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職場媽媽不必愧疚,你需要的不是完美,“差不多”才是最佳境界

春末夏初,5月的第二個週日,又是一年一度母親節。世界之大,無論你走得多遠,有媽媽在,你就永遠有依靠、有後盾。然而,也許你不知道的是,大多數母親,從有了孩子的那一刻起,愧疚就如影隨形:愧疚於沒有給孩子更好的照顧、更優渥的生活、更全面的教育、更多的陪伴……美國女性心理學家哈麗特·勒納博士(Harriet Lerner, PhD)《媽媽的意義:孩子如何改變你的一生》一書中,對這種愧疚感進行了深入分析,並提出了消除母親們愧疚感的七種方法。

媽媽也曾是個小女孩兒,因為你,她才成為了堅強勇敢的媽媽。無論多忙,都記得給媽媽打個電話,世間的柔情與浪漫,別忘了給她留一份。如果你是一位媽媽,也請不要將太多生活中不能承受之重強加在自己身上,不為不可控之事過度愧疚,做自由、輕盈的女性。

01

母親的愧疚

如果你是一位母親,有一點你肯定深有體會,那就是愧疚。把孩子留在家裡去上班,你會感到愧疚;把工作丟下去照看孩子,你又會感到愧疚。當然,你也會為這愧疚本身而感到愧疚。

但是,你要記住,正是我們的社會鼓勵母親們培養這種愧疚,就像鼓勵她們去培育小花園一樣。因為有了這種既耗費時間又耗費精力的情緒體驗,才有效地阻止她們覺醒。

如果你為自己不是一個好母親而感到愧疚,那麼你不太可能會質疑“好母親”的傳統定義,當然你也不會追問是誰給出的定義。如果你對因為太疲憊而無法對孩子投入足夠的關注而感到愧疚,那你就不太可能去挑戰那些讓你為難的種種力量,不論這些力量是來自婚姻還是工作。愧疚感讓母親們視域狹窄,老是困惑於“我錯在哪裡”,永遠也無法成為個人或社會變革的主導者。

當然,愧疚感也並非一點都不好。我們希望父母親能有適當的愧疚感。愧疚是人類具有的一種基本情緒,可以激發我們去弄清楚我們最深層的價值觀,讓我們的行為與之保持一致。但是有的媽媽會被愧疚感拖累,以至於深感疲勞並且易怒。或者,相互衝突的需求使得她們無法隨時就位,也無法時刻保持聚精會神,無法與自己的事業保持合拍並處在最佳狀態。

職場媽媽不必愧疚,你需要的不是完美,“差不多”才是最佳境界

愧疚文化在20世紀四五十年代尤為盛行。當時,“好媽媽”都按規則行事,無私地將自己奉獻給孩子,將家庭生活中的任何問題都歸咎於自己,就連自己的不幸也認為是咎由自取。幾十年後,在我的同齡人當中,誘導女性愧疚感的各種資訊又在媒體上大行其道,將“事業型女性”和“居家媽媽”對立起來。這些錯誤的極端分類,都是女性主義惹的禍。

到我兒子馬修出生的時候,每個媽媽都感覺到害怕和愧疚,只不過感受的方式不同而已。“工作中的母親”被其他人警告,她們的孩子被剝奪了持續的母愛,因此生長髮育很可能會受到影響;家庭主婦們則被媒體描述成白痴,不去工作,整天對著打蠟的地板傻笑。母親們遭受攻擊,處於一種防禦狀態,這也使她們具備了對他人的不同選擇進行批判的能力,好像他人的不同足以成為對他人進行責難和評價的理由。

儘管女性主義思潮以及新經濟時代帶來了深刻的社會變化,但是許多媽媽仍然遭受過度愧疚和自責的折磨。儘管沒有支援性的家庭和社群關係,也沒有必要的社會支援和服務,母親們依然拼命地努力工作,可一旦孩子們出了什麼問題和不幸,她們仍然認為是自己造成的。

02

孩子的行為是你的成績單嗎?

社會學家菲利普·斯萊特(Philip Slater)提出,在一個以生產力為主導的社會中,母親想要創造一個完美的產品是很自然的事情,因為這樣她才能向自己、向母親乃至向整個世界證明自己完成了一項出色的任務。

別人評價我們,不止看我們自己的行為,還要看我們孩子的行為,可是孩子的行為雖然會受到我們影響,卻是我們無法控制的。

一方面,我們被告知,孩子不應該被看成是我們生命的延續——孩子們是獨立的生命體,我們甚至不應該希望他們變成什麼樣子,或者看起來是什麼樣子,或者為了我們取得什麼樣的成就。另一方面,母親們依然被人評價,評價的標準仍然是孩子的行為,好像孩子們是一面面鏡子,能反映出我們的任務是完成得好還是壞。

職場媽媽不必愧疚,你需要的不是完美,“差不多”才是最佳境界

母親們非常清楚,什麼時候人們在評價她們,因此常常為此偏執發狂也是可以理解的。當一個孩子成為負面關注的焦點時,母親們感受到的情緒體驗是非常複雜、難以理解的:她們會因為身為母親的過失而愧疚(誰都有過失);她們會因為自己為人之母的行為被評價而感到羞辱和尷尬;她們會遷怒於孩子,因為孩子讓自己難堪了;她們會對那些品頭論足的人懷恨在心;同時,她們會擔心孩子的問題。這些錯綜複雜的情緒反應使得母親無法彙總協調各方面的資源,以一種冷靜的方式去解決問題。

當孩子出現問題時,家人或者外人都會不約而同地去責備某個人,這種情況很常見。有時候,最先出現的是父母親之間互相責備——“這一定是來自你家族中的基因造成的”——有時候,這種話雖然沒說出來,可是不言自明。責備自己或者孩子的父親都是很正常的反應,但是我們一定要闖過這一關。

03

你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麼強大

某個媽媽可能確實做得很糟糕,甚至讓人討厭,但是她也絕不可能單方面地就能造成她的孩子自殺、精神分裂、反社會或者其他的病態。她一個人也沒法讓她的孩子去偷竊、患上偏頭痛、用拳頭砸別人的鼻子或者做個全A的學生。我們可以努力去控制和改變自己的行為,但是我們永遠沒辦法控制孩子對我們的行為做出的獨特反應。我們也控制不了孩子所處的直接環境,以及他們所生存的更大的世界。

事實上,有些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表現出特有的脆弱和敏感。心理學家羅恩·塔菲爾(Ron Taffel),也是《用心做父母》(Parenting by heart)這本書的作者,是“問題孩子”專家。他在書中寫道,有些孩子不與人擁抱,不親吻,也不與人接觸,對別人給予的愛沒有迴應;這些孩子有自我調控方面的問題,常失控,大喊大叫停不下來,不服從;他們的注意力常常牢牢地固定在某一個地方,很難轉移,成人很難打破他們的注意力模式,讓他們去做另一件事;他們不能準確地進行語言解碼,所以只能從圖畫和視覺線索中去學習;他們具有某種“感覺防禦”,這意味著他們無法控制和管理傳遞給他們的強刺激;他們有很多的注意和學習方面的問題,例如感覺統合失調,廣泛性發育遲緩等。在正常的課堂上教授這些孩子,或者普通的家庭教育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不尋求幫助,你永遠弄不明白怎樣讓他們學習。

職場媽媽不必愧疚,你需要的不是完美,“差不多”才是最佳境界

正如塔菲爾所指出的那樣,不同孩子的興趣點千差萬別。為孩子的問題感到愧疚,並且認為自己應該為這些問題負責是沒有意義的。這就好比你女兒是班裡唯一一個不戴眼鏡看不清黑板的孩子,你為此深感自責,但是毫無意義。

很多人的心裡仍然保留著這樣一個傳統,一遇到問題就向母親們興師問罪。母親們毫無疑問是凡事參與的那個人,她們更多地參與家庭事務,更勞累,更擔心,更可能一人分飾兩種角色(在職場女性和家庭主婦兩個角色間來回切換),因而也是更多被自己以及他人評判的人。

04

母親們消除愧疚感的七種方法

愧疚感是天生的,也是母性的特點之一,因此很多人和你一樣飽受困擾。

愧疚感不是絕症——你死不了。

就像唸咒語一樣重複以下內容:“我為我自己的行為負責,不為我孩子的行為負責。”意思是說,你盡力而為就好,不要再認為自己是萬能的,很多事你控制不了,包括孩子是什麼樣的人,孩子怎麼想,有什麼感覺,以及有什麼樣的行為。

你要明白愧疚感有時候也是有用的,它會讓你的行為往好的方面發展。例如,它會激勵你去向孩子真誠地道歉。家長學會道歉,無論對自己還是對孩子都是好事。當然,沒完沒了的“對不起”會變得無意義,而且還可能讓孩子覺得我們沒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行為。但是,不會在適當的時候道歉是良好關係的一大障礙,因為孩子有很強的正義感,真誠的、沒有任何心理壓力的道歉會培養孩子寬容的性格。母親一般比父親更容易向孩子道歉,因為母親承認自己的不足和錯誤更容易讓人接受。不過,母親的責任感和愧疚感常會過度,這就使得她們很難完全體會到孩子的痛苦,或者說一句看似簡單的話。

職場媽媽不必愧疚,你需要的不是完美,“差不多”才是最佳境界

記住,不要因為別人說幾句就認為自己沒當好媽。有本事讓他們自己親身試一試。只聽那些對你有幫助的反饋,遠離負面評價。別人對你說三道四,都是他們自己的事,跟你沒什麼關係。

不要自責。某個問題或模式對孩子有負面的影響,這可能是家長在其中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我們要及時發現並且改變這種狀況。自我反思、評價以及改變是自我愛護的關鍵,它們不會發展成自虐或自責。

追求完美就像追求瘟疫一樣,要不得。我在安妮·拉莫特(編者注:Anne Lamott,美國作家)的部落格中看到過這樣一句評論,這句話是送給某位懷孕的搖滾巨星的:“千萬別忘了,做父母做到差不多好就行了,這是我們很多時候追求的最佳境界”。這句話堪比諸多名言警句,完全可以貼在冰箱上勉勵自己。完美主義,尤其是你本人的完美主義,在任何地方都是為母親者的大敵。

職場媽媽不必愧疚,你需要的不是完美,“差不多”才是最佳境界

《媽媽的意義》

作者:[美] 哈麗特·勒納

職場媽媽不必愧疚,你需要的不是完美,“差不多”才是最佳境界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