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情感/ 正文

師利國:不因距離遙遠而斷親情(故事)

文丨師利國

師利國:不因距離遙遠而斷親情(故事)

前幾天,我的一位戰友母親過世,專程從北京趕回老家,因心情悲痛和熬夜,顯得精神有些憔悴。他給我講,離開家鄉46年,只要是有時間,都要回老家看看母親,到底回來了多少次?我記不清楚,逢年過節要回來,想母親了要回來,母親有事要回來,母親有病了要回來。我說你是幸福的,母親陪伴你64年,你又是一個孝子,人雖然在外地,心裡十分掛念母親,一切安排得妥妥當當。老人為有你這樣的兒子而驕傲,所以才高壽。

他說:自母親去世後我想的東西太多了,想著想著,眼淚情不自禁地掉下來,覺得虧欠母親太多。母親不在了,以後回來就少多了,有什麼理由可回來?這裡已經沒有我的家,只能叫做故鄉。他說的話聽起來有些酸楚,但也是實話。雖然很多人在描述故鄉時,採取不同的手法及藝術加工,什麼故鄉的雲,故鄉的情,故鄉的酒,故鄉的人,故鄉的山,故鄉的路,故鄉的河,故鄉的味等等,可父母不在了,只能成為記憶的故鄉。我說這是你的家鄉,生你養你的地方,想抹掉這段記憶很難,肯定還要回來。他說回來肯定要回來,這裡是我牽掛的地方,但是不知何年何月因何事。過去看望母親就是最大的理由,現在有什麼充分理由?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父母的家,永遠是孩子的家,父母在世的時候,你隨時可以回到父母身邊,父母離世了,你也就沒有去處。有一種壓力,叫做上有老,有一種責任,叫做上有老,有一種幸福,叫做上有老,有一種理由,叫做上有老,有一種牽掛,叫做上有老。不知大家有沒有這樣的體會?一旦父母不在了,瞬間,我們的心就被掏空了。也有的說父母過世後,似乎一夜長大。也有的講,父母不在了才知道後悔。這就告訴我們,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當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

有一位朋友給我講他自己的感受,他說:在我三十八歲那年,父親去世,那時太年輕工作又忙,頭腦考慮問題不多,母親由姐姐弟弟照顧,我也經常從武漢回來小住幾天。自母親去年過世後,我的心如刀絞,覺得自己失去了一個大靠山,失去了一個溫暖的家。鄂西北有個習慣,老人過世七天為一期,七個期及百日週年都要回來祭祀。我因為還在上班,母親過世十四天回武漢上班,七期也就是去世後的,四十九天我要回老家祭拜。我開車帶著老婆孩子一起,一路上我在思考,今天是回老家住還是在縣城賓館住?這在過去是不會考慮的,肯定直奔老家看母親。女兒問我今天晚上去哪裡住?我說回家住,女兒說什麼回家住,還不如說到叔叔家住。由於到縣城已經是晚上七點鐘了,只好到賓館登記了房間,如果母親活在,別說七點就是半夜也會趕回去。我們找了一個餐館吃飯,我根本沒有心思吃,心情十分複雜,眼淚花花轉。弟弟還打電話問走到哪裡了?我心裡稍微平靜了些。不能說弟弟家不能住,肯定能住,但心情大不一樣。

我的一位朋友給我講,他們兄妹五個,老三在黑龍江當兵,提幹後在哈爾濱安家,弟媳婦是當地人。剛當兵時特別想家,經常書信往來,提幹後每年還有一次探親假,自結婚後部隊有規定,每四年才能探望父母一次,因為孩子小也根本保證不了。他無所謂,可急壞了父母,幾年不見十分想念,有時我們也寫信把父母的想法告訴他,回信時也講得好好地一定回來。到時候不是工作脫不開,就是家事纏身。時間長了我們也不說了,其實說了又怎麼辦。家裡親人婚喪身嫁娶似乎與他毫無關係。姐姐出嫁,弟弟結婚生子,父母生日,喬遷之喜,侄男侄女上大學及成家,他也不問,我們也不講。爺爺在病重期間十分想三弟,我們發電報告訴三弟,不知道是否收到,人沒回來信也沒有。就連父母年齡大了,我們都沒有找他商量怎麼養老,由於姊妹多,條件都還可以,如果兄妹少無聞不問,肯定不行。其實我們也知道在外地生存也不容易,就是有心考慮,距離也太遠。父母過世後三弟十分難過,院子裡也有人說他是一個不孝之人,甩手掌櫃。我從沒有責怪之意,各有各的難處,況且三弟生活在異鄉更難。現在他們已經退休了,弟媳婦回來過一次,侄兒子回來過兩次,我們彼此之間根本就不認識,本來就是一家人,如今顯得很陌生。前幾天三弟說想自己回來住一段時間,估計也是說說而已。真回來了我們一定把他當客待好。

師利國:不因距離遙遠而斷親情(故事)

當然,也不都是他這樣子,也不是他不顧家不想父母,不思念家鄉,不考慮親情,而是家裡有依靠,有人替他操心,有人替他分擔。如果是兄妹之間三家四靠,丁是丁卯是卯,距離遠怎麼啦?工作忙怎麼樣?事情多又能如何?該你的責任你應該盡,該你的擔子你應該挑。當然我們在外地的人,尤其是距離遠的人,也不能因為兄妹多而不顧親情,也不要認為你不出力有人出力。如果遇到較真的,肯定行不通。親情關係也需要常來往,多走動,勤溝通,尤其是遇到事情時,要積極要主動參與才行。親人有事就是載體,就是聯絡的機會,長時間無動於衷,感情就會淡化,久而久之在別人眼裡是急事大事,可在你心裡就不是事,因為你不能親身經歷和感受。

上個月我在武漢認識一位朋友,因為我們都是屬於“漂流一族”,從外地來照顧孫子的,在交談中得知,他是廣西人姓李,今年60歲,在山東當兵,轉業後在山東安家。兒子在武漢上大學,工作在武漢。

我問他老家還有什麼人?經常回家看看嗎?

他說父母在世時也常回家看看,老人過世後,七年了只回去一次。

你不想家嗎?

他說想,有時做夢都在家裡,但父母不在了,回去覺得很不自在,玩得不踏實,兄弟姐妹之間似乎有什麼隔閡,又說不出隔在什麼地方?我雖然在外地工作,回去的少,但沒少給父母養老錢,兄弟幾個條件都很一般,實話實說我照顧不過來,但父母所花費用沒讓他們操心。

其實,我想給他說,孝敬父母金錢固原重要,也是必須,但作為兒女孝敬父母不僅僅是在金錢上,更重要的是日常照顧關心體貼上。如果把老人送到養老院,交了錢就萬事大吉嗎?絕對不是,還要經常去陪陪老人聊聊天,問問情況。老人一定天天盼望兒女去看他們,這是金錢無法滿足的情感。尤其是老人生病生活不能自理的情況下,才是檢驗兒女的時候。

我們不要在遙遠的距離中隔斷真情,不要在忙碌中遺忘真情,不要在拼搏中忽略了真情。

師利國:不因距離遙遠而斷親情(故事)

2021。12。11竹山南山大酒店

☆作者簡介:師利國,1957年出生,1976年入伍,1993年轉業回湖北十堰。

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作者及出處

編輯:易書生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