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李東垣的一方,可補脾益肺,清陽升而濁陰降

昇陽益胃湯是金代李東垣所創,收錄在其著作《內外傷辨惑論》及《脾胃論》之中,具有補脾益肺、升舉陽氣、祛風除溼清熱的功效,主治脾胃虛弱,脾陽不升,溼熱內停,兼有外感風寒表證。其原方主治“肺之脾胃虛”,《肺之脾胃虛論》說:“怠惰嗜臥,四肢不收……體重節腫,口苦舌幹,飲食無味,食不消化,大便不調,小便頻數者,兼見肺病,灑淅惡寒,慘慘不樂,乃陽氣不申故也”。

李東垣的一方,可補脾益肺,清陽升而濁陰降

脾居中焦,是人體氣機升降的樞紐,被稱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主運化,主升清,主統血,脾在五行中屬土,脾土可生肺金,肺主通調水道,為水之上源,為水液代謝的樞紐,故脾和肺之間有氣的生成和水液代謝的相互作用。脾喜燥而惡溼,脾為陰土,當然胃為陽土,脾的陽氣易衰,即溼邪侵犯人體,最易傷害脾陽,脾陽虛衰,不僅可致溼濁內困,還容易引起外溼侵襲。人體脾陽虛弱,不能勝溼,溼為陰邪,溼性重濁膩滯,故感到體重節痛,四肢乏力;中焦不能運化水谷精微,傳化失宜,故不欲食,飲食不化,二便不調;土不生金,母病及子,肺氣不足,不能布化於皮毛,溫煦皮毛不足,則微微惡寒。脾胃之氣不足,陽氣不能上升外達,因此說“乃陽氣不升故也”。

李東垣的一方,可補脾益肺,清陽升而濁陰降

本方的藥物組成為黃芪二兩,半夏、人參、炙甘草各一兩,防風、白芍、羌活、獨活各五錢,橘皮四錢,茯苓、澤瀉、柴胡、白朮各三錢,黃連二錢,生薑五片,大棗二枚組成。該方由六君子湯加羌獨活、防風、柴胡、黃芪、白芍、黃連、澤瀉、茯苓組成,此方從整體來看,是一個補益的方劑,六君子助陽益胃,重用黃芪,以補肺而固氣;羌活、獨活、防風、柴胡,除溼痛而升清陽;芍藥斂陰而調榮止痛,又可防止風藥傷陰太過。茯苓、澤瀉,瀉溼熱而降濁陰。少佐黃連,以退陰火。綜觀全方,遵《內經》“勞者溫之”,“陷者升之”之旨,補中有散,發中有收,縱橫開闔,升降相得,清溫並施。陽氣得“伸”,正旺而邪服。

李東垣的一方,可補脾益肺,清陽升而濁陰降

昇陽益胃湯主證脾虛、溼熱、痰溼,寒熱錯雜,舌苔黃白厚膩為主要表現,脈象相對濡弱。本方證的病機在於脾胃虛弱,滯留中焦,阻遏一身陽氣,清陽不升,濁陰不降。凡勞傷脾胃,痰溼內蘊,谷氣不盛,陽氣下陷諸症,都可用此方治療。費伯雄在《醫方論》中論到昇陽益胃湯時,說:“東垣論飢飽勞役,陽陷入陰,面黃氣弱,發熱者,當升舉陽氣,以甘溫治之。此真卓識確論,為治陽虛發熱者開一大法門”。但對於上實下虛的患者,則應忌用,故費伯雄又說:“方中輒用升、柴,恐上實下虛者更加喘滿。在東垣必能明辨,當病而投。後人若執定此法,一概施之,則誤人不淺矣”。

李東垣的一方,可補脾益肺,清陽升而濁陰降

總之,此方是以甘溫益氣之品,配伍祛風昇陽藥,使脾氣健旺,清陽得升,濁陰得降,臨床凡遇具有脾胃消化功能障礙者,只要其病機相同,不論其病位在肝、肺、腎、膀胱、衝任等部位的疾病,均以本方辨證治療,皆可收到良效,足見異病同治之妙。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太陽說易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