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情感/ 正文

歷時十餘年,我終於把瑜伽變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歷時十餘年,我終於把瑜伽變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圖片來源網路)

(一)

自詡“喜歡瑜伽”早在上大學的時候。第一次看到這兩個字,就覺得是我喜歡的。然而,在後來約十年的時間裡,也不過是偶爾想起來說說而已。

直至從北京來到深圳,從一個身份,換到另一個身份,一晃倆孩子已經快幼兒園畢業了,才終於抱著試試看的心態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在長達十多年的時間裡,竟然就沒有為這個愛好挪挪步子,是一件讓自己也很難接受的事情。人的思維和行為居然可以如此恐怖。對於諸如此類的事情,如果無法接受,或者解釋不了,人們都習慣用兩個字來給出完美的解釋:機緣。

有太多的“機緣”,不早一步,不晚一步,偏偏要在某個特定的時間、地點和場合才會發生。反之,如果沒有“機緣”,也許永遠都不會發生。用這樣的無意識和隨機來過得心安理得,是很多人的處世哲學,我也不例外。

然而機緣是什麼呢?或許就是你站在一扇窗戶前,會不會動動手指去開啟那扇窗。很多時候,所謂的機緣不過是一念之間。一念天涯,一念咫尺。

也許推開那扇窗會一無所獲,又或許推開那扇窗就是走進一個新世界的大門。誰知道呢,可如果不推,就什麼可能都沒有。

歷時十餘年,我終於把瑜伽變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圖片來源網路)

(二)

無論怎樣,十年後我終於推窗了。

不過是花了幾分鐘時間,從百度地圖上找了附近的瑜伽館,約了時間去試課,然後就付款了。走出瑜伽館還沒到家就已經有點後悔了。為想象中的夢想買單原來並沒有想象中的美好,甚至前思後想,有些質疑自己做這件事情的意義。但是這絕對是前所未有的體驗。

既然錢已經花出去了,那就開始去練習吧。經歷了最初的新奇和興奮,感動於老師說的每一句梵語一般的引領,臣服、謙卑、覺察、感恩。卻不知道自己在用力過猛地投入每一個體式的練習,違背了力量與柔韌的結合。然而,這些都沒有關係,因為已經行為已經開始,想法正在改變。

思維方式的改變需要外在的經歷。《能力陷阱》那本書主張一個觀點,你需要先行動,後思考。在行動中去改變你的認知。因為“改變想法的唯一辦法是做一些之前沒有做過的事情”。

最近讀到這本書,才深深後怕,如果沒有邁出第一步,我就完全錯過了今天所有的收穫了——至少在瑜伽這件事情上如此。

歷時十餘年,我終於把瑜伽變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圖片來源網路)

在最初的兩年裡,會花很多時間思考今天到底要不要去上課,會不會耽誤很多時間,會不會因此做不完事情。然後在去與不去之間千迴百轉,不斷消耗著比上課本身更多的精力和時間來反駁、論證是否要去做這件事。

事情太多、路太遠(800米距離)、時間不合適,明天再練吧……

直到會員卡快過期了,時間緊迫得必須每天去才能完成課時,然後才把練習瑜伽這件事情真正排上優先順序,不需要思考,直接行動。然後居然驚喜地發現,我的時間並沒有因為每天抽出兩個小時來練習瑜伽而變得不夠用。正好相反,恰恰是持續的練習讓這件事變得不再那麼艱難,身體在慢慢改善,對情緒的覺察,對自己的接納和喜愛與日俱增。

這條路上不斷有人中途退出。很多一起上著課的人,會因為搬家了,工作太忙了,照顧孩子沒時間了,看不出效果了諸如此類的原因,在群裡低價轉讓還沒用完的會員卡。

上課的人換了一波又一波。慶幸我是一直在堅持的其中一個。

不斷去做,直到從某一天開始,不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思考到底要不要做,才意味著這件事情已經不知不覺像吃飯睡覺一樣,成為習慣,融入生活了。

原來,哪怕是做自己以為喜歡的事情,也跟任何習慣的養成一樣,需要不斷地堅持、磨合、體驗,並不是想當然地毫無阻力,毫無內心戲,輕而易舉地達成。

歷時十餘年,我終於把瑜伽變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圖片來源網路)

(三)

當成為習慣之後,才真正開始了跟瑜伽的相處,才會更多去覺察自己的呼吸、對體式的理解,以及瑜伽裡謙卑、臣服、感恩的含義。

瑜伽裡的謙卑,除了不炫耀,不張揚,不攀比高難度動作,還更意味著不評判別人,不會因為自己練習得時間長,或者站在老師的角度胡亂斷言。瑜伽是一場修行,老師或者學生不過代表了當下的角色,並不意味著誰的修行比誰的更好,也不能因此判定誰會在這條路上走得更遠。

而臣服,也並不僅僅是無我地臣服於天地,懂得敬畏與信任。它還有另一層意思,是接納自己的身體,讓體式適應身體,在呼吸的引領下,讓身體和體式找到力量與輕盈的最佳結合,而不是不管不顧地讓身體去適應每一個體式。

有一段時間,因為一個老師的評判和打擊,導致一邊練習一邊洩氣,總覺得自己身體條件不好,後彎不好,肩頸不好,內心一片洩氣的狼藉。

可事實上,是那個老師沒有做到謙卑。作為老師的她,無非說明目前她練習得更深入一些,卻不代表她比我更權威,更不代表她可以沒有引領地妄加評判學員。

而我也沒有領悟到臣服真正的含義,我並沒有完全接納自己的身體,也沒有意識到要讓體式來適應自己的身體。

這樣體驗也是有好處的,因為我從中學會了保持自己的思考,並很快領悟到臣服更深的含義。

感恩的內涵,從最初模仿著一鞠到地的儀式感開始,逐漸變得豐滿起來。感恩瑜伽的帶領,感謝自己努力的練習,感謝周圍的一切。

感謝站在前排的夥伴,每一次練習都全力以赴,看著她的背影從粗壯到輕盈,無數次給我力量和信心;感恩年過七旬的同學,在快樂和調侃中一直堅持,她讓我看到的不僅是對待上課的姿態,更是對待生活的姿態。

感恩每一位陪伴和鼓勵過我的老師帶我入門,在每一次練習中及時提醒自己沒有意識到的張弛,並不斷走向未知領域,量力而行,全力以赴。

感恩即時肯定我的進步和改善,隨時聽我念叨,陪伴我一起感受瑜伽的身邊人。

(四)

最初說“喜歡瑜伽”,不過是喜歡上人們眼中那些關於瑜伽的標配。比如優雅、輕盈、有氣質。而真正的喜歡是花了時間和精力去體驗,融入其中的過程。這時不需要再說”喜歡“,因為這個體驗的過程本身就叫”喜歡“。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身邊越來越多的人說,你的體型變得修長了,體態日漸輕盈,連氣質也不一樣了,才恍然發現瑜伽已經走入生活很久了。

把瑜伽變成生活的一部分,就是一個習慣養成的過程。這個過程當中從來都少不了糾結質疑、否定之否定,也交織艱難與喜歡,挫敗與喜悅,千迴百轉,走走停停。

歷時十餘年,我終於把瑜伽變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圖片來源網路)

(五)

當下,我能輕鬆做到每個月至少25天在瑜伽,每一次投入都是非常快樂的事情。

聽說雲南民族大學有個瑜伽學院,招收瑜伽專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這件事引爆了我關於瑜伽所有美好的嚮往。

彩雲之南、校園、瑜伽、鮮花、旅行、吃喝玩樂、歷史、傳說、民族風情、雪山、湖泊,拍照、寫作。每一個元素都如此美麗。

想象過跟小惡魔上大學的時候,我就去雲南吧,報考這個學院,讀書、上課、練瑜伽,一樣不落下。週末,帶上手機,盡情在大小城市的山川自然中自由組合那些美麗的元素,得幸福成什麼樣子?

每一份堅持都是一扇窗,也許推開那扇窗會一無所獲,又或許推開那扇窗就是走進一個新世界的大門。無論怎樣,當你說不的時候,可能失去整個世界。

“失敗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 過去的成功經驗會成為信心,不斷鼓勵著我們向前走。即使是發自內心真正喜歡的事情,也需要不斷去堅持和努力才能有所收穫。

寫在瑜伽路上,也寫在養成好習慣的路上。相信這個體驗的過程和小小的成就,能被成功移植到養成其他想要養成的好習慣上。

借古典老師書裡的一句話:願你過上我從未看見與理解的生活。

最終,願我們的生命都有無限的可能,而每一種可能,終將通向美好。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