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情感/ 正文

還在誇孩子“你真棒”?OUT了,斯坦福教授:這樣誇讚孩子更有用

導言:

都知道孩子要經常鼓勵增加孩子的

自信心

這樣孩子才會

保持

良好的

習慣

。但是很多家長不知道

誇讚

孩子也是一門學問,有時候過於

敷衍

的誇讚孩子不僅僅起不到作用還會讓孩子覺得

反感

。家長們還在誇孩子“你真棒”?若果是這樣那家長們就OUT了,斯坦福教授:這樣表揚孩子更管用。

還在誇孩子“你真棒”?OUT了,斯坦福教授:這樣誇讚孩子更有效果!

有時候家長誇讚孩子都是說“你真棒”,當孩子在餐桌上吃飯時家長都喜歡誇讚孩子這樣孩子才會好好吃飯。其實這種做法是有一定效果的,但是有時候家長不分場合過度的誇讚孩子也會讓別人感到

尷尬

斯坦福教授

認為“父母應當更注重誇讚孩子的努力,以及選擇等具體的事物。而不是單純給個

寬泛

的評價,去

讚美

他的人格,或者讚美他的天賦。”

我們都知道孩子需要鼓勵,因為被誇讚努力的孩子往往會比誇讚聰明的孩子跟去選擇

接受挑戰

。因為孩子認為被誇讚

聰明

天賦

的問題,但被誇讚

努力

則是對他們的

認可

還在誇孩子“你真棒”?OUT了,斯坦福教授:這樣誇讚孩子更有用

那麼家長又應當如何正確的誇讚孩子呢?

1、附加一些“籌碼”

很多家長誇讚孩子總是言語上的鼓勵,其實剛開始孩子對這種鼓勵會產生

新鮮感

,但時間長了孩子對這種沒有任何

實際作用

的鼓勵就免疫了。作為家長不要總是用

言語鼓勵

孩子,適當的加上一些“

籌碼

”效果會更好。

比如孩子想要某樣東西,家長直接給孩子就會給孩子營造一種

不勞而獲

的錯覺。家長可以實行“

獎賞制度

”,告訴孩子完成某樣事就可以得到這個東西。孩子們往往有種

好勝心

,有了“籌碼”的

誘惑

孩子會更加努力的去完成某樣事。這比枯燥的誇讚孩子要有用的多。

還在誇孩子“你真棒”?OUT了,斯坦福教授:這樣誇讚孩子更有用

2、不要過度誇讚孩子

有時候家長誇讚孩子也要

適度

,過度的誇讚孩子會對孩子產生

負面影響

,他們會將父母的誇讚當成唯一的

追求

。有時候孩子們為了得到父母的誇讚會不擇手段,而忽略了這件事原本的

意義

孩子們心智還

不成熟,

對有些事只能過於

直白

的表示,家長要適當的鼓勵,不要讓孩子產生一種追求。比如孩子這次考了59分,但下次考了70分,那麼家長就要給予一個

較為豐厚

的鼓勵,但孩子從70考到80那麼家長就只需

言語

上的鼓勵。家長要讓孩子知道父母希望他能有一個

質的飛躍

而不是單單的進步。

還在誇孩子“你真棒”?OUT了,斯坦福教授:這樣誇讚孩子更有用

3、被誇努力的孩子比被誇聰明的孩子更願意接受挑戰

家長有時候認為孩子的

天賦

更重要,其實並不是這樣,在孩子的世界裡他們更願意被誇

努力

。有人說:成功等於99%的汗水+1%的天賦。有人認為努力更重要,但有些人則認為那1%的天賦重要。其實對於孩子來說得到別人的

認可

天賦

重要。有人做過一個實驗得出:被誇讚努力的孩子比被誇聰明的孩子更願意

接受挑戰

還在誇孩子“你真棒”?OUT了,斯坦福教授:這樣誇讚孩子更有用

4、誇讚聰明使人退步,誇讚努力使人進步

人的思維分為

固定型

思維和

成長型

思維。有些孩子在學習上

名列前茅,

這種孩子不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會誇讚他們聰明。其實這一類孩子不難發現他們在某一方面往往會有些不足,而且這種誇讚還會給孩子一種

錯覺

,讓他們認為自己就是有

天賦

,不需要過多的努力,這就是固定型思維。

相比之下那些平時

默默無聞,資質平平

的孩子往往更容易被老師關注。都說乾坤未定你我皆是

黑馬

,有些時候這一批黑馬往往都是那些被誇讚

努力

的孩子。他們知道自己沒有過多的天賦,只有用努力來改變現狀,這就是成長型思維。

還在誇孩子“你真棒”?OUT了,斯坦福教授:這樣誇讚孩子更有用

5、誇讚孩子要走心

都說誇讚孩子是一門

學問

,家長誇讚孩子是要注意一些

問題

,這樣才會效果更好:

誇讚孩子要帶上

物件

。不要總是說“你真棒”,要帶上適當的物件,比如“你這次學習進步了X名,很不錯”。當家長帶上誇讚物件時會讓孩子覺得父母在

時刻關注

這他,這樣孩子才會有

成就感

誇讚孩子要

走心

。有時候孩子展現某件事時是

十分迫切

家長能夠關注到的,因此在孩子

展現

時家長一定要看到孩子的努力並

給予鼓勵

,不要

敷衍

孩子,這樣只會打擊孩子的

自信心

還在誇孩子“你真棒”?OUT了,斯坦福教授:這樣誇讚孩子更有用

總結:

讚美孩子也是需要

適可而止

的。好的讚美可以增加孩子的

自信心

,這樣他們做事也會更

有動力

。錯誤的讚美這會讓孩子產生錯覺,而且將其當做一種

追求

,已達到目的為動力而

忽略

這件事本身的

意義

所在。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