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他發明了漢字“她”,兩度玩笑之言變讖語,“害死”徐志摩和自己

讖語[chèn yǔ] 釋義:迷信的人指將來會應驗的話。

1920年.劉半農在旅歐回國的郵輪上,出於對祖國的思念,用淺顯的白話語寫就了一篇散文詩《教我如何不想她》,讓他沒有想到的是,當這首詩傳回國內竟迅速走紅。後來趙元任為其譜曲,這首詩歌被傳唱到了大江南北,尤其頗受當時年輕男女的喜愛,因為他們把它當做了描寫男女之情的言情詩了。

他發明了漢字“她”,兩度玩笑之言變讖語,“害死”徐志摩和自己

劉半農在詩中用到了漢字“她”用以指代女性的第三人稱,這在之前從未出現過的新代詞。在當時,人們對於第三人稱的男、女、物三者是不區分的,全部用“他”字代替,而在文言文中用的較多的則是“之”字。1917年,劉半年首次提出了用“她”對應英語中的“she”,因為在當時的翻譯文章中,人們常常將“she”翻譯成“那女的”、“他女”,由於“she”是常用詞,因此在文章中出現了長篇累牘的他女的、那女的,讀上去很不適應,影響流暢性,看起來也不美觀,降低了漢語的觀賞性。1920年,劉半農在報紙上刊文討論了使用漢字“她”指代女性第三人稱的必要性,並且提出對於第三人稱的物也要專門造一字加以區分。

他發明了漢字“她”,兩度玩笑之言變讖語,“害死”徐志摩和自己

由於1915年劉半農接觸到了《新青年》雜誌從而結交了胡適等人,從此便加入了提倡“新文化”的陣營,他認為複雜的漢字已經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因此未來的漢字將要逐步被拼音組成的羅馬字代替,並且在漢字到羅馬字的過度階段可以先使用簡化字,併為此整理了宋代以來使用的簡化字,用以證明漢字簡化的乃時代的趨勢。1949年以後,大陸地區開始全面推廣簡化字,之後關於是否用表音羅馬字代替漢字的討論中,擁護漢字的專家勝出,羅馬字作為漢語拼音起輔助作用。其實如果當年拼音取代了漢字,那就會出現如今韓語同樣的困局,不僅無法用文字簡明正確的表達語意,而且我們再也寫不出感情優美豐富的漢字文章了。

他發明了漢字“她”,兩度玩笑之言變讖語,“害死”徐志摩和自己

而劉半農不會不知道,因為早年的他正是一個流行小說的寫手。由於家境並不富裕,同弟弟一起離開安徽老家來到上海闖蕩的他起初靠向連載報刊投稿言情甚至是豔情的小說過活。由於精彩的文筆,他的讀者越來越多,下到市井百姓上到名儒大家,其中就包括蔡元培。1917年在蔡的邀請下,劉半農一躍成為北大的國文教授,然而當時北大的諸多同仁卻不願與其同伍。一是因為他本是一個寫言情小說的二流作家,而是因為他的學歷——高中肆業。

其實年輕時劉半農還是很聰慧的,之所以沒能完成學業,是因為1911年正在讀高中二年級的他因為辛亥革命,所在學校被迫停辦了。為了彌補學歷的不足,在北大當了三年教授後他選擇去歐洲留學。在此期間,他找到了一生最愛的學問——實驗語音學,並最終為之付出了生命。在歐洲獲得博士學位後,他開始研究國內的方言,他透過語音測試,收集整理了我國各地數十種方言,還發明瞭許多語音實驗儀器,他把後半生的全部精力都用在了語言研究上,儼然從一個小說家變成了一個科學家。

他發明了漢字“她”,兩度玩笑之言變讖語,“害死”徐志摩和自己

關於他的死亡,既有不幸地悲情色彩,期間又有一個詼諧的小故事,這一切都源於他的一張“烏鴉嘴”。1934年,他率領團隊前往內蒙地區收集當地的方言和風俗,期間曾住宿時其他人都睡在炕上,唯獨他帶了一張摺疊的軍用床,他臥在床上,故作僵硬裝,向眾人打趣說:“像不像是停柩中堂啊?”。老劉平時開玩笑慣了,眾人並未覺得這忌諱之語有何不妥,紛紛鬨堂大笑。誰曾想到,玩笑之言再次成了可怕的讖語,他在途中被毒蟲叮咬感染,由於地處偏遠未得到及時救治而死。

他發明了漢字“她”,兩度玩笑之言變讖語,“害死”徐志摩和自己

其實這並不是他的第一次玩笑話應驗成讖了,早在三年前,在一次朋友宴會上,徐志摩說道:“我明早六點南飛,明晚此時,當與小曼共飯也”。同桌的劉半農老劉聽到他要坐飛機,便打趣稱坐飛機太危險,自己是不敢坐的,要他自己注意。而徐志摩不以為意,附和道:“我要是出了什麼事情,你可要為我做輓聯哦”。結果第二天,徐志摩乘坐的飛機失事,命喪當場。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