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美食/ 正文

“普寧豆乾”,在揭陽人看來,不止是一種特色美食那麼簡單

話說當年陳友諒兵敗,其軍師何野云為躲避朱元璋軍隊的追殺,向潮汕一帶逃亡,最終流落光南村(今屬揭陽普寧燎原街道)。

是時,光南村偏僻、落後,當地人們長期苦於生計,何野雲見狀,於心不忍,決定將製作豆乾的手藝傳授村民。

光南村水質清冽、甘甜,製作豆腐相宜,很快便打開了豆乾的銷路。憑藉優良的品質,口碑日漸趨好,產品暢銷遠近,光南村逐漸改變了原本貧窮落後之狀。

當年光南村產出的豆腐,則現在我們熟悉的

普寧豆乾”。

“普寧豆乾”,在揭陽人看來,不止是一種特色美食那麼簡單

普寧豆乾

歷經

600多年積澱,早已躋身揭陽美食代表,並於

2009年入選揭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揭陽人說“豆乾”,就是“豆腐”的意思,作為豆腐的一種,普寧豆乾是以大豆為主要原料,配以薯粉、石膏、滷水等製作而成的豆製品。

較一般豆腐不同,普寧豆乾製作時,點滷

過程中多了

配粉”一道工序——豆漿加入適量的番薯粉、石膏粉攪勻,因此,普寧豆乾有軟豆乾和幹豆乾(俗稱豆乾仔)之分。

“普寧豆乾”儼然揭陽代表性

食物,所謂

“美食代表”,固然不僅充當一種為人類提供能量的物質,而且必須代表了一個群體的共同情感。這種情感的一個寄託方式在於風俗。

揭陽許多地方祭孔

風尚盛行,

祭孔”,顧名思義拜祭孔子,這是一項專門為小孩上學而來的風俗,而祭孔最重要的體現形式則與普寧豆乾相關。

“普寧豆乾”,在揭陽人看來,不止是一種特色美食那麼簡單

潮汕話中

“幹”與“官”同音,揭陽小孩上學之前,父母會準備豆乾拜祭孔子,並讓小孩吃下,有聰明伶俐、策名就列、出人頭地等意。

“普寧豆乾”

被賦予

“當官”的寓意,

“幹”與“官”同音

是其一,其次也有形狀和

官印”相似的原因。

普寧豆乾形狀為四方形,

包塊之後,增加了一道

“排水”工序——透過

小竹塊擠壓的方式加快水分排除。就這樣,豆乾的正中因而凹下一個小四方形

,形似

官印”。

最初光南人稱這道工序“蓋印”

,寓意

“日出千官”,據說出於祈求子孫後代為官的念想,故意為之。

後來,光南村產出的豆乾遍及潮汕各地,“日出千官”的寓意隨之流傳開來,遂有了豆乾祭孔等風俗。

“普寧豆乾”,在揭陽人看來,不止是一種特色美食那麼簡單

有關

“普寧豆乾”的素材查閱的過程中,一位網友的文字予我很大的感觸。她說自己每次回普寧,父母都會準備許多豆乾,

一半油炸,一半煎焗煮,一次吃個夠……

我想,這就是

“普寧豆乾”之所以被認為揭陽美食代表的原因——包含了一份情感。

顯而易見,揭陽父母用心為子女炸豆乾、煮

豆乾,何嘗在純粹烹飪一道菜。俘獲人們味蕾的,從來都不是食材的珍稀;廚藝的精湛,而是

“愛”。

相關文章

頂部