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娃兒》:培養科學育兒的家長,打破農村“只養不教”的落後觀念

《娃兒》是我無意看到的一部公益紀錄片,鏡頭深入到中國的農村,記錄了普遍的農村兒童的養育情況,反映了農村普遍存在的一些問題。從小在農村長大的我,看了以後很有感觸:這就是農村留守兒童真實的現狀。紀錄片歷時一年多拍攝完成,很有現實意義,既有農村孩子最真實的一面,也有生活的無奈和收穫的喜悅。

拍攝的地點在,陝西省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村:十二嶺村,在這個村子人均年收入3600元。中國現在0到3歲的孩子大概有5100萬,農村的孩子大概在40%到50%左右。在農村,生活的壓力迫使孩子和父母分居兩地,0到3歲的兒童多數是有爺爺奶奶來撫養,奶奶不在或者帶不了的,由媽媽在家帶孩子。

《娃兒》:培養科學育兒的家長,打破農村“只養不教”的落後觀念

奶奶的教育方式:“不要”和“打手”,是農村最普遍的養育方式

垶傑是一位1歲9個月的男孩,父母常年在外面打工,因為工作不固定,所以沒辦法帶他在身邊,只能放家裡交給老人照看,垶傑從9個月開始就成了留守兒童。垶傑的爺爺得了腫瘤,家裡的事情大多靠奶奶自己,垶傑還有一個姐姐。

1歲後的孩子大多由奶奶照看,那個年代的老人沒有讀過書,觀念也比較守舊,意識不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在農村大部分爺爺奶奶怎麼帶孩子?就是抱著孩子玩,哄他睡覺,給他吃飯,對孩子的教育很少,也不知道該怎樣去教育,和孩子之間沒有任何有效的交流。因為農村人的觀念是,小孩子他聽不懂,沒有必要進行交流。

垶傑看到錘子覺得好奇拿了起來,爺爺嚇唬他

“打手”

讓他放下。垶傑想摸一摸廢棄的交通錐,奶奶制止“

不要

摸。”奶奶削萵筍,垶傑看到萵筍想拿,奶奶制止他“

不要

拿,放下”,隨後亮出了用來

“打手”

的棍子。垶傑拽姐姐頭髮,看到奶奶快速離開就知道又去拿棍子了,他趕緊回到家還是被

“打手”

如果沒有外在服務提供的時候,養育的方式很難改變,農村缺乏兒童早期發展服務,商業性的親子機構不會選擇去農村開展。

《娃兒》:培養科學育兒的家長,打破農村“只養不教”的落後觀念

理念先進的“兒童活動中心”進駐農村,提供養育指導

0到3歲,是孩子大腦和心理發展的黃金時期,為孩子的行為、性格、人格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孩子是一樣的並不分城市和農村,都有各自獨特的優勢,但是大山裡的孩子條件比較落後,教的比較少。如果農村孩子的潛能沒有得到發展,對國家來說是很嚴重的人力資源浪費,因為農村孩子的佔比在40%左右。

陶行知曾說:“小學教育為建國之根本,幼稚教育為根本之根本。”

“兒童活動中心”就是為村子的孩子提供一個玩耍的場地,為家長提供親子活動指導方案,讓家長知道怎麼去和孩子玩,怎樣去引導孩子發展他的精細運動、語言能力、認知能力、社會情感等各方面。

孩子不斷地完成任務並獲得鼓勵,會讓孩子有成就感更願意去探索。

天天媽媽是活動中心的管理員,負責開門、衛生照料以及在活動中心開業前通知到村裡所有符合條件的兒童,活動中心的作用就是教會家長怎樣和孩子有效的玩耍、互動。從家庭的角度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和創新能力,讓農村的孩子適應20年以後更高的發展要求。

《娃兒》:培養科學育兒的家長,打破農村“只養不教”的落後觀念

城鄉之間的差異化教育理念,面臨的困境

活動中心開門的第一天,北京大學的羅教授來給家長培訓關於孩子的知識,村裡的孩子都來了,垶傑爺爺帶著姐弟倆也來了。正在講課的羅教授被一陣吵鬧打斷了,垶傑把一個孩子的鼻子咬流血了。從垶傑來到活動中心,已經咬傷了兩個孩子,垶傑奶奶抱起垶傑就在屁股打了一巴掌。

羅教授認為,出現的問題也是教育的時機,比起自己和家長講兒童的發展有多重要,不如示範給家長看。孩子有表達需要的權利,垶傑需要改變的是表達的方式。

他的需求是想和孩子一起玩,家長要注意到孩子的需求,發現他的表達方式有問題時,讓他停下來該告訴他怎樣去正確地表達,這時候家長和孩子之間也有了互動和交流。

垶傑在家裡手也是閒不住,不是抓這裡就是撓那裡,奶奶說他壞得越來越氣人,帶著垶傑來到了活動中心玩耍,奶奶一眼沒看到垶傑又把一個孩子的嘴巴摳的流血。奶奶生氣地帶走了垶傑,不許他和小朋友一起玩了。

《娃兒》:培養科學育兒的家長,打破農村“只養不教”的落後觀念

養育師來到垶傑的家裡,想要和奶奶針對孩子打人這件事進行溝通。孩子一直在鬧,嘴裡喊著已經去世的“爺”,但奶奶和養育師都以為垶傑再要“煙”,安慰他“煙不在了,被丟了”、“煙被吸了”,這樣的對話加劇了垶傑的哭鬧,導致奶奶和養育師的交流終止。奶奶在養育師走後就把垶傑關進了黑暗的房間,不理會他的哭喊。

奶奶和養育師都不明白,這個階段孩子“以詞代句”的發展規律。解決鄉村兒童養育問題的根本,在於培養高素質有科學育兒能力的家長。

留守兒童,因為父母不在身邊,比較缺乏安全感。垶傑表現的就比較暴躁,不願意用語言願意用行為去表達自己的需求。如果看護人能把好的教育理念付諸實踐,一步步地去引導他們,孩子就有可能發展得更好。

垶傑有幾次沒有去上課,養育師來到了垶傑家裡,這是紀錄片裡第一次見到垶傑的媽媽,漂亮時尚像個城裡人,垶傑9個月時放在家裡,自己在外面呆習慣了很少回來。養育師反饋說孩子的脾氣大和媽媽沒有帶他有很大關係,這個階段如果養成的習慣不好,以後改正很難。垶傑媽媽也很無奈,即使自己在家孩子也是一直跟著奶奶,現在剛跟自己熟悉了,自己又要走了。

《娃兒》:培養科學育兒的家長,打破農村“只養不教”的落後觀念

“愛”在黃土地上代代流傳

奶奶除了照看倆孩子還要照顧老伴,垶傑的爺爺身患腫瘤,但他已經放棄了治療,因為醫生告訴他這個病想看好是不可能的了。垶傑過了2歲生日,爺爺已經躺在床上不能動了,即便如此老人也沒有把兒子兒媳喊回來,直到病重垶傑爸爸才趕了回來。

他想要帶父親去城裡看病,被父親拒絕了:“城裡去不得,一天就是好幾千,你回來伺候我就是孝心。”老人先是為子女付出,接著為孫子付出,直到自己生命的最後想的還是為子女省錢,別拖累了孩子。

垶傑爸爸問父親:“痛嗎?”父親回答:“痛”接著又說“沒那麼痛”。脫口而出痛的是感受,刻意補充的不痛是為了寬孩子的心。

垶傑爺爺去世後,垶傑爸爸又要出去打工了,他走時去父親墳前燒了紙,告訴他年底就回來。垶傑繼續由奶奶照看,繼續趴在奶奶背上的垶傑又成了留守兒童。父母愛他們嗎?當然愛,奔波勞碌就是為了孩子過得好。

垶傑的姐姐想媽媽了就翻看爸爸媽媽的結婚相簿,她很懂事,她知道父母出門是為了什麼,父母走的時候也不哭。農村的孩子懂事得早,最先學會的就是獨立。

《娃兒》:培養科學育兒的家長,打破農村“只養不教”的落後觀念

從她們身上,看到了農村兒童早期教育的希望

村裡的支部書記,

在紀錄片裡她只出現過一次,但她已經認識到了農村兒童早期教育的缺失,並有想要改變的現狀的想法,在得知“活動中心”的目的後,表達了村裡對這個專案的渴望。

村裡樂於接受新理念的年輕媽媽,

作為管理員的天天媽媽,喊村裡符合條件的兒童家長去聽羅教授的培訓,年輕人非常樂意地接受了邀請,認為帶孩子也要不斷的學習進步。

天天媽媽,

垶傑愛打人愛咬人的行為她很清楚,還是願意帶著垶傑去自己家裡,讓天天和垶傑一起玩耍。她說小孩子自己會交朋友的,她願意給孩子機會,對垶傑和天天都是機會。當垶傑奶奶制止垶傑玩拖把的時候,天天媽媽說“只要不危險的東西,就讓他玩,因為越禁止他越好奇。”

垶傑奶奶,

在垶傑爺爺走後,垶傑奶奶每天都帶孩子去活動中心,說明老人心裡是有教育好孩子的意願。蔡教授讓奶奶嘗試一週不“打手”,奶奶從剛開始直截了當的表示“做不到”,到後來的願意嘗試,並歡迎大家為她提供經驗和她交流,奶奶希望在教育孩子方面進步,也願意做出改變。

這些看護人在發生著改變,看護人的改變也帶動著孩子的發展和改變。如果孩子在生命早期就打下比較好的基礎,從長遠來說,孩子以後收穫會更大。

紀錄片最後奶奶用卡片教孩子識物,還學會了給孩子激勵和反饋,雖然有些自己也搞不懂,但已經在進步了,不是嗎?從她們身上我看到了農村兒童早期教育的希望之光。

大玉兒,一位有想法的媽媽,用文字傳播育兒經驗,關注看更多育兒知識。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