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漢武帝為何反對“無為而治”,而極力推崇董仲舒的儒家治國思想?

開篇思考

漢武帝劉徹,對於漢朝,乃至整個中華民族的歷史都是有深遠影響的。他是一個天生統治者,一個具有超我意識的帝王,他有著特有的人格魅力,即便千年以後再看漢武帝,依然能感受到他的光芒。

而這樣一位帝王,為何極力反對“無為而治”,而極力推崇董仲舒的一整套儒家治國思想?

漢武帝為何反對“無為而治”,而極力推崇董仲舒的儒家治國思想?

漢武帝劉徹

“無為而治”對於漢朝前期統治的意義

1、“無為而治”是黃老之學所推崇的一種治國方略。

所謂的“黃老之術”是

黃石公學派與老子學派

的總稱,是道家學派的重要分支。

黃老之學既包含了哲學思想,也包涵了政治思想。其中的政治理念就是“無為而治”,是讓統治者透過省苛事、薄賦斂、毋奪民時、恭儉樸素這一系列的寬民政策而治理國家。所說的“無為”並非是不作為、不做事,真正意義上的“無為”簡單來說就是“不擾民”,透過不擾民而達到真正的作為。

漢武帝為何反對“無為而治”,而極力推崇董仲舒的儒家治國思想?

黃石公學派

2、漢朝初期的社會環境是推出“無為而治”的根本原因。

因為經歷了秦朝末年與楚漢爭霸兩次戰亂,百姓的生活水平已經下滑到了所能承受的最低範圍。在這個期間推出“無為而治”就是要透過統治者上層開始,減少對底層百姓的剝削,降低刑罰對百姓的壓迫,透過“無為”,達到恢復民間生產的目的。此外,也要透過“無為”而儘可能的達到一種君、臣合心,上下團結一致的朝政氛圍。

3、“無為而治”這一治國理念的執行,達到了統治者所追求的政治目的。

百姓迅速

恢復了生產,統治內部也幾乎沒有新生矛盾。無論是從民間來講,還是從國家整體來講,都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雖然說是“無為而治”“輕徭薄賦”,但民間生產的快速恢復也使得漢王朝中央統治的財富迅速增加,

漢武帝為何反對“無為而治”,而極力推崇董仲舒的儒家治國思想?

老子學派

4、“無為而治”雖在恢復生產上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但隨之而來的問題也顯現出來了。

因為“無為而治”,所以就忽視了刑罰的重要性。這也就造成了漢朝初期,有很多地方豪強迅速的發展起來。如果任其發展的話,一旦地方豪強發展到一定的水平,他們同樣也會威脅漢王朝的統治。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一政治思想的意義

我們必須明確一點,這裡的儒術已經不再是孔子的儒家思想的原貌。雖然把他稱之為儒,其目的只不過是要借用孔子的民間影響力更方便的推行這一政治思想。董仲舒所推崇的儒術中,包涵了幾乎他與漢武帝能夠想到的,有助於維護封建統治的思想,儒術只是總稱。

根據秦王朝滅亡的教訓,漢武帝與董仲舒希望用這種方式來提高多數士族的地位,以得他們的支援。同時還

創造性

把宗法制度與宗法思想結合起來

,透過一種類似於宗教的方式來控制並引導底層人民的思想走向。“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目的說白了就是聯合大多數計程車族,同時控制百姓思想的獨立性來維繫其封建統治。

漢武帝為何反對“無為而治”,而極力推崇董仲舒的儒家治國思想?

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上面我們提到了,因為“無為而治”所帶來的社會弊端。這種社會弊端雖然沒有構成對封建統治的威脅,但已經產生了嚴重的社會危害。地方豪強與底層百姓已經形成了新的社會矛盾,而且底層百姓已經開始使用武力來反抗這些豪強的壓迫。之所以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種外儒而內法的政治措施,其目的也是要解決豪強所帶來的社會危害。

漢武帝為什麼極力推崇這種治國思想

1、無論是哪種治國思想,其根本目的都是為政治服務的。

“無為而治”所帶來的隱患,已經很明顯的表現出來,他不再適合漢武帝所處的社會環境,所以必須要對此進行改變,透過總結前人的教訓,我們可以得知秦朝統治者一味的推崇法家思想,對百姓形成的壓迫將會引起巨大社會動盪。而“無為而治”的放縱又少了法律的制約,會造成新的社會矛盾。純粹的使用儒家思想,士族地位過高,不利於皇權的唯一性。所以推出了這種摻雜了道家、法家、儒家等多種學說的新的治國思想。

2、漢武帝是一個具有強大超我意識的封建君主,他所要做的事情沒有什麼力量可以阻擋。

給大家看幾個時間點:

公元前135年竇太后病逝,漢武帝從此開始真正意義上的親征。

公元前134年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治思想,漢武帝接納,並加以實施。

公元前130年,漢武帝派兵出征匈奴。

從這幾個時間點,我們可以做一個假設。漢武帝在竇太后去世後,推出新的政治思想,也是從某種程度上為後來的征戰做鋪墊。“無為而治”的核心思想就是不擾民,但是作為有強大超我意識的漢武帝,徵匈奴就是他必須要完成的一個目標。但是這一目標是違背了之前的治國思想的,所以他為了自己的目標必須推翻前一個思想。

3、在竇太后的時代,竇太后給漢武帝帶來的壓制早已引起漢武帝的不滿。

但竇太后那時在朝中擁有很強大的政治力量,漢武帝無法反抗。竇太后死後漢武帝迫不及待的就推翻竇太后時代的治國理念。目的有兩個,一個是打破竇太后對朝廷的影響,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告訴人們誰才是天下的主人。另一個把對竇太后的怨恨轉化為對其治國理念的改變。

漢武帝為何反對“無為而治”,而極力推崇董仲舒的儒家治國思想?

竇太后(劇照)

結論:

漢武帝之所以打破了竇太后無為而治的治國思想,而極力的推出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治國思想,說到根本還是為了加強皇權的統治。要透過對士族與底層百姓的控制,穩固其封建王朝。而且,作為具有超我意識的漢武帝,他是有自己的抱負的。“無為而治”的治國思想不利於完成他的政治抱負,他只有拋開“無為而治”,才可以更好

完成自己的抱負。

畫外音:

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姍姍其來遲。——劉徹

《李夫人歌》

在絕大多數人們的印象中漢武帝沒有什麼詩歌的作品,很少有人去想象這個獨一無二的千古帝王寫詩的時候是什麼樣子的,而這首《李夫人歌》就是漢武帝為追憶李夫人而作的,這首詩不僅是漢武帝少有的詩歌作品,也是文學史上第一首專門為悼念

而作

的詩歌。

參考資料:《漢書》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