歷史,辯證地去傳承歷史,歷史才能大放異彩。

【人物】曾子:孔子晚年弟子之一,為何被稱為曾子?| 人物關注

【萬卷】 朱子家訓·顏氏家訓·孔子家語 中國傳統文化國學經典

¥

68

度小店

購買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