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情感/ 正文

主流價值投資還是低估買入高估賣出?

買股票就是買公司,買公司就是買公司的未來現金流折現。

這句話幾乎被人說爛了,我也沒仔細琢磨過。

這幾天閒來無事,把段永平說投資拿來看,第一句話就是“買股票就是買公司”。

這句話是段永平從巴菲特處得知,巴菲特又是從格拉漢姆(應該是我們所說的格拉厄姆,原文為格拉漢姆)處學到的最重要的一句話。

這句話是段永平的投資信仰,就是我們所說的“道”——最根本的原則,也是幾乎不會改變的底層邏輯。

所有其他的理論、邏輯,都是從這句話擴充套件、衍生而來。

當然,條條大路通羅馬,這並非投資路上唯一正確之道,只代表格萊厄姆-巴菲特-段永平-普通投資者的其中一個選擇。

前幾天週記發出後有人評論我:“推測你是價值投資理念的受害者,以為一家好企業,什麼時候投資都是對的!”

我想了下,某個角度來說是真的。

比如我中國平安的綜合成本為81。78元、格力電器59。23元、恆瑞醫藥為64。4元、小米集團為24。2元等。

但平心而論,除了小米佔據股票倉位15%左右,其中格力電器、中國平安都只有7%的比例;成本高的原因是什麼?是因為建倉後基本沒有動,沒有隨著股價下跌一直補啊補,如果補,成本當然可以降下來,但什麼價位補?補多少?不得而知。

也是因為有這種謹慎的想法,才造成看起來的“成本”如此之高。如果僅是為了好看,現在中國平安52。8元、格力電器39。8元,我隨時可以加倉。

我不想因為成本價好看而買入;另外是在股票在下跌通道時,大勢是跌,而且不知道跌到什麼位置,所以不隨意補;

段永平說公司價值是公司未來現金流的折現,未來是多久呢?就是永遠,永遠是多久呢?就是到公司結束為止,公司結束是什麼意思?就是包括賣掉在內的所有可能。

但這句話我現在無法理解。我理解買股票就是買公司,買公司以後能賺到的錢的折現;那麼這個折現會體現在股票裡,因為“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如果有這個思維,那麼短期、中期甚至很久的股票價格波動,都無法給持有者帶來困擾;不過擁有的前提是要“懂”這個公司,懂則需要理解公司的商業模式。

這樣說起來我算個屁的價值投資啊,我所擁有股票背後的公司,除了騰訊我勉強懂一點,其他公司我啥都不懂

主流價值投資還是低估買入高估賣出?

又想起股友秋水長天提起的老唐。

老唐的方法,大致就是:優秀企業“低估時買入、高估時減倉或賣出、低谷時又接回來”,以此迴圈獲利。

比如之前貴州茅臺在2000-2600時,老唐分批賣出,被人指著脊樑骨嘲諷,但在1800-1600左右時,又接回來部分。

有些“正宗價值投資者”對此頗為不屑:這不算價值投資!你賣飛了!當然事實惡狠狠地把他們的臉打得腫起。

價值投資看起來好容易,真要把握住,其實也非常難。

反而老唐的方法,有跡可循、有法可依,似乎相對容易一些。

你認為哪種更好一些呢?歡迎發表意見。

主流價值投資還是低估買入高估賣出?

我原本以為價值投資很容易——選擇優秀公司比如騰訊、茅臺、雲南白藥之類,在相對低位買入後一直死捂不動就好了;

但越瞭解越覺得對能力的要求很高,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很迷茫、忐忑。

不過從運動中我得到了一個經驗。最近2個月學習羽毛球中的高遠球,我在網上找了不下百個影片反覆觀看、琢磨;訓練時也認真揮拍練習,但進展緩慢。直到前幾天在家,空暇時我拿起拍子就揮,初

時沒感覺

,等揮到百下、數百下後,感悟越來越多;看過的影片、動作,球員說過的話歷歷在目,不自覺地與自身動作聯絡起來,幾天的進步竟比之前一個月還要大。

在青春的路口,曾經有那麼一條小路若隱若現,召喚著我。

母親攔住我:“那條路走不得。”我不信。“我就是從那條路走過來的,你還有什麼不信?” “既然你能從那條路上走過來,我為什麼不能?” “我不想讓你走彎路。” “但是我喜歡,而且我不怕。”

親心疼地看我好久,然後嘆口氣:

“好吧,你這個

倔強的孩子,那條路很難走,一路小心。

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條路每一個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輕時候的彎路。不摔跟頭,不碰壁,不碰個頭破血流,怎能煉出鋼筋鐵骨,怎能長大呢?

非走不可的彎路——張愛玲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