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時尚/ 正文

以前中藥都白煎了,一張圖告訴你如何煎中藥,5點事項要掌握!

以前中藥都白煎了,一張圖告訴你如何煎中藥,5點事項要注意!

以前中藥都白煎了,一張圖告訴你如何煎中藥,5點事項要掌握!

中藥的正確煎煮方法

一、煎藥容器以砂鍋為最好,搪瓷器皿次之,不鏽鋼鍋更次之,嚴禁用鐵器。

二、中藥入煎前一般應先用水浸泡30分鐘以上。加水量一般以浸過藥面2-5釐米為宜。大劑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藥物可適當增加水量,防止煎幹、煮焦。浸泡的目的一方面是去掉表層灰塵雜質,另一方面讓水進到藥材內部去,讓藥性開始慢慢溶解出來。

三、煎藥時間應根據藥性而定,一般藥物煮沸後再煎煮30分鐘。但是不同類的藥物 煎煮時間有一定區別。

解表藥、清熱藥、芳香類藥物不宜久煎,沸後煎15-20分鐘就可以了。因為解表藥一般都是辛味的,藥性比較容易出來,煎久了之後藥效就揮發掉了。比如桂枝,麻黃,防風這一類不宜煎太久。

芳香類的藥,也是同樣道理,煎久了藥性就揮發掉了。

清熱類的藥,煎太久的話,藥性會發現改變,也不宜久煎。

滋補藥先用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鐘。

滋補類藥物適合煎久一點,煎的越久越純,滋補效果越好。

比如四物湯,八珍湯這類,就適合煎久一點。

一副藥一般可以熬2到3次,第一次藥性可以出來約40%,第二次可以出來約30%,第三次出來的藥性可能到20%以下了。

你如果想要節省一點就可以熬三次喝,如果覺得第三次的 藥性太低了,就可以熬2次後倒掉。

四、煎藥量:兒童每劑100-300毫升,成人每劑400-600毫升,一般分兩次服用。

特殊藥物的煎煮方法:

“先煎藥”:將“先煎藥”煮沸10-15分鐘,再加入其它藥同煎。先煎的主要目的有2個,一是去掉毒性,比如附子先煎40分鐘,可以去掉毒性。還有一個目的是有些礦石類的藥物藥性不太容易出來,像石決明,龍骨,牡蠣這類,先煎一段時間可以讓藥性充分發揮。

“後下藥”:在一般藥即將煎至預定量時,投入“後下藥”同煎5-10分鐘即可。一些容易揮發類的,比如藿香就是要後下;還有大黃這類藥也是後下,因為大黃久煎之後就沒有瀉下功效了。

“烊化藥”:待藥物煎好後,取藥汁,加入“烊化 藥”微火煎煮,不斷攪拌溶解即可。比如阿膠這類,都是烊化後再入藥。

“包煎藥”:將“包煎藥”用藥用紗布包紮好,與其它藥同煎。包煎的目的是將粉末狀藥物或者顆粒太小的藥物或者帶有毛絮的藥物包起來,防止他們漂浮在湯藥裡影響服用。

像粉末狀的珍珠母,顆粒過小的車前子,帶毛絮的辛夷花都是包煎的。

正確的服用時機

有些藥適合飯前服用,有些藥適合飯後服用。

很多人搞不明白,也記不住,我來把簡單的道理跟大家講講。

適合飯後服藥的情況

用飯把藥蓋住,讓體內充分吸收藥性的,飯前服用好,比如補益藥:六味地黃丸,補中益氣丸,生脈飲等。

想要把氣“震”下去,先吃藥,再蓋一層飯,比如止咳平喘藥,那就應該先吃藥,再吃飯。

適合飯前服藥的情況:

考慮到藥的偏性對胃有刺激,所以對於胃功能不好的人,儘量是先吃點飯墊一下胃,再吃藥,減少對胃的刺激。

尤其是吃藥容易犯胃嘔吐的人,建議先喝點粥,再吃藥就會好很多了。

當方子裡有偏性較大刺激性較強的藥物,比如干姜,乳香,旋復花這些藥物,一般都是建議飯後服用。

當方子裡有苦寒藥物,比如黃連,黃柏等這些苦寒藥物,也是建議先吃點飯填下肚子,減少藥物對胃的刺激傷害。

適合睡前服用的情況

既然湯藥是為了改善睡眠,那就睡前1個小時左右服用,這樣讓藥效起作用,讓自己儘快入睡。

特殊情況:

如果湯藥是用來治痛經的,那就在痛的時候喝效果是最好的。

如果湯藥是用來調月經的,那就在月經期間服用。

如果湯藥是用來給女性補氣血的,那就要避開月經,在月經結束後開始服用效果最佳。

服用方法:

有些湯藥適合一口悶,有些湯藥適合慢慢品;

有些湯藥適合趁熱喝,有些湯藥適合涼點喝。

想要藥性走的猛一點,就一口悶,比如瀉下通便的承氣湯,一口氣喝下去就比較好。

而有些溫補的藥,需要慢慢喝,讓脾胃慢慢的吸收。還有一些想要作用在咽喉時間久一點的,比如治療慢性咽炎的湯藥,就適合小口小口品。

溫陽散寒的,或者用來散寒解表的,就適合喝熱一點的。尤其是感冒的湯藥,喝熱點的出身汗效果比喝冷的效果好很多。

用來清熱的,就適合喝涼一點的。

其實,這些道理都是非常好理解的,把背後的道理想明白,自然知道怎麼做。

文章來源:公眾號赤腳有醫說醫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