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情感/ 正文

為什麼親密關係中,不能一味的爭對錯

如果贏了每一場爭吵,最終卻輸了那個人,你還願意爭對錯嗎?

——青玖情感

愛講道理的人

為什麼親密關係中,不能一味的爭對錯

最近,我從諮詢者那裡聽到一個錯誤的觀點。他們認為,愛講道理是理性的表現。

在他們的認知中,講道理意味著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能夠把一件事情分析的頭頭是道,並且說給別人聽。

對於這種想法,我卻要打一個問號?如果愛講道理,不過是為了想盡一切辦法,讓別人接受自己的觀點。這種行為顯然談不上理性。

所謂理性是指人在正常思維狀態下時為了獲得預期結果,有自信與勇氣冷靜地面對現狀,並快速全面瞭解現實分析出多種可行性方案,再判斷出最佳方案且對其有效執行的能力。具有理性的人大多會遵循客觀事實,立足於現實實際的具體情況來考慮和對待事情。

但所謂的講道理,在親密關係中,總是伴隨著爭吵而發生。一方被感性支配,歇斯底里的爭吵、反抗,而另一方看似平靜的講著道理,事實上,也並沒有逃脫出情緒的影響。

面對對方激烈的情緒,此時喋喋不休的講著道理,硬性的要求對方接受自己的觀點,顯然並不能稱得上是一個理性的人。

親密關係裡的對錯

為什麼親密關係中,不能一味的爭對錯

你覺得親密關係和婚姻裡,應該爭論對錯嗎?這個問題相信很多人都遇到過。在與伴侶發生爭吵時,不少人也都會有這樣的感覺。

“你真是無理取鬧!”

“你怎麼講不通道理呢?”

……

似乎一到出現分歧時,人們就會不由自主的,希望透過各種方法,闡述自己觀點的正確性,以此來獲得對方的認可、道歉或者服軟。

但愛情或者婚姻實在不是一個爭論對錯的地方。愛情本身就源於內心的那份感性,倘若事事講對錯、處處愛計較,好感與耐心便會被消耗殆盡。

愛與喜歡、心動的區別就在於,愛需要包容。因為包容的存在,才讓我們學會理解,願意退讓。愛情並不是始終佔據上風,而是願意為了對方的體驗,而暫時放下是非對錯的原則。

更何況,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事事爭對錯,需要透過對方的服軟、認可,來滿足自己的自信心和虛榮心,本身就是一種不成熟的表現。每個人都有得失心與勝負心。但如果面對愛人,仍舊抱著隨時佔上風的思想,甚至認為保持強勢是征服伴侶的最好手段。那麼這種所謂的講道理,非但不是理性的代表,反而意味著在這段感情中極度自卑。

非暴力溝通

為什麼親密關係中,不能一味的爭對錯

在親密關係和婚姻中,面對分歧的正確態度,不是強硬的爭對錯,而是非暴力溝通。

管理之父德魯克說過:

“一個人,他必須知道應該說什麼、什麼時候去說、對誰說、怎樣說。”馬歇爾·盧森堡博士

在其撰寫的

《非暴力溝通

》中提到,

非暴力溝通提醒我們專注於彼此的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它鼓勵傾聽,培育尊重與愛,使我們情意相通,樂於互助。有些人使用非暴力溝通理解自己,有些人用它改善人際關係,還有人藉助它改進工作。

所以,當我們在親密關係中面對分歧時,真正要做到的是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

觀察事件本身,也觀察對方的狀態。

觀察是發表觀點前,首先要做的事情。不論此刻我們的情緒多麼激動,都要學會冷靜下來。站在第三方的角度,再次審視引起分歧的這件事,同時去了解對方在這件事裡的立場和處境。

感受內心的需求,併合理表達。

觀察之後,我們需要反觀自己。反覆體察自己此刻的情緒,以及自己在面對這件事時,最直接的感受。確認了自己的感受之後,要嘗試著用語言將其表達出來。用詞要直接而中性,不帶任何評論色彩。

瞭解自己和對方的需要。

在人際溝通時,瞭解自己和他人的需要,是健康的交流關係得以建立的重要因素。一旦人們開始談論需要,而不指責對方,他們就有可能找到辦法來滿足雙方的需要。

用請求代替要求。

面對伴侶時,態度決定了問題的解決效率。想要解決一件事,靠我們單方面的努力是不夠的。我們仍舊需要伴侶的幫助。清楚地告訴他人我們的請求是什麼,要藉助具體的語言去描述,而不是停留在表達需要的階段。只有這樣,對方才不會感到困惑,才能夠清楚地明白我們想要他怎樣去做。

為什麼親密關係中,不能一味的爭對錯

愛情不是辯論賽,也不是非輸即贏的戰爭。

心理學:為什麼你的付出沒有得到期待的回報?

心理學:頻繁聊天會產生戀愛的錯覺嗎?

霍桑效應,為你點明情緒價值的重要性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