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美食/ 正文

一個律師想把葡萄酒拉下神壇,卻把自己送上神位。品酒之王誕生記

一個律師想把葡萄酒拉下神壇,卻把自己送上神位。品酒之王誕生記

羅伯特·帕克

你是否也有這樣一個印象:西方國家的老百姓應該對葡萄酒很瞭解吧。法國的老百姓對本國的葡萄酒如數家珍;義大利的老百姓隨時品評著紅酒;西班牙的老百姓餐餐配紅酒·····。其實根本不是這樣,你一定難以想象在1980年代之前,西方國家的老百姓對葡萄酒的認知也非常有限,更別談識別好壞了。1980年代之後(幾乎和我國改革開放同步),葡萄酒評分制度發明後西方國家的普通消費者才逐漸對葡萄酒越來越熟知。給葡萄酒打分,直接量化質量的高低,這個偉大發明的創始人叫作——羅伯特·帕克,全世界名副其實的品酒之王。

可樂太貴,喝葡萄酒吧

“打敗你的往往不是同行,而是跨界”,這句話用在羅伯特·帕克身上再合適不過。

1968年還在大學期間的帕克,前往法國阿爾薩斯(法國東北部白葡萄酒產區)和女朋友過聖誕節。因為法國可口可樂太貴,被迫只能選擇葡萄酒。沒想到的是,葡萄酒像一顆種子一樣種在了他的心裡,他徹底愛上了葡萄酒。在這之前,他的整個家庭都沒有人喝葡萄酒。

一個不想當品酒之王的人不是好律師

1973年大學畢業後,本身就讀律師專業的他順其自然地當了一名律師。但僅僅在兩年後的1975年,他就萌生了一個投身於葡萄酒寫作和創辦葡萄酒獨立刊物的想法。律師,不要說在美國,即使放到全世界都是一個穩定、優渥、體面的工作,美國的很多總統、政要都是律師出身。投身葡萄酒的想法自然遭到全家反對,但故事的開端往往都是“不顧家人的反對······”。1978年,羅伯特·帕克正式創立了《葡萄酒倡導家》雜誌(Wine Advocate),並採用了跨時代的100分制度給葡萄酒打分。(RP評分即為羅伯特·帕克)

此時,帕克並沒有放棄律師職業,而是一邊當律師一邊著手葡萄酒的創作。品酒這件事,可不是靠眼看就行的,創業初期的帕克幾乎全都是自費買酒,不斷積累葡萄酒的味蕾記憶。

一個律師想把葡萄酒拉下神壇,卻把自己送上神位。品酒之王誕生記

葡萄酒倡導家logo

82年拉菲,一戰封神

一個跨界的人,一個毫不起眼的所謂品酒師,在葡萄酒界具有絕對話語權的歐洲社會根本沒有人把他當回事。1982年,波爾多葡萄酒釀造完成後,各家酒莊開始用橡木桶陳年。此期間,品嚐過未上市82年拉菲葡萄酒的幾乎所有歐洲專業酒評家及機構都看衰這一年,認為這一年沒有陳年潛力,適合早飲。理由是這一年天氣偏熱、葡萄成熟度高,裝瓶後即適合飲用,與具有很強陳年潛力的酒不相似。而帕克品完尚在橡木桶中的酒後直接斷言:1982年是20世紀以來最偉大的年份之一,並認為82年拉菲擁有30多年的陳年潛力。這一結論,經由自己的雜誌發表後引起很大轟動。

1984年82年拉菲上市後,如帕克所說82年拉菲的品質驚人。帕克因為成功預測了82年拉菲,在酒界的地位一下如日中天,而82年拉菲也因此家喻戶曉,價格自然也水漲船高。也在這一年,帕克辭去了近12年的律師職業,開始專注於葡萄酒事業。

一個律師想把葡萄酒拉下神壇,卻把自己送上神位。品酒之王誕生記

82年拉菲 實拍

葡萄酒,在“神壇”太久了

葡萄酒在歐洲,過去的一千多年幾乎都掌握在宗教手裡,也正是因為宗教的不斷傳播,葡萄酒也被帶到了各個地方。在法國的羅納河谷,有一個產區就叫教皇新堡產區。因為教會本身就自帶神秘感,導致葡萄酒也有這樣的色彩。而隨著政教合一的歷史時期,葡萄酒開始在貴族之間流行。這些上流社會的人不斷追捧,也導致大量的貴族、紳士投身於葡萄酒的釀造中,所以很多產區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承包,而酒莊也大多都以“城堡”命名。

宗教加上貴族,這無疑使葡萄酒變得更神秘、高階。因為品味、時尚、流行都發源於貴族的追捧。所以越高階的葡萄酒普通人越接觸不到,也因為工業化的不發達產量也上不來,因此普通老百姓想了解葡萄酒,門檻是很高的。但隨著工業化的推進,葡萄酒產量變大,更多的人能夠喝得到了。但是葡萄酒的話語權、審美的定義與規則依然掌握在上流社會。

如果能夠有獨立的機構來評判葡萄酒,用打分的形式量化葡萄酒的好壞這對消費者來說是巨大的幫助。帶著這個初衷,羅伯特·帕克創辦了《葡萄酒倡導家》,百分制的評分系統也就此誕生。

葡萄酒被拉下神壇,帕克卻封神

從80年代開始到2019年徹底退休,羅伯特·帕克在葡萄酒界活躍的近40年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葡萄酒皇帝”。憑藉一己之力左右酒莊興衰,甚至是一個產區的命運。即使是那些大名鼎鼎的酒莊,也懼怕被打出低於90分的評分。舊神遠去新神駕到,羅伯特·帕克的“信徒”更是遍佈全球。

百分制的開創性,導致後期葡萄酒打分的個人及機構猶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當然公信力也逐漸被拉低。而伴隨帕克的爭議也在行業內不斷被提起,討論最多的就是“帕克化”葡萄酒的不斷出現。拿高分意味著賣高價,賣高價酒莊才能更好地生存。那按著羅伯特·帕克的口味去釀葡萄酒豈不是事半功倍。儘管帕克本人否認自己的口味單一,但縱觀他的一生,濃郁、結構強、飽滿、重桶的風格一直可以拿到高分,也正好對應著他最擅長的波爾多、羅納河谷和加州。

一個律師想把葡萄酒拉下神壇,卻把自己送上神位。品酒之王誕生記

波爾多拉菲古堡

羅伯特·帕克,是神還是魔?

2019年,羅伯特·帕克徹底退休,他的《葡萄酒倡導家》大半股份也賣給了新加坡公司。我們到底應該如何評價此人?如果用我的一句話來概括就是:屠魔的少年終究成魔!

帕克的初衷是去葡萄酒的神秘化、貴族化,在任何時候敢於向權威發起挑戰都稱得上是英雄人物。但“屠神”之後自己卻被尊為神,估計帕克自己也沒想到。人們對他的追隨,卻變成了“帕克化”葡萄酒的不斷出現,嚴重阻礙了葡萄酒多元化審美的發展,加速了葡萄酒“審美霸權”的形成。像中國這樣的新興產酒國,想要獲得認可更是非常困難。(點選藍字瞭解葡萄酒的審美霸權)而那些本身就名聲顯赫的酒莊,一點也沒受到影響,反而靠著得高分價格更加的高不可攀。

去神秘化、去貴族化的使命帕克完成了,葡萄酒的多元審美這件事還需要更多人來推進。

歡迎關注@葡萄酒小漆,讓紅酒更接地氣一點。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