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應對孩子磨蹭的最好辦法,根本不是催催催

最近有一條新聞,安徽蕪湖,一女子報警稱,其讓14歲的兒子寫作業被拒。民警到達後,面對情緒激動的少年,秒變鄰家大哥哥,與對方溝通交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暖心勸導後,該少年向其母親道歉。

經常來了以後,少年已經能夠保持情緒的穩定來溝通,但是媽媽依舊情緒激動。

從這點來看,媽媽作為一個成年人情緒管理的能力不足,並且看得出控制慾很強。

畢竟當自己的孩子不寫作業的時候,居然透過報警的方式,希望藉助警察的力量來控制孩子。

應對孩子磨蹭的最好辦法,根本不是催催催

毫無疑問會讓青春期孩子想做自己嚴重衝突。

這對於孩子已經進入青春期的親子關係非常的不利,雖然孩子這次表面上接受了的警察的勸解,礙於警察的身份接受了勸解。

但是孩子內心的不滿情緒並沒有得到釋放,反而是積蓄了起來,可以估計得到後續這個孩子跟親媽之間的衝突會越來越頻繁,越來越激烈。

當然,我們作為家長,更想知道的是為什麼14歲的孩子拖延著磨蹭著,就是不肯寫作業。

孩子磨蹭的深層原因

其實孩子磨蹭的深層原因,大概有那麼幾個。

1、家長包辦過多,孩子就會動手能力不足。

同時孩子也因為依賴家長慣了,心理上不管遇到什麼事情,總會想著就算自己沒做好,都會有父母兜底幫忙。

2、孩子缺乏時間觀念。

應對孩子磨蹭的最好辦法,根本不是催催催

小一點的孩子因為沒有時間觀念所以導致他們拖拉,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大和生活經驗的增加,他們會有更好的時間觀念。

但是如果這個時候,家長不給孩子更多自主安排時間的機會,那麼孩子是沒辦法鍛煉出時間管理的能力的。尤其是孩子上了小學三年級之後。

3、孩子對所做的事情缺乏信心和不感興趣。

孩子如果對一件事情沒興趣也沒有做好的信心,那麼他們一定會將心裡的畏難情緒表現出來,就是體現在寫作業很磨蹭上。

4、故意磨蹭為了尋求關注或者消極抵抗。

拖延很大程度上其實是一種被動攻擊的行為,用來反抗其他人對自己的控制。

應對孩子磨蹭的最好辦法,根本不是催催催

美國心理學家Timothy Pychl博士的一項研究發現:專制、嚴厲的父母,更容易養出愛拖延的孩子。

但是其實,不管孩子磨蹭的深層次的原因是哪一個。都是孩子給父母的一種訊號,因為當父母對孩子的陪伴和關注變少的時候。

孩子就會透過各種方法來引起父母的注意,不認真寫作業便是其中一種。磨蹭的孩子,其實都有一顆想變好的心。

用定位速效法幫助孩子不磨蹭

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將一個班的學生分成ABC三組,前去10公里外的村莊。

A組的學生不知村莊有多遠,只讓他們跟著嚮導走。

剛走出去兩三公里,有學生開始叫苦了。

走了一半很多學生開始抱怨,還沒到村莊,所有的人情緒開始低落。

隊伍開始散亂,最後潰不成軍。

B組的學生僅知道距離目的地有10公里,中途沒有路牌。

應對孩子磨蹭的最好辦法,根本不是催催催

他們也是啥也不知道兩眼一抹黑就跟著嚮導走了。

走不到一半的時候有人開始叫苦,速度也越來越慢。

最後快要走到村莊的時候,有一學生高喊“加油”,學生們才振作精神、加快速度;

C組的學生不僅知道距離目的地有多少公里,而且途中設有路牌,上面寫有里程,他們走了多少還剩多少路程心中有數。

結果這組學生一路上精神飽滿。當他們累的時候,一看路牌就清楚地知道還剩多少路程,他們為了鼓舞士氣,還有人帶頭唱歌鼓勁,一個叫苦的人都沒有。

實驗的最終結果顯而易見,C組最快,B組次之,A組最慢。這就是著名的定位速效法。

同理,孩子磨蹭拖拉,跟目標不清晰、過程漫長有很大關係。

所以家長輔導孩子作業時,要學會教會孩子把每天的作業進行分解,變成一個個的小目標,

應對孩子磨蹭的最好辦法,根本不是催催催

然後計算出完成大目標的時間,讓孩子做到心裡有數。

並在孩子完成每個小目標時,給予孩子適度的表揚,提升孩子的成就感,進而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力。

那麼時間一長,孩子一想到做作業就開心,就不會想著去磨蹭和拖延了。

把孩子當成蝸牛養

作家張文亮曾經寫過一首散文詩叫《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

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得太快,

蝸牛已經盡力爬,

每次總是挪那麼一點點。

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

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

彷彿說:“人家已經盡了全力!”

我拉它,我扯它,我甚至想踢它,

蝸牛受了傷,它流著汗,

喘著氣,往前爬……

很多時候,我們的孩子就是那隻蝸牛,而家長就是那個死命催他,嚇唬他,責怪他的人。

應對孩子磨蹭的最好辦法,根本不是催催催

更何況,很多時候孩子其實比大人更想把事情做好。

但是他們的能力達不到,即使拼盡全力也達不到我們的要求。

曾經有這麼一個爸爸,躺在馬路中間哭求民警拘留,原因竟然是女兒做數學題,800減700等於900。

應對孩子磨蹭的最好辦法,根本不是催催催

看到這個新聞,讓人不禁感嘆,到底父母教孩子有多難。

其實沒有多難,難是因為大人習慣了用成人的標準來要求和判斷孩子的行為。

卻忘記了孩子只不過是有自己的成長規律而已。

而如果你把孩子當成蝸牛養,那麼大部分的焦慮和煩躁,就會慢慢的消失了。

在紀錄片《我不是笨小孩》中,就有這樣一個叫校校的男孩,然而他的“慢”並不是因為笨和磨蹭,而是因為他先天的生理缺陷——閱讀障礙。

應對孩子磨蹭的最好辦法,根本不是催催催

作為校校的媽媽,她的最終轉變讓人深思。

她說:“孩子嘛,沒有這個問題,也會有那個問題,總有一款問題適合你!”

對啊,那個孩子都不是完美的。孩子慢一點成長又有什麼關係,也是會有自己的閃光點的。

心理學家艾麗卡·雷斯切爾提出:孩子在磨蹭時是專注於眼前的事,那些不會磨蹭的孩子才是真的有問題。

畢竟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有的孩子是急性子,有的孩子是慢熱型的。

應對孩子磨蹭的最好辦法,根本不是催催催

雖然這麼說,父母真的要把孩子當成蝸牛養,還是需要有敢慢下來的勇氣的。

畢竟養育的路上太過於漫長,需要家長大量的耐心。

太多的催促,過度的焦慮,都只會擾亂孩子成長的節奏。

一旦孩子真的慢如蝸牛了,家長也要記得給孩子無條件的愛。

把4個孩子全部送進名牌大學的黑幼龍,曾說過這樣一段話:

“父母很容易認為孩子學習成績差就沒希望了,其實如果做到慢養,這樣的孩子將來可能更優秀。

應對孩子磨蹭的最好辦法,根本不是催催催

心理學家羅傑斯說過:愛,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也是深深地治癒。

所以哪怕孩子成長再慢,也不要替他們過早地下一生的結論。讓他們慢慢長大,慢慢探索自己的人生。

而我們放下焦慮,自然就會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親子關係上,你會發現,哪怕孩子慢如蝸牛。

但終有一天,他們會蛻變和加速成長。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